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泌尿系统
1.肾性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球-管失衡”,水肿,急慢性肾炎(疏松组织,如眼睑及面部)。心源性水肿是低垂部位:胫前、足踝部。
肾病性水肿:长期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过低,水肿,肾病综合征。
2.肾性高血压:见于急慢性肾炎、尿毒症早期。
3.尿量:<400毫升--少尿。<100毫升--无尿。>2500毫升--多尿。>750--夜尿增多。
4.蛋白尿:蛋白持续150毫克/日-蛋白尿。细小泡沫,不易消失,见于肾小球疾病。
5.血尿:高倍视野>3个,镜下血尿。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结石、肿瘤。
6.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尽及下腹坠痛。
7.肾区疼痛及肾绞痛:肾绞痛多由于输尿管结石、血块移行所致。并向下腹、大腿内侧、会阴放射病。
8.护理:⑴限制水、钠、蛋白质的摄入。给予蛋白质的同时必须保证充足的热量。⑵尿路刺激征护理:无禁忌的情况下,多饮水,多排尿⑶体温>39时,物理降温。
第二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1.发病的起始因素是免疫介导炎症。
2.表现:⑴蛋白尿:必有表现,尿蛋白在1-3g/日。⑵血尿⑶水肿:眼睑水肿⑷高血压⑸肾功能损害⑹肾衰时出现贫血。
3.辅检:⑴血液检查:肾功能不全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⑵肾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慢性肾炎的病理类型。
4.治疗:⑴低蛋白低磷饮食:0.5-0.8g/kg体重。水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钠盐<3g/d。⑵利尿:氢氯噻嗪(低钠低钾)、螺内酯与氨苯蝶啶(保甲)⑶降压:⑷抗血小板药物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
1.病因免疫因素。
2.表现⑴大量蛋白尿⑵低蛋白血症⑶高脂血症⑷水肿: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表现。
3.并发症:⑴感染:常见⑵血栓及栓塞⑶急性肾衰竭⑷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大量蛋白尿—营养不良。
4.辅检:⑴尿液检查:尿蛋白定性一般为3+--4+,24小时尿蛋白定量测定>3.5g⑵血液检查:血清蛋白低于30g/l,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可升高⑶肾功能⑷肾活检病理
5.治疗:⑴严重水肿、体腔积液者卧床。⑵饮食:蛋白摄入量为正常入量(1.0g优质蛋白。(除肾病综合征是优质生物蛋白外,其它肾病都是低蛋白饮食)⑶利尿消肿:⑷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糖皮质;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是常用的)。
⑸ 并发症:感染;血栓及栓塞;急性肾衰竭。
1. 饮食(高生物效价优质蛋白;供给充足热量)
皮肤:适当用支托,预防水肿皮肤摩擦。(肾病综合征、右心衰、疝气术后、流行性腮腺炎—阴囊托起。)
第四节 肾盂肾炎:大肠杆菌多见。(急性肾盂肾炎、继发性腹膜炎、胆囊炎,致病菌都是大肠杆菌)。上行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1.尿频、尿急、尿痛。腰痛、肾区叩击痛、肋脊角压痛。
慢性:急性治疗不彻底。无菌性菌尿。
2.并发症:肾周围炎、肾脓肿、败血症。
3.辅检:⑴尿常规:白细胞管型,对肾盂肾炎有诊断意义。
⑵ 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 5有意义。
4.治疗:急性:⑴休息、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2500毫升。⑵抗菌药治疗:用药疗程一般10-14日,或至症状完全消失,尿检阴性后再用药3-5日。
慢性:两类药物联合应用。
5.护理:⑴急性发作期第一周卧床休息。多饮水、两小时拍一次尿。⑵药物:喹诺酮类(消化反应、皮肤瘙痒)氨基糖苷类(肾脏和位听神经)⑶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最好清晨第一次情节、新鲜中段尿液送检)⑷健康教育:多饮水、勤排尿是最简单的预防尿路感染措施。
第五节 慢性肾衰竭
1.表现:⑴消化系统:胃肠道症状是最早、最常见的症状。⑵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力衰竭;尿毒症性心包炎(少数患者可有心包积液,多与尿毒症毒素沉着有关);动脉粥样硬化⑶血液系统:贫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和破坏增加。肾脏还具有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功能;出血倾向;白细胞异常⑷呼吸⑸精神⑹肾性骨营养不良⑺皮肤表现:皮肤搔痒,尿素霜的沉积有关。⑻内分泌⑼代谢紊乱。⑽脱水和水肿,是尿毒症常见的特点;高钾血症、低钾血症,终末期患者发生高钾血症;酸中毒;低钙血症与高磷血症(慢性肾衰时,尿磷排除减少,血磷升高。维护钙磷乘积,血钙下降。)
2.肾病少尿期:三高(高钾、高磷、高镁)三低(低钠、低钙、低氯)。
多尿期:低钠、低钾。
4.辅检:⑴血常规:血红蛋白在80以下。⑵尿液:蜡样管型有意义⑶肾功能:肌酐清除率在30ml/min以下,血肌酐、尿素氮、尿酸增高。
5.治疗:⑴饮食:低蛋白(20-40g/d),高效价蛋白。每日液体入量应是 前一天出液量+不显性失水500ml计算。高钾血症者应限制钾高的食物,尿量>1000ml/日,一般无需限钾;限制含磷食物。⑵高血压对症:对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应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⑶代谢性酸中毒:不严重的口服碳酸氢钠。当二氧化碳结合力<13.5时,酸中毒明显,应静脉补碱。⑷贫血: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时治疗肾性贫血的特效药。⑸肾性骨病:骨化三醇。
6.护理:⑴控制入水量<1500ml/d,并给予低盐(<2g/d)饮食。⑵透析患者应进正常蛋白饮食,蛋白摄入量为1.2g/kg*d,优质蛋白占50%以上。⑶严格遵守饮食原则:尤其是蛋白质的合理摄入和水钠的限制。⑷慢性肾衰的病人,尽量使用前壁、肘部等大静脉,血液透析者应注意保护好动静脉瘘管。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1.贫血:⑴皮肤粘膜苍白时贫血最突出的体征,贫血时一般以观察甲床、口唇粘膜、眼睑结膜较为可靠。⑵继发感染: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呼吸、皮肤、泌尿)⑶出血:颅内出血先兆时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
护理:⑴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⑵鼻出血护理:不要挖鼻甲,可用石蜡滴鼻,防止出血,干裂。⑶牙龈渗血(肾上腺棉球或明胶海绵出血)出血(1%过氧化氢)不要用牙刷、牙签清理牙齿,可用棉签蘸漱口液擦洗牙齿。⑷发热护理:白细胞<1*10 9/L保护性隔离。(粒细胞1.5*10 9/l停硫脲类)。发热每日液体入量在3000ml左右为宜。血液病患者不宜用乙醇擦浴,以免造成皮下出血。
2.缺铁性贫血:
⑴ 病因: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端时铁的主要吸收部位。慢性失血时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小儿缺铁性贫血病因是摄入不足,成人是慢性失血。)
⑵ 表现: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营养缺乏;粘膜损害;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少数患者异食癖)
⑶ 辅检:小细胞低色素贫血;中晚幼红细胞增生活跃;血液铁蛋白检查可准确反应体内储存铁情况。
⑷ 治疗:病因和原发病的治疗是纠正贫血,防止复发的关键。
口服补充铁剂:同服维生素C,100mg/次。胃酸缺乏者服用稀盐酸。
肌内注射,右旋糖酐铁,成人50mg深层肌内注射。
⑸ 口服铁剂护理:饭后服用;使用吸管;禁忌饮茶、牛奶、咖啡;大便黑色。
⑹ 铁剂治疗至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服用铁剂3-6个月。
⑺ 铁剂只能和维生素C和盐酸同服,其余均不可。
4.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氯霉素。
表现:⑴进行性贫血、出血、反复感染。肝、脾、淋巴结无肿大。⑵急性再障:早期表现出血与感染(皮肤肺部感染多见)。死亡原因为脑出血和严重感染。⑶慢性再障:贫血是首发表现。
辅检:呈正细胞贫血,全血细胞均减少。骨髓象急性型: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
**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降低)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血细胞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低)白血病(白细胞升高)
**女性红细胞(3.5-5.5),血红蛋白110-150,白细胞(4-10),血小板(100-300)
治疗:⑴预防和控制感染⑵止血⑶输血⑷雄激素:首选治疗再障。(丙酸睾酮衍生物,司坦唑)判断疗效指标是网织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升高⑸免疫抑制剂: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抗淋巴球蛋白是目前治疗重型再障的首选药物。
护理:血红蛋白<60,以卧床休息为主。
脑出血护理:颅内出血,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⑴患者体内病理性免疫所产生的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寿命缩短,约1-3日。⑵表现:急性型:见于儿童,颅内出血可危及生命。慢性型:青年女性。⑶辅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束臂试验阳性⑷治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首选药物(泼尼松);输血(适用于危重出血者、血小板低于20*10 9)⑸护理:血小板>30-40*10 9--适当活动,<30-40*10 9--卧床休息。
血小板<20*10 9---警惕脑出血。首选药物糖皮质激素(库欣综合征)。血小板<50*10 9—勿做强体力活动。
白血病病因:病毒(T淋巴细胞病毒);放射;化学因素(苯、氯霉素);遗传。
急性白血病:
1.表现:⑴发热(常见原因是感染,感染是主要原因是成熟粒细胞缺乏,口腔炎最多见。)⑵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血小板减少,颅内出血最为严重,常表现为头痛、呕吐、瞳孔不等大、瘫痪、昏迷。⑶贫血:常是首发症状,原因主要是正常红细胞生成减少。⑷白血病细胞侵润不同部位(肝脾及淋巴结;骨骼和关节;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脾及粘膜;眼眶骨膜)
2.辅检: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多,>100*10 9.⑵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重要依据。
3.治疗:⑴严重感染实白血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⑵血小板计数<20*10 9出血严重者,应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或新鲜血。⑶纠正贫血⑷预防尿酸肾病:多饮水。⑸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防治:常用药物甲胺蝶呤。
4.护理:运动休息交替进行,以休息为主。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
化疗护理:⑴药物静脉速度要慢,在静脉注射后用生理盐水冲洗静脉,若静脉炎时,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或冷敷。⑵化疗期间定期查血常规、骨髓象。
**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骨髓抑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表现:⑴慢性期:乏力消瘦多汗、脾大是最突出的体征。慢性期持续1-4年。⑵加速期及急性变期。
2.辅检:骨髓象:骨髓呈现粒细胞系列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
3.治疗:α干扰素对慢性效果较好。服用别嘌醇且每日饮水1500以上。
4.护理:⑴高蛋白、高维生素食品。⑵脾大显著,左侧卧位。⑶药物护理:定期复查血常规,白消安可以起骨髓抑制。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一、常见症状
1.色素沉着症:主要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
2.身体矮小:垂体性侏儒症:面容幼稚,性幼稚,但是智力无障碍。
3.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智力低下。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病因:Graves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女性多见,各年龄均有,以20-40岁多见。⑴遗传⑵自身免疫:TB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可合成多种针对自身甲状腺抗原的抗体—主要原因。⑶应激反应
2.表现:典型的表现:高代谢综合症、甲状腺肿大及突眼。
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综合症:①高代谢综合症:多汗怕热②精神神经系统:多语好动③心血管系统:心率快,脉压增大,房性期前收缩常见。④消化系统:食欲亢进、消瘦、严重者呈恶病质。⑤肌肉骨骼系统:肌无力、肌萎缩、行动困难、临床上呈慢性甲亢性肌病。⑥血液系统⑦生殖系统
⑵甲状腺肿大:呈弥漫性对称性肿大。⑶突眼症⑷甲状腺皮肤病:胫骨前粘液性水肿,象皮肿。⑸老年性甲亢:淡漠型甲亢。⑹甲状腺危象:
6.甲状腺危象:诱因(⑴应激状态、如手术、感染、放射性碘治疗;⑵严重躯体疾病:充血性心衰、低血糖症、败血症、脑血管意外;⑶口服过量TH制剂;⑷手术中多度挤压甲状腺)
表现:⑴T>39⑵心率>140⑶恶心、畏食、呕吐、腹泻、大汗、休克⑷神情焦虑、烦躁、嗜睡、谵妄、昏迷。⑸合并心力衰竭、肺水肿。
辅检:⑴基础代谢率(BMR)=脉压+脉率-111.(禁食12小时,睡眠8小时以上,静卧,空腹状态)⑵甲状腺摄碘率
治疗:硫脲类(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阻断甲状腺激素合成,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丙硫氧嘧啶抑制T3转变为T4),总疗程1年半—2年。不良反应:粒细胞减少及药疹,定期复查血常规。
放射性碘:利用131 I释放的β射线破坏甲状腺腺泡上皮,减少甲状腺素的合成与释放。放射性碘可致永久性甲低。
甲状腺危象的治疗:⑴高热:异丙嗪人工冬眠。禁用阿司匹林,与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结合释放有力甲状腺激素,使病情加重。⑵补充足量液体⑶持续低流量给氧⑷抑制已合成甲状腺激素释放入血选用碘化钠或卢戈碘。
护理:⑴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维生素饮食,,纤维素高的食物。⑵突眼者,抬高头部,低盐饮食,减轻眼球后软组织水肿。⑶高热咽痛者,警惕粒细胞缺乏,定期复查血常规。白细胞<3*10 9,粒细胞<1.5*10 9—出现肝脏损害及药疹,应停药。
糖尿病:一、病因:⑴遗传因素:Ⅱ型。⑵自身免疫:Ⅰ型糖尿病体内存在胰岛素抗体。⑶环境因素。
二表现:1.代谢紊乱综合症:多尿烦渴多饮,善饥多食;消瘦乏力体重减轻。
2.并发症:急性并发症: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①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剂量不足或治疗中断②感染③生理压力④饮食不当)表现(呼吸深大,库氏呼吸,烂苹果味)⑵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⑶感染:可引起全身感染,尤其是皮肤、泌尿系统多见。
慢性并发症:⑴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最严重而突出的并发症,血管病变所致的心脑肾等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⑵肾脏病变:是1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⑶神经病变⑷眼部病变:眼底⑸糖尿病足。
3.辅检:⑴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⑵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0.5、1、2、3小时分别取血样。⑶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可反映血前2-3个月血糖水平。
4.治疗:⑴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休息状态—83.7-125.5(20-30),轻体力劳动—146.4(30-35),中体力—167.4(35-40),重体力劳动—大于167.4。糖类占总热量55—602%,以主食为主。脂肪<30%,蛋白质15%⑵运动:一般每日坚持半小时—一小时,餐后一小时可达到很好的降糖效果,最好不要空腹运动,避免血糖低。靶心率=170-年龄。⑶药物治疗:一、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主要不良反应是低糖)双瓜类(最适合超重的2型糖尿病)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低餐后血糖,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噻唑烷二酮(适合胰岛素抵抗明显的2型糖尿病,水肿是不良反应)二、胰岛素:适应症(1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三、酮症酸中毒的处理:胰岛素治疗(小剂量持续静脉滴注速效胰岛素,至尿酮体消失)补液(先快后慢,前4小时给予总量的1/3,前8小时加至总量的1/2,其余1/2在24小时内输入)补钾;纠正酸中毒(5%碳酸氢钠,不用乳酸钠)
5.护理:⑴足部护理:使用热水袋水温不宜超过50摄氏度。(成人热水袋水温60-70,昏迷,老人,婴幼儿、感觉迟钝、循环不良患者<50。)⑵药物护理: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促泌剂应在饭前半小时口服;双瓜类进餐时或餐后服用,苯乙双胍胃肠反应大;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噻唑烷二酮即格列酮类,主要不良反应是水肿。)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
注意事项:胰岛素保存在5°的冰箱中(长效及中效可保存3年,普通的3个月)禁止冷冻;混合注射胰岛素时,先抽取普通胰岛素,再抽中长效胰岛素。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
第一节 常见症状
一、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关节及周围肌肉、软组织、神经疼痛是主要症状。
类风湿关节炎多影响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多为对称分布;系统性红斑狼疮受累关节常是近端指间关节。二、多器官系统损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在肘关节附近出现皮下结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数面部有对称皮疹,部分患者狼疮性肾炎。)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机体丧失正常免疫耐受性,不能正常识别自身组织,继而出现自身免疫反应,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免疫因素引起的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病综合征。
SLE病理表现:炎症及炎症后病变,以血管炎和血管病变为突出。
临表:皮肤粘膜损害;关节和肌肉疼痛(大多数关节肿痛是首发症状,受累的关节常是近端指间关节、腕、足部、膝、踝关节,呈对称分布。);脏器损伤(肾脏: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肾功能损伤,约半数患者有狼疮性肾炎。一旦发展为尿毒症,则为死亡的长径原因。)
辅检:⑴轻中度贫血⑵免疫检查:抗SM抗体是标志抗体。
治疗:糖皮质是首选药物,常用泼尼松。抗疟药:主要治疗盘状狼疮,常用磷酸氯喹。定期复查眼底。
护理:坚持晨起、睡前、餐后消毒液漱口(细菌:1:5000呋喃西林液。真菌:1-4%碳酸氢钠。口腔溃疡:冰硼散。)非甾体抗炎类(饭后服用)饮食(忌食含有补骨脂素的食物:如芹菜、香菜、无花果)
第三节 类风湿关节炎(RA):自身抗体IGM,称类风湿因子(RF)。滑膜炎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基本的病理改变。
表现:⑴全身症状⑵关节表现:晨僵(晨起明显,称为晨僵,晨僵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度的指标。)关节痛和肿胀(关节痛是最早的关节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⑶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辅检:⑴类风湿因子(RF)在80%患者中呈阳性,其滴度与本病活动性和严重性成正比。⑵关节X线:手指和腕关节的X线最有价值。
护理:病情缓解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每日清晨起床时进行15分钟的温水浴或永热水泡手。
急性中毒患者的处理
口服中毒:1.催吐:昏迷、惊厥、口服腐蚀剂不应催吐。神志清醒、能合作的,可行催吐。2.洗胃:服毒后6小时有效。200-300毫升/次,不宜过多。**敌百虫(美曲磷脂)禁忌使用碱性溶液,一方氧化成毒性更强的敌敌畏。3.导泻 :硫酸钠、硫酸镁。特殊解毒剂:1.金属解毒药:铅(依地酸二钠钙)弟、铅、汞、砷、铜(二流丙醇)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亚甲蓝。3.有机磷农药中毒:阿托品、碘解磷定。4.氰化物: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一般疗法:1.吞腐蚀性药物后:牛奶、蛋清、米汤、植物油。2.溶剂:液状石蜡(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时)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中度机制:乙酰胆碱+有机磷农药---磷酸化胆碱酯酶,乙酰胆碱酯酶失活,在体内蓄积,引起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
表现:1.毒睾碱样症状:最早出现,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头晕、头痛、多汗、流涎、瞳孔缩小)2.烟碱样症状:主要是横纹肌运动神经多度兴奋,表现为肌纤维颤动(眼睑、面、舌肌开始,逐渐到四肢全身,肌肉抽搐。)
急性中度后24-96小时突然死亡,称“中间综合征”。
辅检: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是诊断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判断中毒程度、疗效及预后估计的主要指标。
治疗:1.迅速清除毒物:可用清水、2%碳酸氢钠(美曲磷脂禁用)、1:5000高锰酸钾(多硫磷禁用)进行洗胃。2.解毒药物使用:抗胆碱(阿托品)阿托品化(瞳孔扩大、颜面潮红、口干、皮肤干燥、肺部湿罗音减少或消失、心率加快。)
胆碱酯酶复活剂(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双复磷)
有机磷中毒的主要死因是呼吸衰竭。
护理:中间综合征:神志清醒后又出现心慌,胸闷,乏力,气短,食欲缺乏,唾液明显增多(多发生在24-96小时)1.高流量,鼻导管吸氧。2.药物:阿托品小壶静脉给药,禁用抑制呼吸中枢药物,如吗啡,巴比妥类。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血红蛋白 + 一氧化碳—碳氧血红蛋白,在体内蓄积。
一氧化碳中毒时,脑心对缺氧最敏感。
表现:1.嘴唇樱桃红色2.迟发型脑病 :重度中毒经过抢救后,2-60日就“假愈期”。
辅检: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测试。
治疗:1.立即将患者移到空气清新处。2.纠正缺氧:8-10,>60%高压氧治疗。3.降温:冰袋,冰帽,地西泮。4.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苏醒后,应观察2周。
中暑:人体散热方式(辐射、蒸发、对流、传导)
表现:1.热衰竭(中暑衰竭)最常见。多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失水钠,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衰竭。头痛、头晕、口渴。2.热痉挛:血液中钠、氯浓度降低引起肌肉痉挛。腓肠肌多见。3.日射病:脑组织充血水肿,剧烈头痛、头晕、眼花耳鸣、呕吐、烦躁不安。
4.热射病(高热)出汗减少,汗闭,体内热蓄积。头痛头晕、全身乏力、多汗。>40°。
**热衰竭(周围循环衰竭)热痉挛(肌肉痉挛)日射(头部暴晒)热射病(高热)
治疗:热衰竭(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葡萄糖、氯化钾)热痉挛(含盐饮料)日射病(头部冰袋)热射病(肛温降至38暂停降温。药物治疗氯丙嗪。抽搐用地西泮)
护理:高温作业工人,夏季田间农民,每天补充含盐0.3%饮料。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一)头痛:1.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偏头痛、颅内压增高。
2.出现脑疝先兆时,快速滴入20%甘露醇。**缺血缺氧性脑病,出现脑水肿时,选用呋塞米。3.脑梗死患者禁用冷敷及冰袋,以免影响脑部供血。脑出血用头部降温,减轻脑水肿。4.颅内压增高者,便秘者禁止灌肠。
(二)感觉障碍: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囊病变+对侧偏瘫和对侧同向偏盲-三偏征。
护理:对感觉障碍的不用热水袋,洗澡注意水温。**不宜用热水袋的情况:休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放于腹部)、感觉障碍、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性神经根炎。
(三)瘫痪:1.内囊病变:上下肢瘫痪---偏瘫。2.一侧脑干病变:一侧脑神经元瘫痪及对侧上下肢运动神经元瘫痪---交叉瘫。3.脊髓横贯性损伤:双下肢-截瘫。颈段脊髓横贯性损伤,双侧上下肢均瘫痪 –四肢瘫。
护理:1.患侧肢体应放置功能位置。2.留置导尿管,4小时/一次开放。3.急性期后(约1周左右):患侧肢体被动运动及按摩。鼓励患者做自主运动。
(四)昏迷:1.浅昏迷:对声光刺激毫无反应,但强烈刺激时,患者可有痛苦表情。
2.深昏迷: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
3.鼾声+一侧面肌瘫痪---提示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呼吸减慢。
4.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者,均有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
5.颈项强直:脑膜炎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
6.瞳孔:脑疝—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消失。癫痫发作—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双眼向病灶侧凝视—脑出血。
**禁止灌肠:心肌梗塞、颅内压增高、产妇宫口开大75px、直肠肛管疾病术后。
护理:1.平卧位,肩下垫高并使颈部伸展,头偏向一侧。2.便秘者3天使用开塞露或缓泻剂,保持大便通畅,防止颅内压增高。3.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
急性脑血管疾病
病因:出血:1.脑出血:内囊出血最常见。高血压所致的脑出血最常见。2.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先天性脑动脉瘤。缺血:1.短暂性脑缺血:小中风,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2.脑血栓3.脑栓塞
表现:1.出血性:脑出血,以内囊出血多见。出现(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剧,活动时突然出现,表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
2.缺血性:脑血栓常在睡眠或者安静休息时出现,晨起时发现半身肢体瘫痪,由于(血液过低、血流减慢、血粘度增加)血栓形成而发病。
辅检:1.CT检查诊断急性脑血管病(除蛛网膜外)首选。2.脑脊液:脑出血时均匀血性,脑缺血正常。3.病理反射:内囊—巴彬斯基征。蛛网膜—脑膜刺激征。
治疗:1.出血:降颅内压首选药,甘露醇。2.缺血性:六小时内可溶栓。
护理:1.脑出血患者,绝对卧床,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患者,侧卧,头部稍抬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对卧床4周。2.血栓患者,平卧位,使血流向头部,头部禁止使用冰袋、冷敷,以免血管收缩。3.饮食:发病24小时内禁食,24小时后可用鼻饲,不超多30°C,进食时,患者坐位、高侧卧位(健侧在下),食物送至口腔,健侧近舌根处。
癫痫:表现:1.简单的部分性发作:发作的一侧肢体、局部肌肉的感觉障碍或节律性抽搐。2.复杂的部分性发作:吸允、咀嚼、舔唇、流涎、摸索。3.精神运动性兴奋:无理取闹、唱歌、脱衣裸奔,事后不能回忆。4.单纯失神发作:突然发生和突然停止的意识障碍。5.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若发作间歇任有意识障碍---癫痫赤血状态。
辅检:首选脑电图。
治疗:1.完全控制发作后,再持续服药3-5年。2.癫痫持续状态:给氧,首选地西泮10-20静脉注射,注射速度<2毫克/分,以免抑制呼吸,同时静脉滴苯妥英钠。
护理:1.发作时,就地平卧,解开领口,头下垫软垫;移走身边危险物体。抽出时,床边加档,用牙垫或厚纱布包裹压舌板垫于患者上下磨牙间,防止咬伤舌头;抽搐肢体不可用力按压。**癫痫大发作时,首要的处理是,解开衣领,放低头部。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
表现:青少年多见,急性发作,5-10天达高峰。首发症状是双下肢无力,然后向上肢发展。1.运动障碍:下肢无力,近端为主,行走困难,四肢远端不同程度肌肉瘫痪。2.感觉障碍:手套袜套。3.自主神经障碍:是病情严重的标志。(血压升高、出汗多、尿潴留、心律失常)
辅检:脑脊液无色透明,典型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治疗:激素治疗:5葡萄糖500毫升+地塞米松10-15毫克,静脉滴入。
护理:1.早期,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非常关键。2.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3.禁用热水袋。4.进行被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