【关键词】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护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6879(2009)03-0350-02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走向成熟的阶段,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环境变迁、人际关系、学习兴趣、价值取向等诸多问题困扰着大学生脆弱的心灵,如果不及时加以指导与调节,就可能出现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他们身心健康和顺利完成学业。本文对我校2006级2281名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选取本校2006级学生2281名,其中中西医结合专业601名、影像专业267名、护理专业790名、英语专业623名。
1.2方法及心理健康判定标准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制(1=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分值越高,表明某种心理症状越严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时间在学期中间进行。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教师担任,按统一指导语,由被测学生自行填写。共发放问卷2281份,回收有效问卷2120份,男生1046份、女生1074份,问卷有效率为93%。
1.3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 l0.
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被调查学生中男、女学生各因子得分≥2分、≥3分的均以焦虑症状最高,以躯体化最少,见表1。其次为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而且女生所占比例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专业学生中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承德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Vol.26 No.3 20理健康问题的高发群体。这种状况与学生自身因素、家庭状况、外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高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情绪变化快,心高气盛,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差,对高职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不满意,再加上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特别是就业形势严峻,使他们对未来迷茫,导致他们理想和目标的失落。因此,新生易出现心理问题。女生心理健康问题高于男生,本调查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1-2]。女生常不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适应性不如男生。
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日程上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将心理学课程纳入各专业必修课程,将人格教育寓于校园氛围中,加强道德规范的熏陶和人格塑造,为广大师生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等措施,以消除或减少心理问题的
发生[3]。转载自『壹佰医学论文网』
素质的培养,还要自觉按照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培养自己的公共关系、组织管理、公共演讲等可迁移技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3.2引导医学生准确定位,不断调整自我择业心态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挫折、矛盾和冲突,医学生应面对现实,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使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起来,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关系,根据社会需要正确解决自己就业定位问题,调整自己择业的精英心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要好高骛远。
3.3学校应实施全程职业发展教育,做好毕业后指导与服务工作学校要适应新形势,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除了深化教学改革外,学校应在医学生入学时开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艰苦创业教育、理想教育、形势教育和奉献精神教育。除了举办“成才之路”等系列讲座外,还应以各部系为单位,实施一些针对性强的榜样教育,从入学之初就让学生树立在校期间的发展方向。还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咨询活动,改变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的误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学校相关部门还应大力加强就业技巧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不仅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还要对往届毕业生做好随访、调研等工作,根据社会需求改变专业培养方向。
3.4社会各界给予积极的关注和引导,大力推进就业宏观政策的落实全球经济形势动荡,已影响到国内的企业,导致企业用人计划减少。中国已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十大措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尽快完善就业准入制度,建立真正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并落实好基层卫生单位的待遇保障,这对医学毕业生调整择业心态是最有力的措施。同时,学生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学校,主动关心学生在择业期间的心理变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以积极、健康的择业心态从容走上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