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人体创伤之一,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是颅内高压(ICP),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病死率和致残率在50%以上。因此, 提高救治水平,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是神经外科 研究 的课题[1]。准确可靠的连续 ICP监测,可提供颅内压变化的客观资料,尤其是能及时发现即将发生的急性脑压迫,此项技术在国外先进国家已广泛 应用 ,但监测技术难度大、费用高,在国内难以推广和普及。为此,我院ICU设计了“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应用”的课题,对 2003年5月~2006年12月入住的64例患者利用其颅内引流管进行ICP监测,在监测指导下,早期处理ICD, 治疗 效果满意,为颅内损伤患者找到了一条颅内压监测的新途径,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 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4例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为3~73岁,平均42.5岁。其中硬脑膜外血肿10例,硬脑膜下血肿18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
1.2 ICP监测方法
患者均行颅内引流术,采用持续ICP监测,监测系统为mennenmedical ENVOY 床边监护仪,①患者取头部水平卧位,固定压力传杆器与耳尖同一水平,颅内引流管连接一只三通管,侧通道接引流袋,直通管接一次性压力监测套,扣于模式压力传感器接监护仪,彼此紧密连接持续监测颅内压。压力传感器的另一端再接一只三通管,侧通道作调零口(不调零时用无菌肝素帽封闭),直通道连接冲管用生理盐水;②测压时将三通管引流通道关闭,开通测压通道,并将侧口打开调零后盖上即可从监护仪显示屏观察到颅内压波形及压力。
2 结果
本组64例患者中,好转55例,死亡9例,有效率为85.94%。
3.1 确保监测装置正常
护士首先要正确连接监测装置,监测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件工作正常,无机械性误差,减少故障报警,减少不良刺激,每次监测前均要校准”0”点,监护时患者保持平卧或头高10°~15°为宜,妥善保护监测装置的接头导线,防止扭曲、折叠或脱出,定时校正“0”点。
3.2 保持IUP监测的准确性
各种操作如:翻身、吸痰、躁动、尿潴留等,均可 影响 ICP值。因此,操作动作必须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及时发现、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当颅内血肿、严重脑水肿、伤口疼痛、缺氧等,可出现躁动不安,应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镇静剂,让患者平静后测量,确保ICP监测的准确性。当ICP>2.0kPa即被认为ICP增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脱水剂效果好。
3.3 熟练观察ICP数据变化
及时记录各项指标,ICP正常波形呈下斜形锯齿波,分别命名为P1、P2、P3,压力增高提示颅内压增高,波幅不良提示颅内组织受压循环不良。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ICP>2.0 kPa、血压剧变、意识、瞳孔改变者予以加强脱水,并根据ICP监测的波形和数据,调节脱水、利尿剂用量及使用时间;对波幅不良或P3>P1、P2者取肝素液(生理盐水500ml加入肝素钠12500u),予引流管灌洗,保持引流通畅。
3.4 掌握ICP与病情变化的联系
ICP与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有着联动作用,监测过程中,同时需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并结合ICP数据,进行综合、准确的判断,抓住抢救时机。本组 研究 发现,颅内损伤患者的意识变化往往早于瞳孔和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2],当患者由嗜睡转为浅昏迷时,表示病情加重;当ICP>2.0kPa时,瞳孔改变率为25%,血压上升率为31.91%, 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当ICP下降时,血压随之下降,生命体征平稳。
3.5 准确判断病情的变化
发展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ICP及病情变化,如观察不及时,将会延误抢救时机。本组8例患者ICP<2.0kpa,勿须进行特殊处理;40例患者icp>2.0~3.9kPa时,立即报告医生,并将患者头部抬高20°~30°、吸氧保持氧分压(PaO2)>13kPa[3]、按医嘱给予脱水 治疗 ,由于发现和处理及时,治疗效果满意;2例患者ICP突然升高至4.0kPa,出现烦躁不安,检查发现下腹部胀满,叩诊呈浊音,诊断为尿潴留,立即给予导尿后病情好转;5例患者ICP骤增至4.8~6.5kPa, 瞳孔扩大3.5~4mm,血压升高2.6~4.7kPa,并出现不同程度的烦躁不安及呕吐,在紧急脱水降压的同时,复查CT发现有再出血现象,立即给予术前准备、手术清除血肿,挽回了患者生命;9例死亡患者,其中6例ICP急剧增高达6.8~8.0kPa之间,出现深昏迷、一切反射均消失、双侧瞳孔散大、四肢伸直内翻、血压下降、心跳微弱、呼吸频率慢且不规则,按医嘱给予各种降低ICP、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等治疗均无效,终因持续ICP增高导致脑功能衰竭而死亡;3例患者ICP始终<>
3.6 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等。本组8例患者ICP缓慢性增高、呼吸困难、排痰困难伴痰鸣音、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立即进行气管切开后行机械通气,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了呼吸道通畅,使病情得到控制。
3.7 保持引流管通畅
严密观察准确记录引流量及颜色,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脱出。本组5例患者ICP持续升高,引流量减少,经检查发现引流管堵塞,立即给予肝素钠溶液冲洗,取得满意效果。
3.8 预防感染
在监测过程中将预防颅内感染作为护理重点,要保持监护及引流装置的全封闭,避免漏液,操作时,严格无菌操作[4]。各管道接头每天消毒1~2次,并用无菌纱布包裹,患者头下铺垫无菌巾,每4h更换1次,颅内压监测一般不超过5天。本组患者监测时间最长107h,最短38h,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
4 小结
该项技术通过颅内引流管进行准确可靠的连续ICP监测,能准确判断颅内伤情及脑水肿情况,为医生决定是否使用甘露醇提供 科学 根据,降低了因不当使用甘露醇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减少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了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盲目性。因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和判断各种异常压力波型,各项操作要严密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防止颅内感染,监测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及时、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和发展,抓住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
【 参考 文献 】
丹金秀,李淑迦,王军.1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47-148.
张玲,杨红玉.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J]. 现代 医学与临床,2006,6(9):1041-1042.
古元明.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的护理[J].护 理学 杂志,2005,20(2):21-22.
蔡友锦,李雪冰,国宁,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ICU的 应用 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704-705.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