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护理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的工作原理是将动脉收缩压力波的相位延迟到舒张期从而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1],是临床上一项极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心源性休克是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内科药物治疗的病死率高达85%~95%,国内外研究发现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证明应用IABP作为辅助手段,保证对休克患者安全地进行导管操作非常重要,两者联合应用可使病人的生存率提高50%[2]。我院2006年3月~2008年6月IABP作为辅助手段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8例,男6例,女2例,年龄55~83岁,平均63.7岁。其中6例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例为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2护理
2.1术前准备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按医嘱调整升压药物的浓度及输液速度,使血压维持在90/50mmHg以上。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IABP治疗的重要意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过程以取得合作。如果患者烦躁,可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右育|网搜集整理股动脉穿刺术区备皮。备好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肝素冲洗液(生理盐水500ml+肝素钠5000单位),2%利多卡因,急救药品,除颤器,检查反搏仪器是否处于工作状态,报警装置是否打开,所用氦气瓶气体是否充足。按医嘱抽血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动脉血气,检查静脉留置针通路是否通畅。
2.2术中配合
协助医生打开反搏导管盒,右股动脉穿刺部位碘伏消毒,铺无菌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后由医生穿刺右股动脉,送入钢丝使之达到腹主动脉,然后沿钢丝将动脉鞘管送于股动脉内,打开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协助体外测量好长度,使球囊位于主动脉弓下,固定好外固定器,沿钢丝送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外固定器与主动脉鞘管相连,球囊反搏导管与主机相连,调整反搏间隔及频率,床旁胸片满意后,穿刺局部缝线固定。操作过程中护士应严密观察心电示波、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2.3术后护理
2.3.1心理护理
应用IABP治疗时患者需绝对卧床,穿刺侧下肢平伸,以防导管打折,加上心肌梗死疾病本身引起的身体不适,如胸痛、呼吸困难等,患者大多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应给予患者解释、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尽量减轻患者不适,如使用气垫床,左右肩背部轮换垫软枕,按摩受压皮肤,床头抬高30度,床铺整洁,室内温度适宜等。
2.3.2反搏压的观察及处理
监测血压,使反搏压维持高于血压1.33~2.66kPa,才能起到辅助循环的效果,如反搏压过高或过低应及时通知医生。再有就是密切观察压力曲线的变化,当压力曲线不良时,要检查球囊导管各连接系统是否连接好,有无漏气;球囊管是否脱出、移位;球囊管中心管腔是否阻塞,检查无误,压力曲线仍无改善应立即通知医生,看是否需调节球囊充气量,导管型号是否恰当等。
2.3.3气囊导管护理
密切观察IABP外固定导管内有无血迹,每隔半小时肝素液(500ml生理盐水+肝素钠5000单位)1ml冲管1次,防止血栓。妥善固定远端导管,以防导管扭曲、移位、脱出。压力换能器的位置在患者腋中线水平,妥善固定在床边。患者保持平卧位,右下肢平伸(右踝部可用约束带固定)。
2.3.4并发症的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侧下肢的皮肤温度、颜色的变化,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以协助医生判断是否发生股动脉内血栓形成,按摩穿刺侧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密切观察出血倾向,如穿刺部位渗血,牙周出血,皮下出血,黑便等。每2~4h抽血查ACT,根据ACT值调整肝素用量;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日更换穿刺部位敷料,按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4拔管的护理
当患者精神状态良好,组织灌注佳,四肢温暖,生命体征平稳,已停用升压药物,收缩压>13.3kPa,平均动脉压>9.33kPa,无恶性心律失常时,病人可撤除IABP[3]。撤机应逐渐进行,由1:1(气囊充气:心率)降至1:2和1:3,反搏气囊容量由40ml减至30ml,再逐渐减至20ml,严密观察24~48h,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停用肝素4~6h,ACT降至200s以下时拔管。拔管后,局部压迫止血20~30min,然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6~8h,并绝对卧床24h,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血肿。
【参考文献】
1郭加强,吴清玉.心脏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1-201.
2梁永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4,31(5):141-144.
3马长生,盖鲁粤,张奎俊,等.介入心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