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护理知识

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技巧问题

来源:  作者:  (查看评论)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的技巧
排 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 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 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 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 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 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 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应在血管下0.5 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 固定。
3.2 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 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 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 度不会减慢。在临床上经过上千例逆行输液观察,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4 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 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 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 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 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理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护士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护士必须勤巡视勤观察,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 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

5 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 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上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 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 拔针的技巧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6.1 传统拔针法 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6.2 无痛拔针法 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 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 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 2~3 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 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 min以上。

7 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输 液环境过于安静难以分散患者对穿刺的注意力,易使其情绪紧张增加穿刺疼痛感,但过于喧嚣又不利于护理工作开展。我院采用在门诊输液中心安装采电1台,空调 前后各1台,摆放几十张专用输液椅,炎热的夏天输液中心空气凉爽适宜,冬天暖意浓浓,通风条件良好,灯光明亮,营造了一种活泼愉快、轻松亲切的环境,给人 以温馨舒适之感;在输液中心输液看着精彩的电视节目,分散了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了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