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胆道术后;出血;T管引流;介入治疗护理
我科2008年2月收治1例胆道术后出血患者,采用肝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并配以精心的护理,效果明显,带“T”管出院,3个月后遵医嘱回院拔除“T”管。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上腹痛伴身目黄染5天入院。入院行腹部CT示:肝内外胆管结石,胆管结石。予完善相关术前准备,在硬外麻+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联合肝部分切除、取石,胆总管矫形,T管引流术。术后恢复良好,至术后13天,无明显诱因出现T管引流出鲜血450ml,查血常规:WBC24.0×109/L,RBC:2.88×1012/L,HB:105g/L,经胆道冲洗、局部使用止血药等措施,出血量减少。术后17天早上再次出现T管引流出鲜血1000ml,HB进行性下降,即完善术前准备,送入介入室在局麻下行肝动脉造影+部分栓塞术,术后继续予补充血容量、抗感染对症治疗,之后未再出现胆道出血征象,10天后带T管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完善各项介入术前准备接到介入申请单或通知后,进行手术部位的皮肤准备和药物试敏,准备必要的物品和药品。
2.1.2心理护理给患者详细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和新止血方法的效果。医护人员从容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认真的答疑、果断的决策,沉着、冷静、熟练的操作,可给患者以安全感,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恐惧心理,有益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和进一步治疗的配合。
2.1.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迟发性胆道出血起病隐匿,故在术后7~14天医护人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热、腹痛、排黑便、T管内出血等。护理人员应重视出血变化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准备工作进行过程中,给患者吸氧、心电监护,床边备吸痰装置、抢救车等抢救物品和药品,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注意神志、尿量、四肢末梢循环情况、各条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并做好抢救记录[1].
2.1.4各项准备完毕,携带必要的物品和药品,护送患者到介入手术室,做好交接班。
2.2介入术后护理
2.2.1术后置患者于监护病房,按医嘱予吸氧、心电监护,妥善固定各管道。约束患者术侧下肢并制动24小时,保持下肢伸直位,穿刺点予沙袋压迫6小时,注意观察肢端血运及足背动脉搏动。
2.2.2病情观察重点观察有无再出血情况。注意观察“T”管的引流情况,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2.2.3疼痛护理介入栓塞治疗后,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应向患者做必要的解释工作并酌情按医嘱给予止痛药。
2.2.4高热护理应定时监测体温变化,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同时鼓励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2].
2.2.5饮食指导术后早期按医嘱禁食,之后指导病人选择低脂、高糖、适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忌油腻的食物及饱餐。
3出院指导
3.1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和饮食规律,避免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
3.2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若出现腹痛、黄疸、发热、厌油腻等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3.3解释T管的重要性,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4小结
胆道出血经导管栓塞动脉止血治疗具有出血定位准确、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对患者干扰少、易耐受等优点,止血效果还可以立即用造影证实,同时并发症少而轻,避免了外科手术的危险性,缩短了住院时间,也无明显禁忌症[3].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我们护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完整系统的护理方案及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有利于胆道出血患者急诊经导管栓塞动脉止血术后康复[2].作为临床新开展的学科,其围手术期护理有它的特殊性和规律性,需要我们临床护理工作者在长期介入护理工作中不断地积极探索和总结经验,使我们的护理工作能紧随介入医学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汤秀玲,邹晓英,梁月屏,何明基.胆道出血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J].血栓与止血学,1009-6213(2006)05-220-02.
2刘文秀,付彬辉,卢武胜,等.胆道出血经导管急诊栓塞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重庆医学,2001,30(4):383-385.
3钟立明,魏欣,卢武胜,谢晓东,胡鸿,赵晓伟.动脉造影及栓塞在胆道出血的诊治价值[J].西部医学,1672-3511(2007)01-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