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咽癌患者保留喉功能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摘要】对26例下咽癌患者行保留喉功能切除术,术后发生咽瘘1例、误咽2例、切口浅表性感染2例,经对症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提出加强术后切口与肺部感染、切口出血、误咽等并发症的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下咽肿瘤;外科手术;并发症;护理
下咽部原发的恶性肿瘤较少见,仅占全身恶性肿瘤的0.15%~0.24%,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2%[1].手术治疗是下咽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留喉功能和不保留喉功能两种方式。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张尽可能保留喉功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术后常发生切口和肺部感染、切口出血、误咽、咽瘘等并发症,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98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科对26例下咽癌患者施行保留喉功能切除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并发症的护理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79岁,平均63.0岁。临床分期按1992年UICC分类方法:T1N0M04例,T1N1M017例,T3N2M05例。病理检查为鳞状细胞癌。均在全麻下行下咽癌保留喉功能切除术,术后发生咽瘘1例,误咽2例,切口浅表性感染2例,给予对症处理,均治愈。本组26例患者全部恢复经口进食和语言功能。1例咽瘘患者经过2周换药后痊愈,于术后28d出院。其余25例患者于术后14~18d出院。
2并发症的护理
2.1切口与肺部感染
切口与肺部感染是下咽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总并发症的50%.其中肺部感染多见,约占40%,切口感染约占10%[2],患者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切口周围有红、肿、痛、波动感,胸部X线摄片可见肺纹理增粗。护理措施:①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一用一换,一根吸痰管遵循“先管腔后口腔”的原则,吸痰管外的玻璃接头,每次吸痰后浸泡在1:5000苯扎溴胺溶液中,以保持无菌。术后取半卧位,增加肺活量,有利咳痰。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术后24h即可下床活动,对不能下床活动患者,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定时向套管内滴化痰药,并予以雾化吸入。②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并注意观察敷料的颜色,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使用有效抗生素。本组病例颈部切口浅表性感染2例,经换药、抗生素治疗治愈。
2.2切口出血
术后切口出血多因术中止血不当、结扎线滑脱;剧烈咳嗽,使已止血的出血点再出血;创口感染、血管壁糜烂;选用套管不合适,损伤气管前壁及血管造成[2].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1次/h.密切观察切口渗血及负压引流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活动时不要过度伸展及转动颈部,避免引流管脱出、受压及扭曲;全麻清醒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负压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如有切口活动性出血或引流不畅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可用吸引器行间断吸引,24h引流量少于10ml,可考虑拔除引流管。换药时嘱患者避免剧烈咳嗽,以免损伤血管引起切口出血。按医嘱准确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防止切口感染性出血。本组未发生切口出血。
2.3误咽
喉部分切除保留了喉功能,但破坏了喉体生理功能的完整性,使喉的括约肌保护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进食会发生不同程度误咽。本组发生误咽2例,其中1例因严重误咽致吸入性肺炎。护理措施:延迟拔鼻饲管时间至术后3周左右,待呼吸功能恢复后再拔管;及时吸出呛入气管内食物和分泌物,嘱患者勿过早经口进食,避免因严重呛咳引起切口裂开而加重误咽;训练吞咽功能,指导患者进食半流质半糊状食物。根据手术部位确定进食体位,如右半喉切除术后患者取左侧卧位进食,左半喉切除取右侧卧位,以减少误咽;同时鼓励患者大胆吞咽,增强其经口进食信心,待进食无呛咳或呛咳减少再拔鼻饲管。本组1例因严重误咽延迟拔管,另1例于术后14d拔鼻饲管,并顺利经口进食。
2.4咽瘘
咽瘘常见原因有术前放疗失败者颈部组织再生能力差;术中下咽黏膜、颈前带状肌切除过多;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引起切口感染、切口裂开使咽腔与颈部皮肤相通[3];气管切开是喉手术必须实施的治疗手段,也是术后感染,发生咽瘘的直接诱因[4];术后气管分泌物、唾液过多污染切口引起感染,最终也可导致咽瘘。注意观察患者颈部切口有无疼痛逐渐加重;进食时有无剧烈呛咳、切口红肿、敷料渗液增多、唾液漏出等。护理措施:及时吸引口腔、咽腔、瘘口潴留物,各部位分别使用吸引管,避免感染。定时更换颈部敷料,保持清洁、干燥。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营养液,以促进瘘口愈合。较复杂难愈合的咽瘘常须行带蒂肌皮瓣修复。本组咽瘘1例,经禁食、静脉滴注人血清蛋白(10g/次,1次/2d,共30g)、切口换药、应用有效抗生素和抑制唾液分泌药物,调整患者的全身情况,2周后治愈出院。
【参考文献】
[1]潘贤.新编药物实用全书[M].北京:中华医学出版社,199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