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论文

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来源:  作者:林家娟  (查看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保证助产士的职业安全。方法:分析医院产房工作中存在着的多种职业危险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结 果:本文总结了助产士常见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医源性感染、体液污染、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从助产士职业安全教育、生物、理化、环境和心理等方面提出安 全防范对策。结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以尽量降低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危害,以良好心态、满腔热情及精湛娴熟的技术为孕产妇服务。

【关键词】  助产士 职业危险 防护措施

2000 年3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报告显示,护士是受职业伤害的主要群体[1]。助产士作为产科分娩室的护理工作者,其工作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 责任重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可能意外接触到患者的血液、羊水、分泌物等而导致感染,危害助产士的健康。如助产士防范意识不强、防护措施不严,可使 助产士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危险性增大。因此要关注助产士职业危害,将各种危害降至最低,保障助产士身心健康。现就助产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简述如下。

    助产士的职业性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助产士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血液、羊水、恶露,从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另外,助产士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无 法预知后果而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如新生儿窒息抢救、急产、产后出血、羊水栓塞、DIC等,往往在患者未得到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在时间上不允许 助产士进行自我防护。通过接触患者血液、体液传播的病原体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和艾滋病毒(HIV)。而含病毒浓度较高的血液和 体液依次为:血液成分、伤口分泌物、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有资料表明,眼、鼻、口腔因暴露于污染的血液和体液中而感染HIV的感染率为0.1%。

    化学因素:产房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相对密闭,存在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如各种消毒液,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体造成伤害。有研究表明,长 期值夜班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比普通女性高(8%~60%),这与夜间灯光会使褪黑素分泌减少有关,助产士长期倒班,成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物理因素:针刺伤是助产士被感染的主要途径。在进行会阴缝合术和各种注射操作时,助产士常因产妇不配合或操作不慎而被刺伤。而刺伤后被乙肝、丙肝、艾滋病 及其他血液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人数呈上升趋势[2]。有研究表明,只需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即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染的锐器刺 伤而感染HCV的几率为1.8%[3],被HIV血液污染的针头或利器刺伤皮肤,会有0.3%感染危险。助产士在接生时,需保持前屈侧屈的体位,易引起腰 背部疼痛、肩周炎等。分娩室集中了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设备,使用时发出的声音以及孕妇分娩时的哭闹、喊叫等形成主要噪音。噪音对人的身心影 响很大,可出现恐惧、易怒、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等情绪[4]。

    社会心理因素:心理健康水平与工作环境、工作风险、工作压力有关,助产士的每项工作均关系到母婴安危,责任重大,常使助产士在工作中长久地处于精神高度紧 张状态。而且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紧急事件,如急诊入院、新生儿窒息抢救等,这些都会对助产士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同时随着产科服务模式的 改变,社会对助产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助产士面临专业发展、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另外,助产士还会受到来自人际关系、晋升评比、学习进修及家庭等诸多问 题的影响,这些社会心理因素都会使助产士产生疲惫感、焦虑感,影响其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

    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

    制定职业安全培训制度:应定期对助产士进行在职培训,学习有关医院感染和防护知识宣教,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牢固树立“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 品都存在严重潜在感染危险”的观念[5],护士在接触患者血液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让助产人员了解其工作对身心安全的直接或潜在威胁程度,提高防护意识。

    改善病区环境:产房应布局合理,在设计上考虑空气的流通性好,并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显。墙壁、地 面、天花板无裂缝,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被血液、羊水污染时便于清洗和消毒。对分娩后的产妇及时行终末处理。每月定时进行空气监测。

    生物因素的防护:①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使用一次性用品,如备皮包、灌肠袋、婴儿吸痰管、便盆等。遇传染患者必须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洗手是防止交叉感染的 重要措施,简单有效的洗手可消除90%以上的微生物,助产士操作前后均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彻底清洗双手,并且用消毒毛巾擦干,切忌用工作服擦手。为提高助 产士洗手的依从性,最好在待产室内设感应式或脚踏式的流动水洗手池,洗手要规范。②做好个人防护:当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和黏膜暴露等危险时,应使用 防护具。行肛查、阴道检查、人工破膜等,接触孕产妇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羊水时均应配口罩,戴乳胶手套。接生时,由于胎膜张力高,羊水呈喷射状飞溅,应 戴防护眼镜,穿防水接生衣。手皮肤有破损时戴双层手套,据新加坡的调查研究表明,针刺入手套,通过有弹性的两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其感染率仅为 0.20%~0.25%,故戴两层手套能有效防止感染和降低感染率。在操作中若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同时要穿雨靴,避免血液、羊水从接生床交接处漏下溅到 脚上。如产妇的血液或体液不慎飞溅到脸上或眼中,应立即用消毒液清洗颜面部,并用抗生素眼药水做好眼的保护。

    物理因素防护:①避免针刺伤,安全使用锐器,制定和完善避免锐器伤的防护措施。助产士应养成用镊子或持针器放取缝合针的习惯,使用后的手术缝合针、刀片、 针头及时置入防水耐刺容器,避免锐器与其他器械混杂,防止清理器械时损伤自己。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直接传递针头及锐器物;行会阴侧切术和宫颈、阴道、 会阴裂伤缝合术时,由于操作部位隐蔽,要特别小心谨慎,尤其对不合作的产妇进行操作时应有他人协助。避免缝针和剪刀损伤。积极开展无痛分娩,减轻产妇痛苦 呻吟,对仪器定期修养,尽量降低仪器音量,减少异常噪音。②建立刺伤登记上报制度:一旦发生锐器刺伤,应立即做好局部处理,从伤口近心端至远心端挤压出血 液;用肥皂水和大量流动水清洗伤口,冲洗后用75%乙醇或0.5%碘伏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同时要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并填写 锐器刺伤登记表。72小时内作HIV、HBV等检测,当怀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注射抗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和乙肝疫苗;当怀疑暴露于HIV感 染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大剂量AZT(叠氮脱氧核苷),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并进行后期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若确定被患者血 清污染的针头刺伤,立即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做到早期预防。

    化学消毒灭菌剂防护: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和使用,解决好消毒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接触各类化学消毒剂 前,应先了解该消毒剂的性能和不良反应。进行消毒操作时,穿戴不渗透的个人保护装备,能有效地避免与消毒液的接触。
    心理因素的防护:在工作管理上,助产士的配备要充足,采用弹性排班,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助产士超负荷工作,保证助产士的休息和体力。加强助产士的业务 技能培训和专科学习,以减轻助产士因学习新技术及知识更新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此外注重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助产士在高强度工作压力下,应保持自身 精神健康,掌握一些缓解压力的方法,在工作之余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和爱好,多与朋友沟通,适当宣泄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关心助产士的心理、生理需求,组 织各种有益活动,保持良好心态和体魄,以饱满的精神和工作状态应付日常及应急助产工作。

【参考文献】
   1 罗洪,余筱.美国医护人员被锐器伤害的有关管理法规.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1):878.

  2 罗丽敏,凌丽萍,高艳霞.护士锐器损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0):1801.

  3 李映兰.护士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217.

  4 梁贵生.噪音与健康.护理研究,2004,(9A):1511.

  5 陈琼芳,王惠珍,廖玉联.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国外医学o护理学分册,2005,24(4):151-153.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