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高职护理教育应该多元化

来源:  作者:

摘要: 高职护理教育是目前我国护士培养的主要模式,但不管是初中毕业后五年的高职教育还是高中三年后的高职教育,在新的时代都面临新的挑战,陈旧的培养方法、过时的培养目标都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护理教育者应树立一种新的教育市场观,运用多元化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品位,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关键词: 高职护理教育 多元化 循证护理 PBL教学法


  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要培养众多的综合性技术人才。高职护理教育在入世之后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市场对护士数量和素质的需求,需要改进目前的教育方法,改变教育理念,引进新思路,提倡多元化教育。


  1.高职护理教育现状高职护理教育是现代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护理教育体制是以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主, 这种教育体制有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和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有一定的缺陷,学校的教育改革一般实践较慢,常常滞后于实际需求,再加上受场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缺乏灵活性。


  我国现在的护理教育结构是按照前苏联凯罗夫的模式发展起来的。近几年来,虽然其有不同程度的改革和优化,但知识结构、培养目标仍未摆脱传统模式,由于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贫乏,导致护理人员知识面的狭窄,缺乏应变的能力,妨碍了其潜能的进一步发展,这种教育现状只重视了学生知识的能力培养, 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熏陶;只重视了有形课程的作用,忽视了育人环节的优化,这样的护理人才显然不能很好地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更不利于迎接市场竞争。传统教育不能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造成学生在适应岗位、适应将来、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方面的欠缺,这就促使我们必须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并提出可行的方法进行改善。


  现今的护理教学形式基本上还是以课堂为主, 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起主导作用,便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 但最大的缺点是这种单一的授课方式使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受灌输的被动地位, 其学习的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 缺乏学习和思考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护理教育需要培养的是在掌握本专业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提高专科护理理论及技能水平,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具有初级的护理管理、预防保健及护理教学的能力,初步掌握护理科研知识,具有应用护理科研成果的能力。但几乎我国的绝大多数开设高职护理教育的院校,仅仅注重的是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育,缺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成才观的建立引导不够,职业道德教育比较行而上学),从而使学生对护士的定位比较含糊,对职业的认同性比较低。


  2.高职护理教育应该多元化2001年中国已成为WTO成员国的一员, 直至今日还在寻找入世后护理教育的定位, 这一直是当前护理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把护理教育看成是一种服务业,是一种可以交易的服务产品, 这意味着庞大现行学校体系运行方式将被彻底改变。护理教育正沿着微观深入和宏观扩展的方向发展,高职护理教育一味地单一、笼统化不能满足市场对高素质护理人员的需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护理对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要求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生命、尊重与亵渎上认识的差距减少甚至消除,达到护患关系的和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基本点:学习知识、学习做事、学习为人处世及学习和谐相处。它充分表明了教育在人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理人员也需在学校里接受人文及社会学知识教育,从终身教育角度对自身进行观念创新。随着护理学发展和护理工作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医疗单位对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急剧上升。面向21世纪和入世后的挑战,以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作为主导发展目标,培养护士的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多种多样的个性特长,使其在变化和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护理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任务。


  如今, 护士角色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除了以往承担的,如:直接提供护理者、教育者等角色外,还应该是患者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多元文化护理的实施者。[3]这就启示高职护理教育尽快调整课程设置,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运用护理新思路、新理念多元教学方法来适应新形势下护理发展的多元化。


3.如何实现高职护理教育的多元化
  3.1组建高素质教师群体高职护理教育的对象大多数为初中毕业生,一部分为高中毕业生,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人还没有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需要老师的关爱和正确引导。教师是学生的模仿对象,在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对专业的认识,职业的明确绝大数都来自老师,一个教师的只言片语对学生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多元化文化不断渗透的今天,要求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授课技巧,同时要有较高的人文修养, 热爱护理专业并对本专业有正确的认识,关心学生的成长,并且自身能体现不断学习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包括教学和专业方面),迅速地把国外的先进教育理论或护理新动态内化并授予学生。教师还要具有创新精神,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优化教材结构。


  另外,各个学校也可以运用以下做法对教师进行规划:一是重视在职教师的进修学习和学历教育; 二是对教师认真地进行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教育,摆脱医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三是用自动化、信息化、微型化、网络化等高科技来培训教师,提高其现代教学水平。四是扩大教师工作范围。将护理工作扩大到社区、幼儿园、工厂、学校等地,既扩大了视野,又培养了社会活动的能力。


  3.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共同使用的具有某种特定秩序的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2]课堂讲授法是教育界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传授新知识,也用于巩固旧知识。但这种方法如前所述存在不少弊端,应针对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接受、参与能力的相异采用更多的新方法。


  比如:示教法,可以是教师亲自示范,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从不同角度真实再现;小组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调动个人和集体两方面的积极性, 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有移情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培养一定的同情心;提供模拟环境,让学生对护理工作有直观认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使学生可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自己组织课堂内容,课前布置好内容,自己查资料,课上每个人发言交流,教师再进行总结。总之,贯穿不同的方法避免单调,同时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再学习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3.3新理念的教学实施21世纪,循证护理已经成为国际护理的发展趋势。高护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实施,新的理念也主要靠教师来传播,因此,提高教师的循证护理意识和循证护理素质是发展循证护理教育的关键。教师应通过学习提高对循证护理的了解和认识,强化循证护理教育理念,并付诸护理专业教学内容中。应在高等护理教育中逐渐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循证护理能力的教师队伍。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教材内容及现存经验提出质疑,并逐步将循证护理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评判性的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实证,通过循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摒弃以往只凭书本知识和教师临床经验而做出护理决定的思维定势,将获得的研究依据与个人技能和患者的需要结合起来,制定最合适的护理计划。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 是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PBL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PBL教学提供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在PBL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交流、辩论,收到来自同学和指导教师的各种反馈意见, 对自身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认识。学生的学习是多向的而不是单向的信息接受者。学生可以从书本、杂志、网上资料、同学、指导教师及其他教师那里得到广泛的信息,学习成为一种自主的学习、一种能带来乐趣的事情。


  3.4多元化护理教育学生具备的能力护理人才除了基本的操作和技能外,还应具备:
  (1)获得知识的能力。即学会电脑、英语,以便较快地获取先进的技术与知识。
  (2)运用知识能力。现代护士要懂得将掌握的知识真正运用于临床。
  (3)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扩展学生在心理保健和卫生工作中的作用。
  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在智力因素方面应具有:
  (1)广泛、持久的注意力;(2)深刻、敏锐的观察力;(3)巩固、灵活的记忆力。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应具有:(1)正义感和集体观念;(2)顽强、坚韧的意志;(3)勇于进取,较强的自主性和自尊心;(4)较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使每个学生脱离人格的非理性化和世界观、价值观的平庸化或庸俗化,提高护理生热爱护理事业道德情操。


  总之, 新世纪护理高职教育需明确地树立一种新的教育市场观,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应想方设法地提高教育质量和品位,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我深信,随着时代的发展,护理高职教育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向不同需求的人提供更多选择的可能性,我国的教育市场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教育资源,从而大大提升我国护理教育市场的竞争力, 给我国护理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汪金萍,石正兰.提高教育现代化理念培养新世纪护理人才[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5,22,(3):54-55.
  [2] 李小妹. 护理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
  [3]杨瑞贞,李秀艳,孟庆慧.护理教育的多元化发展要求[J].护理科研,2006,16,(2):16-17.
  [4]郭蒲霞.浅谈高等护理职业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05,12:18-19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