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论文

执业护士护理论文指导:颅脑损伤围手术期100例护理体会

来源:  作者:  (查看评论)
[摘 要]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创伤,颅脑损伤伤员往往伤情危重。通过对收治100例颅脑损伤的精心护理,体会到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配合医师进行诊治,并做好围术期护理工作,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对于判断损伤的程度,降低死亡率,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的愈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 颅脑损伤;围手术期;护理
  
  颅脑损伤是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骨及脑组织的损伤。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创伤,颅脑损伤伤员往往伤情危重。
  2007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患者100例,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00例颅脑损伤患者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5岁;车祸伤68例,打击伤18例,坠落伤14例。入院时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等症状。
  
  2 护理2.1 术前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情况,及时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休克、脑疝。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脑疝患者立即静脉快速输入脱水药。积极做好手术前患者的各项工作,留置导尿,备干净头部皮肤,额部手术时剃眉毛,颅后窝手术准备颈部及肩部皮肤。备皮用75%乙醇消毒,并戴无菌帽。对开放性颅脑损伤,尤其是贯通伤者,备皮时注意不要将污水流入伤口。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及必要的检查,如脑血管造影、CT扫描等;另外术前常规检查肝功生化、血常规、凝血四项、胸透、心电图等,对所做的辅助检查应认真向患者讲解其目的及注意事项。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的观察:观察患者的意识、脉搏、血压、呼吸、瞳孔及肢体运动的情况。因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医护人员应通过问话、呼吸给予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等来判断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瞳孔变化能直接反映颅脑伤情的变化,应每15~30分钟观察一次,做好记录;血压变化可反映颅内压的改变,血压逐渐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大,提示颅内压升高。
  2.2.2 术后体位的确定: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体位。清醒患者可自行翻身,但每次翻动幅度不宜过大。抬高床头15~30度,使患者处于头高脚低位。当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或伴有脊髓损伤时,可采取仰卧位。对于有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的患者,应当定时翻身。
  2.2.3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头后仰拉直气道,开通光源保证充足。护士站在病床一侧,熟悉人工气道建立的步骤,吸氧高流量给氧5~10min后再降低氧流量),准备空针气囊注气,配合医生胶布固定。加强患者基础护理,特别是口腔护理。
  2.2. 观察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应查明原因,是外科反应热,还是切口感染、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
  2.2.5 营养饮食的护理:术后每日静脉输液量为1 500 ~2 000ml,不宜过多或过快,以免加重脑水肿与肺水肿。颅脑损伤可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肠鸣音恢复后,可用鼻饲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流质,常用混合奶或要素饮食,并用输液泵维持。
  2.2.6 手术切口与外引流管的护理:术后应严密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各种引流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脱出,翻身时注意引流管不要扭曲、打折,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注意引流袋的高度,交接班时要做好标记,不可随意调动引流袋的高度。
  2.2.7 切口感染与颅内感染:切口感染多在术后3~5 d 发生,患者感切口再度疼痛,局部有明显的红肿、压痛及脓性分泌物;颅内感染,表现为外科热消退后,再次出现高热或术后体温持续升高,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抽搐等;枕上垫无菌巾,随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无污染。
  
  3 讨论颅脑损伤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由于伤及中枢神经系统,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可高达30%~60%,及时有效的急救可使重型颅脑损伤发生某些威胁生命因素得到缓解,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的关键。美国科学院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制定了急救的固定模式即“ABC”系统,A(airway)指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指人工呼吸,C(circulation)指人工循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处于昏迷状态,常失去自我救助能力,如呼吸道阻塞,呼吸道完全阻塞可窒息死亡,不完全阻塞可因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因此,在观察呼吸情况下及时开放气道,建立人工气道,可以提高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提高生存率,显著降低死亡率[1-2]。来源: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