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目前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遇到的种种困惑,分析这些现象发生的各种原因,阐明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解决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困惑,为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据《健康报》载文,宁夏某医院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医院党委书记阐述医护关系时说:“病人到医院来是找大夫的,不是找做护士做护理的,做护理还如去桑拿,那里有小姐按摩,多舒服……”此番讲话遭到了医院护士的强烈反对,极大地损害了护士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的积极性,医院护理工作几乎陷于瘫痪。而院方竟然对护理部主任和7个护士长作解聘处理,新任护士长连执业证书都没有。
作为一名医24年的医生,并有过10余年科主任、6年分管医疗护理工作的副院长的经历,我对护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近年来也是困惑越来越多。像固原市这个医院发生的事件,我想存在同样的说法和做法的又何止宁夏这一家医院!为此,我想就当前护理工作面临的危机、困惑和挑战,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困惑与思考
1.1护士“过剩”
近年来,许多地方进行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名医、名刀成了很多医院追逐的目标。与此同时,护士却成了减员增效的对象,为了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不少护士下岗或者面临下岗,在岗的护士收入往往也大打折扣。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为什么许多医院把改革护士作为切入点?难道护理工作秒那么的没有技术含量?难道护士真的过剩了?英国护理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8.6,仍强调他们十分缺乏护士,我国执业护士仅占总人口的0.1,怎么就要下岗和失业?从2005年7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的2005中外护理发展论坛到2005年8月在辽宁省大连召开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大家都一致认为:现在的医疗机构中,护士严重缺编,直接导致护理服务质量下降。但现在却是在全国的许多医院正在进行着规模不小的“护士减员”,造成“护士过剩”假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的实质,是护士地位得不到认可的表现,更是医院“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短视行为,与“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疗理念格格不入甚至背道而驰。
1.2护理工作本末倒置
时至今日,一提“护士”两个字,还总让人与打针、发药划等号,这与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护士整天忙于完成繁重的常规工作有关。近些年来护理工作中开展的一些创新和改革也颇值得商榷:什么宾馆式服务、微笑服务、星级服务等等,甚至按照迎宾小姐、服务员的标准要求护士。这种仅仅在服务形式上的改革,而不是在提高护理质量上下功夫的做法,实际是在曲解护理工作的技术性、科学性。我们应该明白,病人到医院的确需要护士温馨周到的关怀,但是更需要精湛的护理技术和不断提高的护理质量。
1.3护士缺乏上进心
我们相当一部分的护士刚到40岁就轻言放弃。工作不积极,没有上进心,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危机意识,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无情的市场经济没有丝毫竞争优势,在忙于呼吁尊重护士的同时,自己却做不出令人尊重的业绩来,又怎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1.4护理工作的出路在哪里
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施行,护理文件的书写形式革新,而一些内容可以称之谓革命。体温单上“外出”、“拒测”、“请假”等的增加替代了以往形式上漂亮而事实是造假而成的不间断体温曲线,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是实事求是,是科学的态度,也是法律和自我保护的需要。可问题是从此护理记录(一般护理记录单、危重症护理记录单、手术护理记录单)不再有护士的分析意见,只能就护理工作所见进行所谓的客观记录。而既往体现护理水平并作为护理病历重要部分的病人入院评估表、病人住院评估表、护理诊断项目表、健康教育计划表等,在许多 医院已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理由仅仅是为了规避纠纷等风险,避免与医生记录的不一致,但护士从此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机械被动的观察者和纯粹的执行者,成为医生延伸的手脚。一个没有主动分析、思维意识的护士,又怎么能在临床观察处理病人过程中积极主动,又怎样去提高护理水平?为了适应这一新变化,医生们采取的是整体主动出击,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调证据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全面开展知情同意,在发展中减轻压力,在压力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达到降低风险和自我保护的目的。为什么护理采取的是这样一种被动而过度的、甚至看不出是对护理发展和提高护理质量有任何好处的自我保护措施,这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吗?
2原因与对策
2.1造成上述困惑的原因
一些医院管理者和卫生行政部门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地位认识不足,口头上十分重视,实际上重医轻护;医院在发展宗旨、办院指导思想上出了偏差,医院管理工作出现出现严重扭曲;改革转型期体制的不成熟;护士自身素质不过硬,护士的服务意识、服务观念、业务素质、技术水平和能力与临床医疗技术发展和人民群众多元化健康服务的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专业化发展与临床医学相比相对滞后;在护理工作模式的探讨过程中,有些地方出现了照搬照套的形式主义作法,片面追求外在形式,忽视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护理管理人员管理能力不高,不能驾驭应变;法制观念淡薄,医院管理知识缺乏,不能依法管理、科学管理。2.2对策
2.2.1各级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护理工作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医院医疗工作以诊疗与护理两大业务为主体。1973年国际护士大会为护理制定的职能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疼痛。1980年美国护士会认为:“护理学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所产生反映的学科。”护士要做的是帮助病人尽快地获得独立的活动能力;帮助执行医疗方案,与医疗组成员合作,共同设计和执行全部医疗安排,使健康的人保持健康,使病人恢复健康,给垂死者减轻痛苦与支持。当今,世界各国遵循南丁格尔精神,已将护理发展为一门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知识,为人类(不仅是为病人)健康服务的应用型独立科学,进入了现代护理阶段。而新近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指出: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减轻痛苦、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服务的工作。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
2.2.2护理工作应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各级各类医院院长们要站在法律的高度,从医院整体发展的角度,坚持护理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将护士队伍建设和护理工作发展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规划,探索适合国情和院情的护理发展思路,树立医护一盘棋,发展靠协调的正确观念,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建议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等,促进护士立法工作,尽快出台我国的《护士管理条例》。
2.2.3加大考核力度,强化保障措施。《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已给出了基本策略,即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全面建设,突出重点;依法执业,科学管理;拓展服务,面向社会;规范培养,形成体系。以及保障措施,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以点带面,推动落实;加强交流,共同提高;加强督导,保证效果。在2005年3月16日卫生部印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中,对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有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考核内容。但细察纲要和评价指南总感政策柔性有余而刚不足。为此,建议卫生部尽快修订1978年颁布的《县及县以上综合性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以后将护理人员编制作为医院开诊的刚性指标,不达标不得开诊,已开诊者勒令停业整顿。并将此作为考核院长、医院评审等一票否决。
2.2.4转变观念,规范管理。护理界应彻底转变固有观念,正确认识护理在现代医疗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医疗模式的转变,使护理由从属于医到形成独立学科,从配角(辅助)逐渐演变为主角,必须顺应发展,适应演变,勇担重任。世界卫生组织对护理管理的定义:护理管理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系统地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有关人员或设备、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过程。我国专家将护理管理定义为:是便医院的护理人力、物力、技术、信息和时间等要素有机结合并最优化运转,以达到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和效率为主要目标的医院管理工作。由此可见,加强护理管理队伍建设,探索和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开展对护理管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理管理人员的管理和领导水平已成当务之急。
2.2.5以人为本,提高护理技术水平。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把好护士准入关。突出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宽松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临床每一个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根据临床工作需要,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促进护理工作与临床诊疗技术的协调同步发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病人第一、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努力使护理工作“贴近病人、贴近临床、贴近社会”。切忌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把时间留给护士,把护士留给病人。
解决护理工作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认清形势,把护理工作放置于医院长远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局当中,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通过加强管理、创新机制的手段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把握机遇,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护理发展道路,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在持续改进中迎来我国护理事业灿烂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