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护理给药错误的调查分析及应对方法探微

来源:中国护士网  作者:www.512test.com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某三级乙等医院2006—2010年护理系统上报的98例护理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8例给药差错中,以药品错误最多,占3O.61%;以白班发生错误的频次最多,占71.43%;以工作1~2年护士发生给药错误概率最高,占45.94%;给药错误的最常见原因为操作流程不规范,占29.85%.结论应加强护士队伍业务素质建设,强化给药规章制度,改革现有的护理排班模式,加强护理队伍的自律监管,并提倡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以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给药错误;原因分析;护理管理

作者:郑惠芳,谢丽萍,董卫红,孔月华

药物治疗是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是药物治疗最直接的实施者和管理者,及时准确使用药物,并对药物治疗进行全程的安全管理,是护士重要职责之一,也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护士作为临床给药最后把关者,在患者用药安全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临床给药过程中如发生下列情况即被认为是给药错误:患者错误、给药途径错误、药物剂量错误、药物错误和给药时间有明显的偏差、漏服等。本文通过对某三级乙等医院2006—2010年上报到护理部的98例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以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各科室通过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报到护理部的98例给药错误案例。

1.2 方法 对98例护理给药错误的类型、发生班次、涉及人员工作年限、给药途径及给药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列表统计分析。其中,给药错误涉及工作人员及发生原因以频次计算。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 98例给药错误分类情况98例护理给药错误分类结果中,以药品错误的发生率最高,达30.61%;其次是患者错误和超时或遗漏给药,发生率分别为26.53%和16.33%.

2.2 98例给药错误发生班次情况98例给药错误发生班次中,以白班占的比例最高,为71.43%.

2.3 98例给药错误涉及人员工作年限分布98例给药错误总共涉及人员148名,其中以工作1~2年的护士发生率最高,占45.94%,其次是工作3~5年和6~10年的护士发生率分别达17.57%与16.22%%.

2.4 98例给药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98例给药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给药核对流程不规范,占29.85%,其次为对患者身份确认不规范,占14.93%.

3.讨论

3.1 给药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不遵守给药规章制度

3.1.1 患者身份确认不规范本组病例中发生20例患者,护士未按“患者安全十大目标”要求,即至少用2种以上识别患者的方法来确认患者身份,仅以患者姓名或床号甚至凭个人印象来认定,导致用药错误的发生;患者使用的腕带形同虚设,部分患者不明白为何使用腕带,擅自去除腕带现象时有发生。

3.1.2 核对流程不规范本组病例主要原因分析中,核对流程不规范导致的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达40人次。涉及30名护士在给药过程中没有按“三查八对”要求认真地、逐项地完成核对工作,仅仅核对床号、姓名,而对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特别是对有效期没有认真核对;有的护士取药时凭经验、印象从固定的位置取药,不认真核对药名或只核对药名不对剂量等,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按要求许多环节需双人核对,如摆放药品、发放口服药及配置静脉输液等,但在护士人员紧张时,一些特殊时间段(如每天上午是大批治疗最集中的时间段),或有些班次(如后夜班),未经双人核对的药物直接使用到患者身上的现象屡见不鲜。

3.1.3 不重视患者的疑问本组病例中,有10例患者在给药错误发生前,已向护士提出疑问,但未引起护士警觉,失去很好的纠错机会,以致错误无法挽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护理服务理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3.1.4 治疗过度或输液过多治疗过度、输液过多的现象非常普遍。为充分说明这一问题,笔者专门统计该院1d输液工作量:住院患者1157人,其中输液患者906人,输液患者占住院患者的78.31%,全天患者输液总瓶数2689瓶,输液患者人均输液为2.97瓶,另外还有740人次微泵注射液。这与目前过度输液治疗的国情相吻合。治疗过度、输液过多给护士带来工作量明显增加,特别是尚未成立静脉配置中心的医院,护士在上午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大量的加药液、静脉穿刺和更换液体等一系列给药操作,特别是换接输液的铃声此起彼伏,使护理人员注意力分散,致缺陷时有发生。

3.1.5 工作流程或医嘱不规范在本组病例中,有4名护士由于工作流程被打断,如在核对口服药时听到铃声被迫中断对药,或更换液体时先签名再给药,从而导致错误发生。另外,药房发错药和医生开出医嘱不规范等也是导致护士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本组病例中,有8起是药房发错药导致护士给药错误的发生。4例是医生开医嘱不规范或医护之间沟通不够导致的。

3.2 给药错误的内在原因是护士队伍业务素质建设亟待加强

3.2.1 年经护士经验不足本组98例病例中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比例有显着差异。在涉及的148名护士中68名护士工作年限在1~2年,达到45.94%,是本组给药错误发生率最高的年限段。随着医院不断扩大,大批新护士加入到护理队伍中,年龄过于年轻化的现象凸显出来。工作1年内护士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方能开展一些基础护理和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因此,发生给药错误的概率小。而1-2年护士刚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离开带教老师独立开展工作,在工作能力、知识水平、应急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这是导致1~2年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一年限段的护士应加强监管。

3.2.2 护士工作生活压力过重工作年限在3~5年的护士和6~10年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比例也较高,分别达到17.57%和16.22%.文献显示5~1O年护龄的护士出现的差错较多,分析认为此工作年限段的护士尽管年富力强,但更多地承受来自个人感情、家庭和工作等方面的应激事件,还要面临学历教育、职称晋升等压力。因此,5~10年以内的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概率也较高,需要关注。

3.2.3 护士原有的药物知识欠缺现代社会,新药层出不穷,再加之护士原本药物知识不足,不能完全理解用药过程中的要求,影响了对患者用药的安全。在本组病例中,有16例给药错误的发生与护士自身业务水平相关。如:中效胰岛素,常规每日2次皮下注射;中性胰岛素为短效胰岛素,一般每日3次皮下注射,而有的护士常将两者混淆,发生张冠李戴;易善复(多烯磷脂酰胆碱)说明书上明确表示:“严禁用电解质溶液(生理氯化钠溶液,林格液等)稀释”,但护士如果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就容易发生类似的给药错误。

3.2.4 药品通用名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的困惑药品通用名的实施对多少年来习惯于使用商品名的护士,是一个新课题。药品通用名过于繁杂,难以书写、记忆;一品两规,容易混淆,增加了执行的风险;通用名长,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字段不相匹配,一些信息由于词条字段不够长而导致没有充分显示,如奥扎雷格氯化钠针,有80mg/100ml和80mg/250ml两种规格,由于受词条长度的限制,规格后半部分即100ml和250ml无法显示,给护士工作带来不便,且容易出错。从98例给药错误的分类情况表显示,该类药品错误发生率最高,达到30.61%.30例药品错误中,主要是胰岛素剂型错误8例,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门冬胰岛素R注射液。药品相似发生错误16例,如胰激肽原酶肠溶片与胰酶肠溶胶囊。

其次是输错液或发错药和遗漏给药,分别为26.53%和16.33%.另外,给药剂量错误发生率也较高。护士应加强对药物相关知识学习,尽快熟悉通用名,顺应社会医学发展的需求。

3.3 给药错误的外在原因是现有的护理排班模式欠完善

3.3.1 白班给药错误发生频繁本组病例中发生在白班的给药错误为70例,达到71.43%,明显高于其他班次。这与白班治疗多、护理时段各项操作经手人员多、干扰大、工作量大、工作紧张等因素有关;而夜班治疗相对较少、操作经手人员少,环境相对安静,故差错较低。

3.3.2 护士人均分管患者过多本组病例中有14位责任护士对分管患者基本信息不熟悉。每位责任护士分管的患者数过多,约10~2O人,再加上患者床位周转快、调床频繁也是造成护士对所分管患者基本信息了解不够的原因之一。由于工作负荷过重,护士在对一些时间要求较高的药物,过多依赖患者及其家属的提醒,如餐前胰岛素注射,在非内分泌病区,尤其是自备餐的糖尿病患者,常因患者餐前忘记呼叫护士而超时或遗漏注射。

3.4 建议

3.4.1 加强护理队伍的自律监管,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一要注重护士服务理念的转变,对在职护士的教育应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不断提升护士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实施护士分层次管理,加强护士的分层次培训,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水平高的护理队伍。二要认真加强护理规章制度的落实,并加大护理质量检查力度。三要鼓励护士主动上报所有的给药错误,以便管理者对给药错误的资料进行分析,对组织系统进行改进,并让经验教训及有效的防范措施让临床护士分享。

3.4.2 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患者安全护士必须做好各项核对工作,做到仔细谨慎,准确及时,在各种给药查对过程中都没有任何理由减少查对项目,尤其是药品有效期不能忘记核对。注重人性化管理,为护士创造一个良好、轻松的工作氛围;改善易引起差错事故的工作环境,尽量保证护士站安静,以保证执行医嘱者不受环境的干扰。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重视各种告知,增加护患之间的配合与信任,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医疗,提高查对的有效性,减少护理给药错误的发生。

3.4.3 积极探讨高效科学管理模式,减少潜在护理风险根据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采用扁平化排班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人。在已有人力基础上,改变人力结构,可以采用弹性排班、加强特殊时间段和薄弱时间段的护理力量;按照患者的要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等措施,以降低护理风险、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

3.4.4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规范各环节流程护士不盲目执行,更不可擅自更改医嘱。护士与医生及时沟通非常重要,如发现电脑医嘱不规范或一些重要信息不能完全显示或容易发生给药错误的电脑医嘱,应及时向计算机中心和药剂部门联系,以完善电脑医嘱。此外,实行条形码扫描系统、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等,从源头上减少护理给药错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枫专叶.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8(7):157-158.

[2] 郦忠,沈利英,方红梅.改进用药管理降低给药风险[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10):690—692.

[3] 林丽跃,王美兰,谢强丽,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为老年患者发放口服药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9B):60—61.

[4] 李青荷,蒋洪霞.护理缺陷96例归因分析与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3B):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