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肾移植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来源:  作者:

  「摘要」肾移植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治疗手段,长期疾病给病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肉体折磨,手术又一次给病人创伤,再加上经济上的负担,生活中的困难,活动范围狭小等原因,致使病人个性变异,出现恐惧、焦虑、烦闷、消极悲观、孤独、绝望等心理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该针对这些异常的心理变化做好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肾移植;术后;心理护理笔者从2004年12月~2006年5月走访了2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18~64岁,平均39岁,18岁以下1例,50岁以上3例。家庭经济状况好的3例,中等的12例,差的10例。通过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并通过与病人家属面谈,了解家属对病人的态度及家庭背景,做好记录,另外在不被病人知道的条件下仔细观察病人的言谈、举止、表情,把观察到的与病人心理活动有关的表现记录下来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肾移植术后病人除具有一般手术后常见的焦虑心理和恐惧心理外,还会产生悲观、烦闷、孤独及绝望心理,这时医护人员要针对病人的各种心理状态进行及时合理的心理护理。

  1常见心理变化病人肾移植后常产生恐惧、焦虑、烦闷、消极悲观、孤独、绝望等心理变化。

  2产生原因2.1恐惧心理病人手术完毕送入移植病房进行保护性隔离。与家人和朋友隔绝,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隔离治疗和特别护理。此时病人的依赖性特别强,而清醒后见到的环境和接触的人都很陌生,容易产生不安全感。

  还有些患者会怀疑异体肾的质量,害怕肾源对自己身体会产生不良影响,这种不良心理反应率约为1/3[1],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2焦虑心理对于肾移植患者而言,手术风险较大,手术费用高。术后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极易产生焦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不适症状显得过分的敏感和担心,以及对经济负担的忧虑。如术后切口疼痛是一般手术均可出现的不适症状,但肾移植术后患者常把它误认为是手术不顺利的原因或手术失败的征兆,显得过分紧张,心绪不安,有的大声呻吟或大叫大闹。

  还有部分病人自己的精神状态较差,吃不好,睡不香,看到同病房的病人术后2~3天就在病床上有说有笑,神态自如,规律进食,误认为自己的手术可能不成功。

  从笔者接触过的病人来看,多数是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昂贵的手术费用及术后需终生服药导致许多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担心家里生活没有保障,有些病人还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者,有的病人由于病程长,前期治疗已花去家里的积蓄,有的家里早已是债台高筑,所以常常埋怨自己的疾病拖累了家庭,期望手术成功的心理更加迫切,常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沉默寡言、眉头紧锁等。

  有一部分病人尤其是已婚的中青年男女,在移植病房内胡思乱想,担心会被自己的爱人抛弃,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躁不安。

  2.3烦闷心理肾移植手术后由于住院时间长及接受激素类药物的治疗,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常导致病人心理状态的改变,情绪易激动,易兴奋,性格暴躁,易发怒,另一方面,有小部分病人肾移植术后可能会发生排异反应更表现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极大。

  2.4消极悲观心理肾移植术后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尿量的多与少,并且贯穿于整个术后的恢复过程。进入少尿期时,容易出现疑虑和猜测,认为自己的手术不成功,由此情绪低落消沉,当出现无尿时,患者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理反应。对医护人员的问话爱理不理,表情淡漠,陷于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无尿阶段持续较长时甚至出现不配合治疗,悲观失望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

  2.5孤独心理肾移植术后患者因病情需要进行保护性隔离,家属不允许陪伴和探视,加之住院进间过长,患者容易产生孤独心理。

  2.6绝望心理部分病人肾移植术后,肾脏会延迟工作时间暂时处于“睡眠状态”,笔者所接触的病人中就有2例。患者看到同病房病友都在逐渐康复,而自己还要依靠血液透析来清除体内毒素,误以为手术肯定已失败,极易产生绝望心理。

  还有少数病人术后出现排异反应,思想压力很大,容易产生绝望心理,失去继续治疗的勇气。

  3心理护理3.1恐惧心理的护理对于产生该种心理变化的病人,医护人员应该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耐心地向病人介绍移植病房的环境,科主任、经管医生、责任护士、负责生活护理的护理员和同病房其他病人,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医护人员的举止应端庄稳重,各项操作技术熟练,准确、敏捷,起到一种暗示作用,使病人产生依赖感。

  同时医护人员应该在术前告诉病人异体肾在术前已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组织配型,肾源的质量是有保证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3.2焦虑心理的护理病人术后切口疼痛时,医护人员不应该认为患者娇气而不予理睬,应该给予正确有效的心理护理,耐心地询问患者疼痛的部位、范围、程度等,解释疼痛原因与手术成败的关系,使病人能正确认识这一术后的普遍症状,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如果患者疼痛确实不能忍受,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如使用止痛药,减轻病人的痛苦。

  此时医护人员应该陪伴在病人身旁耐心地开导,询问病人有何不适,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减轻病人痛苦。鼓励病人多进食,并且让同病房的病友与他交谈,给他打气、鼓励,使他感受到医护人员和病友对他的期待和关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由于经济原因产生焦虑的病人,医护人员应该关心体贴,用最真挚的语言安慰病人,轻轻地抚摸,亲切的问候使病人感觉到温暖。同时我们要了解患者家庭的实际情况,给予一定的理解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特困户应及时向医院汇报,争取医院能减免部分医疗费用。有时还可借助媒体,争取得到当地政府、工作单位和社会的赞助和支持。更重要的是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另外,在用药方面也应该做充分的考虑,给病人使用价格相对低廉且治疗效果满意的药物,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医护人员应该让家属与病人通电话,必要时让家属穿上隔离衣全身消毒后进入移植病室,与病人交谈,并通过肢体语言安慰病人,使病人真切地感受到家人的爱,让病人产生安全感,解除病人的焦虑心理。

  3.3烦闷心理的护理对于产生烦闷心理的病人,医护人员应加强对病情的观察,认真仔细的分析原因,对病人的心理波动给予必要的安慰和理解,增进医患之间的感情。认真听取患者的倾诉,绝对不能表现出一丝的厌恶和反感,努力成为患者的倾诉对象,患者将不满情绪发泄以后会显得非常的轻松,情绪也会慢慢地平静下来,必要时给予安定等抗焦虑药物,早期确诊并积极进行抗排斥反应治疗。

  3.4消极悲观心理的护理对于产生消极悲观心理的病人,医护人员首先应该告诉病人术后少尿期和无尿期是肾移植术后移植肾恢复的两个过程,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2],尿量虽然是衡量移植肾功能的重要客观指标,但少尿和无尿并不代表手术失败,使病人对少尿及无尿得到正确的认识,从根本上帮助病人树立手术成功的信心,并且及时告诉病人一切好的征兆和希望,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少尿期和无尿期。

  3.5孤独心理的护理对于病人的孤独,医护人员应该经常陪伴在病人身边,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心理和身体上的需要,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当病人病情较稳定时,让同病室患者互相问候,交流体会,拉拉家常使他们在这一特殊病室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另外可以在每个病人床头安装电话,病房安置闭路电视,家属可以从闭路电视中看到病人,还可以同时与病人通电话,让病人感觉到家属与亲人对他的关心和支持,消除孤独心理。

  3.6绝望心理的护理对于术后肾脏处在“睡眠”状态的病人,医护人员应该做好解释工作,告诉病人经过彩超检查肾血流量很好,过一段时间一定会“苏醒”,使患者树立起信心接受挑战。

  对术后出现排异反应的患者,医护人员在术前应向病人说明肾移植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肾脏替代疗法,术后有可能发生排异反应及其他并发症,使病人不致存有过高的期望,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3]。一旦产生绝望心理,应当耐心地做思想工作,举出一些实际病例给病人做榜样,从而感化病人,调动病人一切积极因素,勇敢地面对现实,去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4结论肾移植术后的病人心理复杂,护理也比较困难,部分性格比较内向的病人更是难以捉摸其心理变化。所以医护人员平时应与患者沟通,成为患者的朋友,并引导病人发泄不良情绪。另外,术前的心理护理是术后心理护理的基础和先导[4],患者术前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避免因术后的某些症状而改变心理状态。心理护理要求医护人员素质要高。不仅要有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更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关心、体贴、爱护病人,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使病人心情愉快,配合治疗,顺利过关,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0-61.2张玉海。肾移植术后无尿的诊断及治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3,14:63.3朱有华,梅长林。尿毒症防治与康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9,164-210.4刘霞。肾移植患者社会支持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6,9:85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