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肿瘤;PICC;置管术;护理
经外周静脉插管的中心导管(PICC)
是由周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1],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肿瘤患者需要长期静脉化疗和胃肠外营养,常规的
静脉穿刺对血管损伤大,易致周围静脉炎,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给护理操作带来困难。PICC置管减少患者每天穿刺带来的痛苦,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
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在2006年6月至2008年3月共对90例肿瘤患者进行了PICC置管术。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16 G PICC导管,导管分45 cm、70 cm 两种。其中男性7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53岁。
留置时间最短20 d,最长21个月(2006年6月至今)未拔管。成功率为98%。其中贵要静脉42例,头静脉16例,肘正中静脉32例。
2 护 理
2.1 置管前护理
2.1.1 患者的评估 了解患者颈部、胸部是否行过大手术,是否有颈部、胸部放疗史,是否插过中心静脉导管,是否有上肢静脉回流受阻等。评估患者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条件,选择局部皮肤完好,粗、直、弹性好血管。
2.1.2 心理护理 置管前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药对血管的刺激、损伤,置管的必要性、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消除对置管术的恐惧心理,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和配合,并签署置管同意书。
2.1.3 置管术前准备 嘱患者置管前1 d沐浴。置管当日紫外线消毒病室空气30 min。备PICC导管,PICC穿刺包、利多卡因1支,20 ml注射器1支,5 ml注射器2支,100 ml生理盐水1瓶,3 M敷料贴、肝素帽、卷尺及消毒物品等。
2.2 置管术中的配合
(1)置管术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有PICC专业技术培训资格证书的专业护士进行操作。(2)请病房内患者家属及无关人员离开,减少人员流动,防止感
染。(3)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外展90°,测量置入导管所需长度。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10~15 cm,铺无菌巾。取利多卡因2
ml予穿刺部位局部麻醉。行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穿刺针刺入血管后,撤去针心并通过穿刺鞘送入导管至所需的位置,撤除导管内的导丝,抽回
血,确定在血管后用生理盐水20 ml冲管,导管尾端连接可来福接头,3M敷料贴进行固定。
2.3 置管术后的护理
(1)置管完毕,需记录所用导管名称、置管长度、置管中患者情况、穿刺局部出血情况等。(2)带患者拍X线片以确定导管位置。(3)置管后对患者进行健康
教育。教会患者观察并及时反馈信息,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携带PICC导管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平时不限制手臂活动,可以进行适当的家务劳动和锻炼,
但应避免置管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也不要用此手臂做托举哑铃等持重锻炼[2]。(4)注重导管护理。穿刺后24
h更换3M敷料贴,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痛等不良反应,保持局部干燥。如穿刺点有红、肿、痛等不适,每日更换3M敷料贴,局部予对症处理;穿刺局部无
红、肿、热、痛等不适则每3日更换3M敷料贴1次,每周更换肝素帽。每日输液前予生理盐水10 ml冲管,输液毕予生理盐水20
ml封管[3]。治疗间歇期每7 d冲洗导管1次及更换3M敷料贴。
3 结 果
我科自开始PICC导管置管新技术后,置管成功率为98%。全科护师以上职称护士均掌握了穿刺流程及护理操作规程。其穿刺过程直观轻松,无需体位限制,患者痛苦相对减少,同时也减轻了护理工作量,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提高了护理技术水平。
4 讨 论
肿瘤患者由于疾病和心理学方面的因素,大多数营养不良,外周浅表静脉质量普遍较差,而且肿瘤放、化疗对血管损伤巨大,致部分患者静脉穿刺困难。这些需要长
期治疗的患者,在静脉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药液外渗、外漏及静脉炎等并发症。PICC置管操作安全,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应用PICC置管化疗后,因
其导管远端达上腔静脉,血管较粗,血流充分,化疗药物通过PICC导管注入血管后迅速被稀释,从而降低了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外周浅静脉
炎及渗漏性损伤。减轻患者长期输液反复穿刺的痛苦,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同时提高了临床护士的工作效率,是静脉治疗上又一重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惠兰,陈景民.肿瘤护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97.
[2] 邢 红,贾 云.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护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52.
[3] 李 黎,马冬萍,柴爱菊.化疗病人使用PICC生理盐水封管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7):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