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来源:  作者:惠晓芳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常见原因,以便更好地做好职业防护、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至12月在职和轮转的53名护士,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表,就针刺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受伤环节、程度、导致刺伤的锐器种类、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操作时是否戴手套及伤口处理方式等内容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护士针刺伤与人力配备、对护士针刺伤的认知、护士是否规范操作及护士自身重视与否等因素有关。结论 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加强管理、提倡安全注射、规范操作要求、制定针刺伤后的紧急有效处理方法等,可使急诊护士有效预防和应对针刺伤。

【关键词】  针刺伤 原因 防范措施 急诊护士

    针刺伤是一种刺入皮肤深部的、足以让受伤者出血并且易造成疾病感染的意外伤害。2001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对北京市急诊量前十位三级甲等医院的454名急诊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急诊护士的针刺伤发生率为90.3%,3次以上受伤者占总数的34.4%。2004年,北京协和医院对全市7家医院1 07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866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达80.6%,年人均被刺伤3.5次。由此可见,针刺伤确实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之一,占职业伤害的79%。目前日益增多的输液量和注射量大大增加了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几率,另外,急诊护士抢救和治疗的多为尚未明确诊断的患者,其中有些患者可能尚处在传染病的潜伏期。因此,针刺伤在急诊护士中的普遍性、严重性和危害性值得关注。为了解我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我们对我科针刺伤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对我科2005年1月至12月在职和轮转的53名护士,以方便抽样的方式发放调查表,一人一卷,统一收回。发放调查表53份,回收50份,回收率94.3%,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针刺伤发生的次数、时间、地点、原因、受伤环节、程度,导致刺伤的锐器种类,是否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操作时是否戴手套及伤口处置方式。

    2  结    果

    回收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50名护士1年内均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针刺伤;发生针刺伤共126次,人均年刺伤2.52次;3次以上受伤者占总数的46.5%。针刺伤发生的时间主要在中班和夜班人手不足时。针刺伤发生的地点为治疗室,常发生在配液加药或徒手毁形过程中。92%的护士受伤时未戴手套,78%的护士不知道伤口正确处理的方式。

    3  讨    论

    3.1  针刺伤的常见原因

    3.1.1  自身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急诊护士认为,针刺伤在日常工作中是极为普遍的和无法避免的,也是从事急诊护理工作所必须承受的,所以,没必要把它看得太重要。也有一部分的护士心存侥幸,认为因1次小小的针刺伤就传染上某种疾病不太可能。

    3.1.2  操作时不规范  有研究[3]表明,遭受职业伤害的护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因为操作时没有遵循预防针刺伤和其他锐器伤的有关规范和建议造成的。针刺伤可能发生在:(1)注射器使用前,如抽完药液后重新盖帽时被针尖刺伤。(2)注射器使用中,如缝合过程中、静脉注射拔除针头护帽时、静脉留置穿刺拔出导芯时、抽血拔出针头时、转移血样至试管过程中等。(3)注射器使用后(丢弃时),如使用后重新盖帽时、处理使用后的未盖帽的针头时、放置在床旁车上或治疗盘里的针头;运输使用后的输液器或未盖帽的注射器时等。

    3.1.3  人力资源不足  护理人力不足使护士工作时过于繁忙和紧张,可增加护士针刺伤的几率。

    3.1.4  缺乏知识和支持系统  大多数护士缺乏标准的职业防范知识,规范化培训比较少;医院没有对针刺伤的预防及管理而建立相关的措施和规定;我国对针刺伤的管理尚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因成本、费用、患者接受度等种种原因使得安全型注射器未能在临床广泛使用等。

    3.1.5  其他因素  如操作时采光不足或环境受限;抢救和处置患者时患者或其他人员的突然移动;过于紧张的抢救气氛使得操作失误等。

    4  防范措施

    4.1  加强护士职业防护教育,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

    建立职业防护管理小组,组织对护士的职业安全教育培训,加强针刺伤的教育,提高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使她们对每一个针头的处理都非常重视[1]。告知护士,针刺伤后最严重的后果是感染HIV、HBV、HCV等传染病,纠正她们的侥幸心理,使之主动预防针刺伤。

    4.2  加强管理,提供保障

    护理管理者经常督查护士的操作规程,保证护理人员编制合理,为护士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如合适的手套、伤害发生后免费检查、防治等[2]。呼吁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医务人员,使他们有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强有力的心理支持系统。

    4.3  提倡安全注射

    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1)对接受注射者无害。(2)不使卫生保健人员因接触注射而产生任何危险。(3)注射器产生的废弃物不对社会构成危险。

    具体应做到:(1)注射前将手洗干净,在一个清洁明亮宽敞的环境中进行注射;(2)操作过程注意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原则;(3)永远使用经过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注意“一人、一管、一针头”;(4)绝对不要用双手将针帽套回被污染的针头;(5)尽快准确地将用过的针头和锐器丢弃至专用的容器中;(6)时刻记住自我保护措施;(7)尽可能使用安全注射器、自动毁形注射器、安全型套管针等进行各种注射。

    4.4  规范操作要求,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1)注射器使用前:提倡单手重新盖帽技术,使用重新盖帽装置。(2)注射器使用中:注射过程中要带手套,整个操作过程中应从容不迫;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寻求帮助;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在手术室中,使用消毒盘传递器械,不要直接传递;将辅助静脉管路与无针系统连接等。(3)注射器使用后:禁止对使用过的针头重新盖帽及用手移去注射器针头;使用后的针头应立即丢入尖锐物收集箱,尖锐物收集箱应放在注射器使用处;禁止运输未盖帽的针头及将针头存放在床边、治疗车顶部或治疗盘内等。

    4.5  针刺伤后的紧急有效处置

    (1)保持镇静;(2)迅速、敏捷地按常规脱去手套;(3)健侧手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血液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并用抗菌肥皂清洗受伤部位;(4)碘酒、酒精消毒受伤部位;(5)记录和报告受伤者情况,所涉及患者的资料等,将受伤情况、处理方式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在案;(6)向本科室和相关部门领导汇报,启动应急预案,并做跟踪随访。

【参考文献】
  [1]应菊素,徐国英,王晶.急诊护士对针刺伤的认识及针刺伤心理状态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04205.

[2]戴青梅,王立英,刘素美,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 (3):532.

[3]李红梅.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意外针刺伤[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