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医学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编辑的特点出发,认为此类期刊编辑应具有基本能力为:敏锐组文、慧眼识文、启导改文、胆识刊文、规范编文、适时撰文。
关键词:医学人文社科期刊;编辑;基本能力;医学伦理学
医学人文社科期刊是以刊登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学科为主要内容的期刊。由于这些期刊的内容涉及医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其肩负着警示纠偏、降热扶弱、理论导向等责任,与一般医学期刊不同,所以,其对编辑人员的能力要求也与一般医学期刊不同。因为一般医学期刊仅刊登医学理论、技术类论文,较少涉及由医学的人文性、社会性而产生的政策性和社会责任。因而,对医学人文社科期刊编辑的要求与一般医学期刊应有所不同。
作者根据20年的编辑实践,对医学人文社科编辑的基本能力作一探讨。
一般来讲,作为科技编辑应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科学鉴别能力、采编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等。笔者所讲的医学人文社科编辑的基本能力是其应具有的必备能力,这些能力主要有:敏锐组文、慧眼识文、启导改文、胆识刊文、规范编文、适时撰文。
1 敏锐组文
作为反映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哲学、医学法学、卫生管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语言学的期刊,常常会涉及医学发展的方向、医学的人文性、医疗卫生行风建设、医患关系与医患纠纷、医疗卫生改革的价值取向等重要而又复杂敏感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医疗改革的公益性与市场化取向,医学的人文性与技术性、医学人道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和激烈的争论,医疗卫生的行风问题、医疗价格上涨过快问题,都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作为医学人文社科编辑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深厚的人文社科功底,必须具有对人民健康负责和呼吁的良知,必须肩负“警示纠偏”和“降热扶弱”责任,这就要求医学人文社科期刊编辑应认真学习、理解党和国家有关卫生改革的政策、方针,认真学习掌握古今中外人类医学文化中医学人道主义的优良精神传统,恪守人道主义的底线,用真实的事例和无可辩驳的逻辑论证宣传医学领域的公益论、公正论和公平论。而要做到这些,编辑就必须在及时分析学科和行业发展现状,审时度势有针对性地拟定选题计划和进行主题策划,组织广大作者和一些著名作者关注撰稿,以便通过组织一定数量的稿件形成一定的冲击力、影响力,从而起到警示纠偏的作用,发挥期刊对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改革正确的理论舆论导向作用。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作为我国惟一的医德医风和医学伦理学专刊,全体办刊人员一直把促进医疗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医德医风好转作为自己办刊的宗旨之一。近年来,采取围绕医德医风的难点、热点和学科发展的弱点策划主题等办法,策划了“ 医疗纠纷产生的根源”、“ 医疗纠纷与医德医风建设”、“红包的根源与社会伦理对策”、“ 急救医学中的医德问题”等主题,组织刊登大量的相关论文,对促进医疗行风的好转出谋献策,呼吁呐喊,受到了卫生部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好评。2003年以来,连续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在创刊十周年时赞扬我刊“ 是为医德医风建设进行舆论呼唤的十年,是为医德医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的十年,是为调整医学伦理关系提供实践范例的十年。十年立言,为医界立了功,这是一件不朽的事,堪当赞许、祝贺!”
尤其是我刊新开设的“专家论坛”栏目,连续组邀和发表了陈竺院士的《生命伦理学在中国》、《和而不同:生命伦理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吴孟超院士的《为医重在德、重德贵创新》、钟南山院士《简论医德的内涵》等文,学界反响强烈,提高了医学伦理学学科和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2 启导改文
启导改文就是编辑要启发、引导作者对来稿进行恰当的修改,使之得以提高。科技编辑不仅是科学宫殿的守门人,又是科学论文的鉴定者,更应该是引导、启发作者对论文进行恰如其分的修改,使之得以提高的朋友和老师。
特别是在把论文作为晋升条件之一的今天,一部分作者写论文的基本动机就是为了晋升,这部分作者的大部分稿件质量较差、结构不全、内容较浮浅,一些稿件还有抄袭之嫌。如果不进行较大的修改,是很难达到发表水平的,即便发表了,也会遭到同行的批评和蔑视,从而影响期刊编辑和作者的声誉。编者对这些稿件中一些尚可修改的稿件,应恰如其分的指出其修改的方向和应增加的内容,应删修的部分。提出从学科内容到文献学上的完整修改意见,使作者从中得到修改的信息和信心,从而也使作者本人在稿件的修改中得到提高。
当然,编辑修改意见,应在尊重科学公理、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也应该尊重作者本意,而不可将自己不公正的个人好恶加入其中。但对文中涉及抄袭的部分,应严肃指出。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开辟的“ 临床医德”栏目,其论文大多来自于临床医生。许多论文虽有资料,但理论性、逻辑性较差,编者把与作者的交流沟通、提高论文质量作为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作者进行多样化、个体化指导,使原来质量较差的不少论文在反复沟通互动中变为质量上乘的好文章,作者也在论文修改中提高了自己的伦理道德素养和写作能力。
3 慧眼识文
慧眼识文的就是编辑应有识文之知,识文之能,从大量来稿中发现有价值或有新意的稿件,使之尽快发表。如我刊2002年底收到樊民胜编委推荐来的由奚益群等四人撰写的《开展医学伦理学查房的体会》一文,该文篇幅较短,没有太强理论性,但却颇有可操作性,随即以最快速度发表在我刊2002年第6期上,许多人反映该文延伸了医学伦理学的功能,是医学伦理学在实践中发展的重要举措,不少医院同行前往参观学习。之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用整个时段向全国医院介绍了曙光医院进行医学伦理查房的作法和经验。这里的慧眼是编者学科素养、知识水平和编辑水准的多种体现,来源于编者长期的学科钻研和实践。在这个问题上,有以下几点应特别注意:
(1)不因作者单位、学历、职称之高低而影响稿件的取舍
要特别关注基层单位和学历不高者的稿件,公平对待“小人物”。为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创造条件。
(2)一视同仁地对待基金和非基金论文
由于有关部门把基金项目论文作为对期刊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所以,编辑易出现重基金项目论文而轻非基金项目论文。这是一种值得纠正的现象。
论文的质量高低与是否基金项目毫无关系,其质量关键取决于论文本身的原始创新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把是否基金项目作为取舍因素必然造成论文发表上的不公平,从而引发晋升、提拔等一系列问题的不公平。而且,据笔者观察,医学人文社科类期刊所刊论文中,不少具有原始创新的非基金论文包含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其质量远非某些基金论文可比,并且,非基金论文基本由作者自力更生完成,在建立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更应得到发表方面的鼓励与支持。
笔者建议国家科研管理部门建立相关制度对非基金论文优秀者以奖励,鼓励科研工作者自力更生进行科学研究,而不是仅依靠国家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研究,更不应因为是非基金项目而在发表、评奖、晋升方面被另眼看待。
(3)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争鸣
科技期刊是不同学术观点交流、碰撞产生“ 火花”的阵地。编辑要有“鼓励勇于创新、宽容失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弘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开展平等的学术批评与学术争论,保障不同学术观点的公开发表和充分讨论”。还要公平对待“非共识”项目。
医学人文社科期刊刊载内容广泛,有创新的论文往往学科跨度大,交叉性强。编者要特别重视这些移植性、交叉性内容的文章的刊发。《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辟有专门的“学术争鸣”栏目,刊发了不少的不同学术观点争鸣的论文,受到读者喜爱。
4 胆识刊文
胆识刊文就是编辑要敢于发表那些表面看来有悖时潮,但实则是代表客观事物发展方向的文章。因为,在纷繁复杂的医学科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常常会用一种习以为常但可能有失公正的观念、思维对待一种事物。而往往这种观念已经流行,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默认。如果有人撰文指出其偏颇之处,并持之有据,言之有理,(这不但需要较高的学科素养,而且要有一定的科学勇气和胆略),这些文章如果遇不到有科学胆识的编辑,很可能被“打入冷宫”,难见天日,而遇到具有一定科学胆识的编辑,则会排除障碍,予以刊发,为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面貌,防止医学事业走弯路作出努力。
如在卫生界倡导市场化的2001年,我刊在第1 期的显著位置,刊出中华医学伦理学会前主任杜治政的《时代的呼唤》一文。该文旗帜鲜明地“ 反对无条件的保健服务市场化”,严肃地批评当今社会中某些物欲横流、金钱第一的现象,“期盼关心人的医学,期盼医学仁学的复归,期盼医学人性的复归。”并坚信“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终将荡涤一切污泥浊水。”一代医学伦理名家的呼唤,引起许多人的共鸣和深思。之后,我刊相继刊发了不少此类文章,毫无疑问,它为今天从改革方向上否定医疗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作了伦理上的呼唤和支持。
5 规范编文
规范编文应是科技编辑最基本能力。这不但要求编辑对经过三审的稿件的内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进行公正客观的学科内容编辑,也要从科技期刊规范化文件要求出发,通过与作者不断沟通,使论文达到结构完整、计量单位准确,提要、参考文献符合要求的水平。这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现在科技论文结构形式要求较之过去明显增多,而且还会增加、变化,这些情况一般作者并不了解,许多来稿普遍存在着重内容轻结构规范的问题。要使一篇论文真正达到内容结构规范的程度并非易事。要做好这件工作,除了编辑有成效地沟通引导外,还需要编辑部长久不断地在《稿约》中向作者介绍有关论文规范化知识。编辑还应针对来稿中的不规范现象撰文发表,以及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教育作者提高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水平。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除在稿件及修改意见中连续不断地向作者介绍稿件的撰写要求外,编辑还针对来稿中的问题在刊物上发表相关文章,以使作者更清楚地了解现代论文写作规范,取得一定效果。
6 适时撰文
学者型编辑是最理想的编辑,作为一个学者型编辑,不但要熟知编辑学、文献学、传播学的相关内容,更要熟悉自己所编期刊的学科内容和行业状况,不但要组稿、约稿、审稿、编稿,还要适时地撰写本学科的稿件,而且应该是较有影响的稿件。因为作为一个专业杂志的资深编辑,应该对本学科的知识有深刻的钻研,对本学科的发展有自己独有的统揽洞察全局的功底。因而,应该适时地撰写本学科内有份量的论文或评论文章,这样才能做到与学科发展共进步、与作者共研讨、与读者共交流,从而使自己所选编的稿件切中学科发展与行业发展之命脉,为学科行业发展明理指路,在领导和专家学者心中具有威信。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自创刊以来,一直把创建学者型编辑团队作为办刊的战略之一。首任主编石大璞,是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撰写了数十本专著和大量的论文,曾任中华医学伦理学会副主任;现任主编王明旭,担任学院党委副书记和研究生导师等职,虽然工作较忙,但一直把医学伦理学的学科研究作为自己的重要方向,承担多项省部级相关课题,为国家统编教材《医学伦理学》的副主编。
笔者从事编辑工作以来,在领导和同行的带动下,一直把学者型编辑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在编辑工作之余,写了一些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的文章,其中《关于当前医疗卫生发展中若干问题的对策》、《尽快强化艾滋病防治措施和完善防治体系,切实防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两篇文章发表后,不但被《健康报》所摘发,还被《人民日报》内参所摘发,供高层领导部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