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夜班护理工作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摘要】 本文就神经外科夜班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问题进行探讨。沉重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体力、情绪和精神上的疲惫感,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增多,并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措施并结合护士自身的努力,使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维持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质量,并保持其良好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神经外科;夜班;护士;健康影响
护士职业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1]。神经外科的夜班护士除了护理已经住院的患者,还要处理急诊收治的危及生命的重症患者。由于神经外科的特殊性,危重患者多,昏迷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因而,夜班护士要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本文就神经外科夜班护士所面临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及其身心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
1 神经外科夜班护士的压力来源
1.1 繁重的工作量和高度紧张的工作性质 因为护士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容易使护士身心疲惫。神经外科患者危重的多、昏迷的多、气管切开的多、引流管多,这些患者的病情存在突变、易变、多变的特点,所以,夜班护士实施的抢救就多。神经外科的护士除了独立完成这些工作外,还要时刻准备收治急诊患者,造成身体上的极度疲劳和心理上的高度紧张。这样,繁重的工作量和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加上临床护士数量普遍不足等因素,使神经外科夜班护士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工作压力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2]。
1.2 不良的工作环境 神经外科病区的患者较多,病床紧缺,空间拥挤,再加上神经外科患者有其特殊性,患者大多有意识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不能和护士主动交流,护士不能从患者处得到治疗护理效果的语言表达,更不能得到对护士的赞许;病区里因患者的痛苦而出现的呻吟声,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呼吸机的噪声,在夜间相对安静的环境里显得更加刺耳,还有日光灯下严肃紧张的抢救场面以及家属的悲哀面容,都是对夜班护士造成高度紧张和恐惧的重要因素。
1.3 生物钟的变化 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白天工作夜间休息的习惯,而夜班护士却要单独承担本班护理工作,体力消耗多,夜班打乱了护士的生物钟,使护士产生焦虑、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生物钟的打乱也是影响护士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法律的约束 神经外科的夜班护士除了要完成繁重的工作外,还要担心患者发生意外,还要进行严格的查对工作,避免差错事故发生。一旦出现差错,可能遭到投诉,甚至会面临法律的惩罚。所以,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是夜班护士重要的心理压力源。
2 对策
2.1 减轻工作量和减少工作压力 护理工作的压力严重地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合理调整科室人员的配置,增加护士编制,尤其是夜班安排合理,在工作忙时增加工作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改进措施。
2.2 舒适的环境与和谐的科室氛围 扩建科室,扩充床位,尽量使护士能有一个整洁、干净的办公室,使病区宽敞、病室安静。同时,创建和谐的科室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科室活动,以释放和调节情绪,增加科室人员相互交流,增进友谊,减少不良人际关系。
2.3 调节好生物钟并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减少夜班的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免通宵工作。降低值夜班的频率,安排好夜班后的休息,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夜班护士尽快调节好生物钟。加强护士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应对压力能力。鼓励夜班护士倾吐,加以疏导,以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提高心理耐受能力。对于低年资的护士,帮助其适应工作环境,尽快熟悉本科工作,加强技能培训。熟练的技能,能提高护士,尤其是夜班护士的适应能力。
2.4 规范操作程序,熟悉护士法律条例 在护理工作中,遵循国家规定的护理操作程序,为患者提供规范的治疗和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面对护患关系,护士应增加法律知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换位思考,待患者如亲人。同时,运用语言技巧,减少护患冲突,避免法律纠纷,使患者得到最满意的服务。
3 小结
神经外科夜班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长期从事夜班工作的护士,会造成心理压力大、思想负担重、身体消耗多、工作积极性差、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下降,严重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Rout[3]的研究发现,护士疲劳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1%,是普通人群的5倍。作为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措施改善病区的工作环境,增加夜班人员,必要时改为双班制,关心和理解夜班护士,并结合护士自身的努力,使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维持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质量,保持夜班护士良好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玉馥.护士压力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8,17(1):3.
[2] 王高华,黄永兰,藏得馨.综合医院WHOQOL-100护士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5):308.
[3] Rout U.Job stress among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s inprimay care in England [J].Psychology Rep ,1999,85(3):98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