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来源:  作者:岳艳华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护士针刺伤原因及防护对策。方法 对全院220名护士的针刺伤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控制了血液传播,降低了传染率,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护士的身心健康。结论 针对此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  护士 针刺伤 原因 分析 防护对策

    2005年5月至2008年3月,我们对全院220名护理人员进行了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体到肾内科血液透析中心来说,由于它是医院的高危科室,是一个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环境,护士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损伤的危险中,特别是存在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危险,这就是意外针刺伤的危险,这对护士的健康的潜在威胁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制定相应对策,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保障自身的安全和健康,现报告如下。

    1  原因分析

    临床调查结果显示:70%意外针刺伤发生在拔针时,40%的护士未发生意外针刺伤,25%的护士多次发生意外针刺伤,这与缺乏岗前培训和严格的规范程序;个人因素与护士的不良行为习惯、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工作经验少、性格急躁等有关;其他因素如不良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护士超负荷工作,使用缺乏安全保护的护理用具等都是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1]。

    2  危险因素

    对肾内科来讲,特别重要的危险因素是:血液传播性疾病,国外研究证实: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 38倍。血液透析中有很多HBV和HCV患者。护士每天进行血管穿刺,体外循环,需要接触患者大量的血液,就存在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危险。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液感染占80%[2]。可见针刺伤已成为护士发生血液传播性疾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此外,体外循环系统的意外破损,患者穿刺处渗血,穿刺失败脱针,患者突然呕吐等情况发生时,护理人员都有可能与患者的血液直接接触。

    3  防护对策

    3.1  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做好废弃物的管理  为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护士应及时处理使用过的穿刺针;禁止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分离污染过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直接传递脱帽的穿刺针;禁止手持脱帽的穿刺针指向他人;配备随手可得的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物收集器,配备锐器物收集被认为是理想的减少针刺的方法,可降低50%的针刺伤发生率[3]。此外,给护士配有三套以上的工作服;工作中做好体检,皮肤有破损者,不安排在阴性区域工作;护士应每年体检一次,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健康档案,患者在第一次进行血液透析前,必须常规检查肝功能、肝炎病原学,规律透析时每3个月复查一次,建立动态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及时控制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蔓延。

    3.2  加强岗前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中心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操作者有章可循,随时检查制度的落实情况,正确的洗手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提高护士洗手的依从性,中心内配有流动水洗手设备,配有75%酒精、甘油、消毒剂、感应性烘干机。

    3.3  积极启动意外针刺伤的应对程序  当发生意外针刺伤后,将刺伤部位立即从远心端向近心端挤压,排出血液,然后用流动的水冲洗5 min,最后用碘伏、碘酒或乙醇等消毒刺伤部位,尽可能减少污染或感染程度;在确定感染原为阳性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传染率。

    3.4  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  护士一旦发生损伤,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填写报告表,对其进行评估损伤、指导处理,并跟踪监测。登记上报制度可以为护士及时提供有效的预防处理措施和预防用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护士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谢红珍,聂军.广州市护士注射相关锐器伤的流行病学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3):172-175.

2 王方.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292.

3 王秀英,吴欣娟.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