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我国为乙型肝炎高发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3亿人,乙型肝炎患者达3000万人,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强、传播面广导致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尤其在校生面对学习、生活、找工作的种种现实问题,由于对乙型肝炎病情存在误解,他们常常产生恐惧、自卑、孤独、忧虑等情绪,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成绩的下降,变得不合群、自闭。因此,对在校生乙型肝炎患者不仅要积极治疗,同时还要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在精神上予以安慰,使其能积极面对人生,建立信心,促进康复。
1心理特点
1.1恐慌
乙型肝炎病毒不仅可以引发急、慢性肝炎,而且也是形成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病因,由于在校生乙型肝炎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尚浅,同时目前我国缺乏特效药,治疗效果差等原因导致在校生患者会害怕自己的病治不好,迁移为肝硬化或肝癌,产生恐慌情绪[1].
1.2孤独感
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病,在校生为人口群居,乙型肝炎也最容易在这一群体间传播,出于个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周围的同学和朋友会产生警惕,不会主动过多地与其接触和交流,使在校生患者受到各种隔离措施的限制,一个人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会产生极强的孤独感[2].
1.3自卑自怜
这是一种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悲愤自怜的精神状态。在校生患者常常变得敏感,周围同学不经意的一个眼神、动作都会引起患者的自卑和怀疑,同学的低声细语会令患者认为自己得的是传染病,别人嫌弃他,导致心理应激失控,自我价值感丧失,自信心降低,强烈的心理压力导致在校生无法正常生活与学习,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否定,别人的关心他会觉得是对自己的可怜,滋生自怜情绪[3].
1.4焦虑、担心
在校生患者面对着走向社会,找寻自我目标的求职之路,而当今很多企业因乙型肝炎为传染性疾病而将乙型肝炎患者拒之门外,这一现实使在校生乙型肝炎患者对以后的人生道路充满了焦虑和担心。
1.5否定
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很多在校生为了减少外界给予的一系列刺激,自己不愿意去理会这些而掩饰自己的病情。难以承受的恶劣病情袭来时,自我否认可以避免过分的焦虑与恐惧[2].
2心理护理
2.1疏导减轻心理压力
乙型肝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校生患者面临的诸如恐慌、孤独、自卑,不敢与同学共处,怕被嘲笑的心理负担。缓解心理负担首先应该意识到这些坏情绪对疾病恢复的负面影响,与患者建立相互的信任和理解,对患者进行一定的教育,此外还应以临床上成功治愈的病例教导在校生患者只要认真配合治疗是可以康复的,多关心、多问候、多鼓励,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协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心态,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2].
2.2加强药物治疗的指导
嘱患者按时按量吃药,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副作用,观察患者的反应,可适时向患者解释药物反应的原因,引导在校生患者对该病有积极正确的认识,减轻心理压力,从而减少对疾病转归的影响,增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1].
2.3释放情绪
大学生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多数在校生患者对乙型肝炎知识都是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周围同学的不理解会造成他们情绪上的极大压抑,所以让其能在轻松的环境中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诸如哭闹等来诉说和释放自己的郁积情绪和紧张心理是很有必要的,然后再针对具体的心理情绪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调节。通过释放,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对疾病的康复也很有必要。
3健康教育
3.1在校生患者的自我保健
当血清转氨酶明显升高时,应注意卧床休息,不可劳累过度,血清转氨酶完全恢复正常方可增加活动量。饮食应以富含蛋白质食物如豆制品、鸡蛋、鱼等为主,不宜饮酒、抽烟,同时要学会排解来自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压力,多与周围同学交流,多听音乐,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情,合理的膳食,充足的睡眠是促进康复的重要因素。
3.2开展乙型肝炎知识讲座
通过知识讲座使在校生正确认识到乙型肝炎的病因并了解预防知识,是减少对患者的歧视,缓解在校生患者压力的重要方法,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和密切的生活接触传播的,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一般性的接触是不会传染的,同时应教育同学要多关心和帮助身边患有乙型肝炎的同学,实施适当的隔离措施,给予心理和行为上的支持,让在校生患者能在充满着关爱的大集体中体会到温暖,逐步克服心理压力,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国宏,耿德勤.护理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176-178.
[2]宋建新,刘晓东,齐俊英,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情绪障碍调查及治疗对策[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3):266-268.
[3]王富珍,齐亚莉,龚晓红,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个人心理负担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9):1143-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