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2日,是第106个国际护士节。每当护士节来临之际,护士这一特殊群体都会受到媒体及社会的关注。而“护士荒”的问题也是近年来绕不开的话题。
的确,护士人手不足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多年来我国的总床护比始终没有达到要求。然而,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年,我国强化了护士队伍建设,护士群体不仅学历更高、年龄和知识结构更合理,而且数量也得到快速增长。
据日前国家卫计委发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350.7万,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比2010年增长了71.2%,每千人口护士数从2010年的1.52提高到了2016年的2.5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占总数的65.1%。
尽管如此,我国“护士荒”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缓解。诚如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所言,我国每年护士的增量都在25万人到26万人,但是仍面临护士短缺的问题。
当前,“护士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护士短缺和流失的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护理人才缺口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数量上的绝对缺口,二是结构性不平衡。日前有专家表示,从全国来看不论是三甲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随着医疗体制改革和发展,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目前的状态,护士缺乏的问题相对更突出。此外,受多种因素影响,很多医院都缺乏有足够临床经验的护士,医院护理人员的结构中,工作5年以下的护士数量比例较高,这也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
一边是招不到人,一边是留不住人。2014年,国家卫计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三级医院的护士流失率平均为5.8%,在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则经常有8%至10%的流失率。部分医院三年护理人员总流失率高达20%。护理人员的大量流失,不仅影响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而且加重了其他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薪酬低是护士短缺和流失的主要原因。我国护理服务收费标准中没有考虑人力成本,并且收费标准长期未调整,护理服务收费仅为护理成本的10%左右。护理收费大大低于成本,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提供,迫使医院压缩护理人员的数量和待遇水平,一定程度上导致护士流失严重,护理队伍不稳定。
护士待遇低,与现行的医院收费服务价格有关,造成表面上看来医生能够直接创造经济效益,护士只会增加医院投入成本。因此国内不少医院不仅不提高护士收入,反而为降低成本不愿意雇佣更多护士。
职业前景相对迷茫也是其中一大重要原因。护师职称特别难考,要升到主任护师更是难上加难。据悉,与医院的主任医师相比,主任护师简直是凤毛麟角。要想成为主任护师,除足够的工作经验,还要有相应的学术水平、科研立项等。要在繁忙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抽出时间和精力搞护理科研,谈何容易。
我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协调医、护、患三者的关系,并直接影响着医疗质量。
护理人员的配置不足与护理队伍的不稳定,势必会造成护理人员数量与质量的差距。因此,破解“护士荒”,一方面要加快护理人才的培养,政府要在护理专业规划上予以重视。对于一些护理专业的招生就业问题,政府更要及早谋划,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要大力宣传南丁格尔的人道主义精神,鼓励优秀的青年报考护理专业,献身护理事业。
另一方面,也需要顶层制度设计,将护士打造成受人羡慕的职业。为此,有专家建议,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完善护理人力资源储备,调整护理服务价格的相关政策,使护理工作得到合理回报,并给薪资待遇偏低的低年资护士提供相应补贴,为高年资护士提供专科学习途径和职业发展空间,最终留住护士心。
此外,在同步推进护理工作方式改革的同时,也要推进护理管理方式的改革,把原来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使得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使护士的收入分配与工作量、工作技术含量、患者满意度、患者转归相关联,真正调动、稳定好一线护士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