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知识

【临床护理】留置针堵管了该怎么办?

来源:中国护士网  作者:www.512test.com  (查看评论)
 “昨天刚扎的留置针,今天怎么就堵了? ” 这几乎是每位护理人员都遇到过的问题,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拔针重新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用盐水强行冲管?若处理不当,可使血凝块或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微小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最终可引起组织缺氧。 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如何处理?请您继续往下看。

 
原因

 

1、血栓性阻塞 
 

下述情况可导致血液反流在输液管腔内形成凝血或血栓:

①输液瓶内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

②小儿哭闹、患者体位改变,致使输液部位受压等情况造成的静脉内压力增高;

③输液瓶悬挂过低;

④排气管受压或堵塞;

⑤输液管扭曲或打折;

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不当、没有定期冲管或留置时间过长等。

 

哦品牌呢

2、非血栓性堵塞
 

输液的药物有结晶(如甘露醇温度过低)、沉淀或浑浊颗粒;

药物浓度、粘稠度过高(如20%脂肪乳);

多种药物混合时未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造成不溶性颗粒;

静脉输液配置过程中微粒污染增加,如多次穿刺橡胶塞导致碎屑脱落,进入液体直接成为不溶性微粒;

静脉输液配置环境未进行空气消毒、净化

 

 

 

处理技巧

1、判断堵塞物的种类和性质

 

根据可能导致留置针阻塞的原因判断阻塞物的种类及性质。

例如患者正在输入20%脂肪乳时出现阻塞,在排除血栓性阻塞后可认为是由于液体粘稠度过高而导致的非血栓性阻塞。

 

 

 
2、根据堵塞物的种类和性质进行处理

堵塞物是不溶性微粒:应立即拔针,去除诱因,重新穿刺。切勿用含有0.9%氯化钠注射液的注射器强行冲管,以免微粒给患者造成远期危害。

堵塞物是刚刚形成的血栓:可用10ml空注射器轻轻地回抽,尽可能地将凝块从管中抽出。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用含有肝素钠(25u/ml)或尿激酶(10万U/ml)的10ml 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夹管5分钟,然后用空注射器回抽,若无回血再反复一次,若再无回血应立即拔针。

3、与患者及时沟通,避免纠纷发生
 

 

发生留置针阻塞时应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造成留置针阻塞可能的原因,以及护理人员下一步的处理措施。这样的沟通不仅能得到患者的理解和配合,更能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

 
4、面对易发生阻塞的患者,应加强巡视
 

 

对于血液粘稠度高容易发生阻塞的患者(如休克患者),应加强巡视。特别是这类患者输入脂肪乳类高粘稠度的药物时,应注意输液情况,并进行重点交班。

 
防范措施

 

 

1、输液前应熟悉注射药物的性质,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规定进行配置

避免因溶媒改变引起药物溶解度及PH值改变,而出现沉淀、浑浊和结晶颗粒。多种药物混合时须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2、使用粉剂药物时,必须将其完全溶解

对于难以溶解的粉剂药物(如:环磷酰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粉剂)可用振荡器促进其溶解,从而减少不溶性微粒产生。

3、配液或输液时,应尽量减少对输液瓶塞的穿刺次数,针头不宜过粗,以减少胶塞微粒脱落。

4、加强治疗室、配药间、病室及注射部位的感染监控

在有条件的医院输液添加药物应在符合要求的配液中心进行,以有效降低微粒对血管的损害,避免其堆积而形成血栓。

5、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完毕及时加压封管,定期冲管和更换肝素帽都是预防堵塞的关键。

留置时间一般根据病情而定,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推荐为3~5日,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以不超过7天为宜。血液粘稠度高的病人以2~5日为宜。

6、目前某些一次性输液器,易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护理人员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巡视时切不可只观察输液器莫非氏小壶内点滴滴注的情况,还应重点观察患者留置针部位皮肤是否有红肿,敷料是否清洁干燥,同时重视患者主诉。

 

同行经验分享
 
 
 
 
 
 
 

 

以下是来自临床资深护理人员的相关经验总结:

1、为有留置针患者输液前,可先用5ml空针回抽,确定有回血时再连接输液,不可直接输上再判断是否通畅,这样可避免凝块输入。

2、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避免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形成血液凝块造成阻塞。

3、一定要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指导患者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置管局部, 避免穿刺侧手臂剧烈运动及过度用力, 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预防血肿、堵管、液体渗漏等情况的发生。

 

【以上经验仅供参考】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