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伴发临床下癫痫样放电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4年1月一2007年12月期间在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治疗的279例脑瘫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脑电图及影像学检查,认知功能评定,分析不同类型脑瘫患儿临床下癫疴样放电的伴发率及脑电图表现,采用Lo西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认知水平、影像学改变、新生儿期惊厥史、出生胎龄及合并症等因素,对脑瘫伴发临床下癫疴样放电的影响。结果18.64%(52/279)的脑瘫患儿伴发了临床下癫疴样放电,痉挛型偏瘫患儿的发生率最高(36.36%),四肢瘫患儿最低(6.25%)。所有脑瘫类型均以局灶性或多灶性放电占多数。不同DQ/IQ水平局灶性与全面性放电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层损伤及存在合并症是脑瘫伴发临床下疴样放电的危险因素,而认知水平、新生儿期惊 厥史及出生胎龄与之无明显关系。结论脑性瘫痪常伴发临床下癫疴样放电,尤其见于痉挛型偏瘫,以局灶性或多灶性放电多见。皮层受损及存在合并症对脑瘫伴发临床下疴样放电有预测价值。
关键词: 脑性瘫痪临床下癫疴样放电;相关危险因素;
预测临床下痫样放电是指仅有脑电图上的癫痫样放电而不 引起临床可见的癫痫发作。脑性瘫痪(简称脑瘫) 患儿常伴发SEDs,SEDs会导致皮层神经元死亡,从而加重基础脑损伤,影响脑瘫患儿运动、认知等功能的恢复,导致预后不良。由此,我们就脑 瘫患儿伴发SEDs的l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 了初步探讨,并和脑瘫伴发癫痫相比较,为脑瘫患儿伴发SEDs的早期预测和预防、及时诊断并有效地干预治疗提供参考。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 院康复中心治疗的脑瘫患儿,根据我国脑瘫分类 标准12J,279例诊断与分型明确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8例,女8l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 (24.85±19.62)个月。痉挛型脑瘫182例 (65.23%),其中双瘫112例(61.54%),四肢瘫例(26.37%),偏瘫22例(12.09%),不随意运动型例(20.79%),混合型29例(10.39%),失调型例(3.58%)。伴发SEDs52例,男31例,女21 例,年龄6个月~lO岁(中位值2岁5个月);伴 发癫痫57例,男41例,女16例,年龄6个月~岁(中位值2岁4个月)。既SEDs又无癫痫者为对 照组,共170例,男126例,女44例,年龄7个 月~10岁,平均为(25.15±19.87)个月组、癫痫组与对照组性别及年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症包括小头畸形、皮质、听觉障碍、言语障碍、染色体核型异常等。
2,癫痫和SEDs的诊断由神经康复专、lk医师对 所有患儿进行完整的病史资料询问,包括围产期 病史、癫痫发作史、运动及智能发育状况等,并进 行全面的神经发育学评定。所有患儿均进行1次或1次以上常规脑电|冬l(EEG)检查,采用自然睡 眠或10%水合氯醛药物睡眠两种状态描,由同一位脑电专职陕师进行脑电图分析,记录癫痫样放 电(尖波、棘波、棘慢波、多棘慢、尖慢波等)检出情况,并根据分布特点分为局灶性或多灶性、全面性和高度失律癫痫样放电i类。癫痫的诊断标准:至少具有2次及2次以上的临床发作,不包 括新生儿期的发作。SEDs的诊断标准:仅有脑电图上的癫痫样放电而不引起临床可见的癫痢发作。
3,影像学检查与诊断所有患儿至少有过1次 脑CT和(或)脑MRI检查,收集影像学检查原片,由影像学和脑瘫专家共同进行影像学诊断。根据病变分布特点,将影像学异常分为皮层区受损、白质区或深部灰质受损、皮层区合并白质区或深 部灰质受损三种情况。
4,认知功能评定对4岁以内的脑瘫患儿采用 Gesell发育量表,评价发育商(DQ),4岁以上的患儿采用中国修订版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C)评测患儿的智商(IQ),DQ/IQ水平分级标准:正常DQ≥85分或IQ≥80分;边 缘DQ=75~84分或IQ=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