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患者方面的因素
王香等(1998)认为患者或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多表现在老年人群、农村地区。由于农村部分地区卫生条件差,自我保健意识淡薄,长期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偏食、个人卫生差等影响了身体健康,加之经济条件受限,致使部分患者的需求仅限于医师治病,解除病痛,对护士的宣教漠不关心,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王丽姿(2000)认为患者或家属对护理人员信任度偏低。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护士健康教育持怀疑态度,凡事相信医师的解释,影响了健康教育的理解与接受;加上医师与护士之间对患者解释不一致也易使患者对护士产生不信任感。
2护士(护理)方面的因素
2.1认识上的不足
徐连文(2005)认为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的概念认识不清,将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概念混淆。传统意义上的“卫生宣教”与“护理健康教育”是不同层次上的两个概念,这不仅是用词的转换,而且是观念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前者的目的是普及卫生或疾病知识,而后者的目的不仅是普及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树立健康行为,增强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它的最终目标将从“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是连接卫生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桥梁,带有一定的治疗意义。目前,虽然健康教育工作在一些医院已经开展,但操作体系并没有根本改变,由于概念上的混淆,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识的普及和宣教上。根据包家明等(2001)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2.5%的护理人员对护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的区别认识不清。护士仍习惯用“卫生宣教”替代“护理健康教育”。另外,将健康教育与出入院指导、护士嘱咐等混用,不了解这些概念相互间的关系与区别。
在护理观方面,罗洪等(2004)在调查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内容需求认知的排序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疾病相关知识、用药指导、了解住院环境和规则;排在最末位的是患者出院指导。因此,在住院期间,护士对患者实行的健康教育多为疾病教育,以患者和家属掌握疾病知识为目的,对心理护理、尤其是出院后指导患者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建立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未受到关注。董霞(1998)对254名护士现代护理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7.3%的护士认为护理是非独立学科,从属于医疗;66%的护士认为生物学因素是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因素;11.4%的护士认为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无关。
对于实施过程的认识方面,赖红梅(2000)认为护理健康教育作为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有着一定的操作体系,应在具体实施中体现“教育计划的设计、实施和监测评价”这一原则。徐连文(2005)认为护士在开展健康教育中,不能很好地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一些护士只是将疾病的知识灌输给患者,而不重视教育计划实施后的监测评价。张镇静(2003)的调查中护士在给患者治疗前做好评估和解释一项满意率占13.4%.分析原因是护士仍没有把护理程序运用于各项护理中,机械地执行医嘱治疗、操作现象仍很普遍。包家明等(2001)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尚有84%的护士对护理健康教育程序的基本内容了解肤浅或认识不足;82.5%不能选择最佳健康教育时间;81%不能有效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80.5%对最佳健康教育方法选择能力缺乏;80%对护士在健康教育中承担角色认识不够明确。
2.2护理健康教育缺乏多学科的理论基础
护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应用学科,这些学科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目前医院大多数护士是中专毕业,其知识结构不能适应现代护理工作的需求。不仅缺少相关专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的知识,而且缺少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关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公共关系学的知识不熟悉,不能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问题,难以对患者实施完整的健康教育。罗洪等(2004)调查发现:临床护士学历偏低,绝大多数未接受正规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参加问卷调查的护士中,本科学历占0.8%,大专学历占23%,中专学历占76.2%,均没有接受过规范的健康教育学习。
此外,我国的护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系统,而且在理论方面还不够完善,可参考的护理文献及书籍比较少,又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及能力培训。调查表明,87.5%的护士明显缺乏护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健康教育工作得不到深入的发展。而在美国,护理人员从学校到临床均系统接受健康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护士的健康教育服务理念已成为工作行为准则。
2.3护理健康教育形式和方法单一
罗洪等(2004)调查指出,护士的主要教育形式是运用口头讲解,同时辅助用图29%、视听教材7%、示范训练41%;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方法有:个人宣教89%、小组宣教15%、患者座谈会19%.护士在实施健康教育形式上多以口头解释为主,不规范,随意性大。宋丽华等(2003)对22所医院护理健康教育的调查结果表明,护士采取的是口头式教育方式和宣传资料方式。护士在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教育时,表现为灌输的多,反馈的少,单向传播多,双向交流少。建议要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和病情而有效采用板报、录像、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和书面教育、问答式教育、示范式教育等多种教育方式,使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有所收获。
2.4护理健康教育内容简单,无个体差异性
张镇静(2003)认为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对不同需求患者缺乏系统的、有一定深度的并符合患者个性化需要的内容。缪力等(2003)认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入院教育、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信息指导、用药指导、特殊指导、行为指导、出院指导。周兰姝(2003)指出健康教育的内容既要包括生理方面的,又要包括心理方面的内容。
3体制因素
3.1未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健康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工作有效、健康、持续的发展。美国各医院均设有健康教育委员会,健康教育网络,健康教育质控标准,健康教育科或专职健康教育护士,形成了完善的健康教育管理体系,为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基本保证。我国健康教育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因此,影响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3.2未建立健康教育质量评价标准
美国护理认证委员会已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如健康教育从患者行为改变、健康状态、自我照顾技能、生理健康状态、精神健康及使用专业知识资源等不同层面设定评价标准,它为医院提供了一个以标准化为基础的客观、详细的质量评定监测工具,也为护理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工作指导方向,保证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工作。
我国尚未建立健康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缺乏科学的评价工具,影响了工作的健康发展。
3.3未拓宽健康教育研究方向
美国健康教育的研究已从疾病知识教育、健康教育形式拓展到对健康教育信念、态度、行为、评价手段、伦理道德以及健康教育与经济发展、社区护理、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研究。我国目前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疾病健康教育上。包家明等(2003)认为,根据我国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现状,现阶段健康教育研究应扩展到健康教育的管理、课程设置、评价标准、健康行为及健康教育与医疗制度改革相关性等方面的研究,以加快我国护理健康教育发展速度。
4结论
关于影响护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的因素,许多护理研究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护士方面、患者方面及管理体制方面均总结了不少有益的见解。但是,由于我国护理健康教育起步比较晚,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关于健康教育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对护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护理职责与护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如何应用系统理论来指导护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均需进一步研究,以保证护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我们护理事业达到最高境界,为提高人类的生命质量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