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与护理学都以病人为研究对象,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病人的治愈与康复,但护理学并不是临床医学的附属品,而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对于这点很有必要加以说明。
临床医学的任务是解决病人的诊断治疗问题,它主要是用生物科学来为病人服务的,而护理学虽然也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临床医学的知识,但它的主要任务是(管理病人)使病人的身心处于接受治疗或康复的尽可能的最佳状态。因此护理学除了用生物学之外,更多地还要应用许多人文科学知识来为病人服务,如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知识去为病人服务。医生与护士的工作对象虽然都是病人,但他们的研究内容不同,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关心角度也不相同,不能互相替代。而在关心、体贴病人,维护病人的利益方面,对护士的要求比对医生更高。对于病人来说,护士应当成为他充分信赖的天然保护人,因些护士这一职业赢得了“白衣天使”的称号,受到人们的敬重。
人是各种各样的,由于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的疾病与病情也不相同,要使千差万别的人在很短的时间内都能达到治疗或康复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这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南丁格尔语)。为了掌握这门艺术,护士需要比医生懂得更多的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并应更富有同情心和献身精神。当然,护士有责任协助医生观察和治疗病人,但这只是护理学的一部分,还不是护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技术的主要原因。关于护理学的独立领域本文不打算详谈。但可以指出,即使在配合医生工作这方面,医生与护士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的从属关系,而与设计工程师和施工工程师之间的关系类似。一项复杂的工程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设计师,还取决于施工工程师,他们共同但又相对独立地对工程质量作出贡献。医师提出治疗方案,如何在病人身上实施就是护士的职责。好的施工工程师,不应当机械地盲目地执行设计师的指示,施工工程师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向设计师提出修改和补充的建议,或创造性的改变现场的条件,使设计得以顺利实现,护士也应当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由于病人24小时都生活在护士监护下,护士又掌握研究人的方法,所以应当比医生更周密地了解病人的实际情况)提出修改和补充的建议,或使病人能够顺利地接受医生提出的治疗措施。所以在现代医院管理中,一个病房的首长不是主治医师,而是护士长。她对现场(病房)的一切,象施工工程师一样,负有全责。这样的分工的好处是使医生能集中精力主要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当然也需要考虑病人的实际情况),而护士则应研究如何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的状态,做到各有所司)共同对病人的治愈作出贡献。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护理学一般从小童的特点出发,通过科学研究提出接触儿童病人的医务人员,不宜穿着会引起儿童恐惧的白色工作服,病房和各种器具,也不要都漆成白色,使儿童感到十分陌生:而应尽量使病房的气氛接近儿童所熟悉和喜欢的环境。这样可以改善儿童病人的心理状态与同医院的关系,对于治疗和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显然,这方面的问题难以为儿科医生所注意到,他们的中心任务是密切追随儿科学的大量新进展,并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诊断治疗水平。
事实上护理工作需要研究的课题是很多的,并且进展也很快。国外的护理教科书中记载了护理不同病人的许多经验,和解除病人各种顾虑的方法,其对病人关心的细致与体贴使我们深受启发。此外还创造了许多提高护理质量减轻护士劳动强度(不能完全代替护士)的仪器,如各种监护仪(如心功能、肺功能、产妇分娩、新生儿、早产儿等监护仪)和治疗机(如人工肾、人工呼吸机等),因此对于护士知识水平的要求愈来愈高。而且在欧美等国,护理学的活动范围大大超出了临床医学的范围,凡是需要从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角度研究照料人的医学领域(如公共卫生、营养学、保健组织等)都有许多“注册护士”(R.N)在独立工作。许多国家大学中都设有护理学系,有护理学的博士、教授,专门的护理学报,并有国际性学会活动和刊物。纽伦堡通过的国际护理伦理法规中指出:“护理专业之所以存在,乃因其主要功能是以人为服务对象”,这是很有道理的。
我国在引进现代医学的同时也引进了它的护理专业,护士的职业也得到社会的承认。如解放前协和医学院就设立了护理学系,培养护理学的研究与教学人员。当时护理系的学生和医学系的学生一样,招收高中毕业生,在燕京大学的护预班学习两年半,再到协和医学院专攻护理两年半。一九五一年协和医学院被军委接管后,这个护理专业就撤消了,护理学系的学生并入医疗专业培养成医生。此后我国护士学校只教授与配合医生治疗有关的知识与技术,如理解医嘱必需的基础与临床医学知识,以及铺床擦身、打针发药、消毒备皮等基本技术,至于护理学本身特有的内容,如各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及有关的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问题,就不再有人去研究了。这种撤消护理系的做法,反映了我们对护理学的意义认识不足。当时这样做的理由是认为卫生工作需要普及更甚于提高,培养大学毕业的护士是锦上添花,而人民需要的是雪里送炭。这可能和我国在革命战争中的经验有关。在革命战争中我们采取了从卫生兵培养护士,再培养成医助、军医的办法。这种干部培养制度不把护士看成独立的专业,而当成医生成长的低级阶段。在革命战争中,这种做法是适合当时形势的,也保证了革命战争的需要。但是在和平建设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工愈来愈细,专业化的程度愈来愈高,这种医护不分的办法就不利于医学的发展了。应当看到按照治疗和康复的要求使病人做好身心的准备是客观存在的需要。护士不去满足它,便不能不加重医生和家属的负担。于是,病人的大量思想工作,成了医生的责任,而对重病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往往成了没有医学知识的家属的任务。由此看来,我国护理学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萎缩成为治疗学的附属品。培养护士也全都成了医院的“副业”,不但使我国护理与国外的差距拉大了,而且打乱了医生与护士正常的分工。现在医生要做许多本应属于护士的工作,国外护理学的一些先进技术的引进,如各种治疗机器,也全靠医生来进行。正因为护士的工作只剩下一些配合治疗的简单技术,加重了社会上认为护理工作没有什么学问的错误认识,因此中学毕业生不愿报考护士学校,年轻的在职护士认为自己没有前途,不安心不热爱护理工作,该做的工作不好好做,服务质量很差的现象相当普遍。而这种现象又反过来使护理工作在社会上更得不到重视。因此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尖锐的问题是:我国的临床医学究竟有没有必需从护理学角度研究解决的课题,我国需要不需要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护理学?不解决这些问题,光靠提高护士的物质待遇与政治待遇,是不能提高我国护理学的水平的,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轻视护理工作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