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来源:中国护士网  作者:杜淑俊,邓双艳

【关键词】 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侵入性操作

  我国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占新生儿疾病的首位,特别是近年来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新生儿医院感染造成死亡的事件不断出现,在医疗领域和社会上造成强烈反响。医院感染管理也成为新生儿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笔者对我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住院新生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3月—2011年3月我院住院新生儿3 123例,发生医院感染191例,男112例,女79例;年龄3 d~28 d;根据卫生部2003年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为医院感染。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查阅病例中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发生率

  出院新生儿3 123例,发生医院感染191例,感染率为6.12%。

  2.2 医院感染部位

  呼吸道感染112例,皮肤软组织感染41例,胃肠道感染23例,泌尿道感染5例,菌血症1例,其他部位感染9例。

  2.3 医院感染与成熟程度

  191例感染病例中,早产儿121例,足月儿70例;出生体重≤1500 g 85例,1 501 g~2 500 g 62例,≥2 500 g 44例。

  2.4 医院感染与原发疾病

  191例感染病例中,胎粪吸入综合征43例,呼吸衰竭36例,重症肺炎治疗过程中合并真菌感染3例。

  2.5 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

  本组感染病例中有1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儿发生菌血症,120例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儿中有61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新生儿医院感染主要部位是呼吸道、皮肤软组织及胃肠道,与国内医院感染相关研究一致[1];感染与患儿原发疾病、成熟程度、侵入性操作有关。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3.1 加强新生儿病房及医务人员管理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功能不健全,抗致病微生物能力差,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发育不完善,而且易受外界感染,感染途径多,侵入性操作多,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增加。应加强新生儿病房及医务人员管理,从环节、细节入手,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并监督落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发生感染的机会。

  3.1.1 环境卫生达标

  新生儿科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科学合理、空气流通,配备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减少人员探视,减少感染源;各班做好病房环境卫生的清洁消毒,清除固定设施的污染,如医疗设备、医用压缩空气源、鼓风机、水槽、配奶间、奶加热器、配药室等。强调一人一床一巾,特殊感染病人所用器具固定使用,用后做好消毒灭菌。

  3.1.2 坚持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针对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病人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是基础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正确实施标准预防,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1.3 做好器械的清洁消毒

  新生儿暖箱做好清洁消毒;氧气湿化水使用灭菌水,并每天更换;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新生儿使用的其他物品和器具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固定使用。

  3.1.4 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目前手卫生被认为是防止医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手段,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前后都应洗手或手消毒,推广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3.1.5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无论医生、护士、卫生员等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无菌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教育护士提倡慎独精神,任何检查、操作均应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任何人进入新生儿室均应要戴口罩帽子、洗手,有呼吸道感染的工作人员不能接触患儿。

  3.2 做好患儿基础护理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缺乏分泌型IgA,不能阻止病原体在黏膜上黏附、聚集,故易发生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2]。因此应做好患儿基础护理,增强抗病能力。做好口腔、脐部、皮肤及眼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每天用碘伏消毒脐部;每天评估观察皮肤情况,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每次排便后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并根据情况给予护臀霜预防臀红;防止局部皮肤受压过久,每次输液前后评估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防止液体外渗。

  3.3 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

  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的增加,如呼吸机和气管插管的应用可使微生物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引起肺炎,反复吸痰及创伤性监护、检查、治疗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使自然防御机制受损,从而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3]。因此应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的适应证,并每天评估拔管或撤机的时机,尽量减少有创性操作。

  3.4 规范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类药物

  据有关专家的报告,近2年来在NICU 医院感染中,真菌感染占第1 位,住院时间长、插管术等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早产和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10%、7%~20%[4]。主要是与现在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关,所以应加强患儿家属的合理用药知识宣教,以减少患儿家属要求滥用抗菌药物的压力;加强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培训,强调根据药敏试验和本科室现阶段的细菌流行趋势及敏感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这是控制耐药性、防止滥用抗生素及保证医院感染疗效最有效的措施。

  3.5 做好高危患儿筛查隔离工作

  医护人员应主动地、前瞻性地、客观地观察每例患儿的疾病情况,及时筛查出高危患儿,及早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隔离;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的患儿,要按照国家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所用物品应优先选择一次性医疗用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严禁交叉使用。近年来有赖于高端技术的应用,新生儿救治成功率提高;由于早产、基础病重以及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脐静脉插管、全静脉营养治疗等侵入性操作等,使更多危重新生儿得以存活,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医院感染的风险。应针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的放矢,采取全面正确的医疗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袁纯,严海滨.医院儿科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8):2430.

  [2] 唐平,张勇昌.新生儿科多药耐药菌感染的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4): 451.

  [3] 吴飞仙.135例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31(2):146.

  [4] 苏萍珍.常见新生儿医院感染与预防[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