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论坛_护士网_护理论坛_512华护士论坛_国际护士论坛_卫生人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全麻上、下腹部手术对呼吸的影响比较和护理对策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护士币
119 点
最后登录
2009-3-17
注册时间
2008-12-31
帖子
2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 14:3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摘要:通过对50例全麻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呼吸指标的观察、比较、分析,发现二组在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肺活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上腹部手术更易对呼吸造成不良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膈肌的刺激、切口疼痛、神经反射刺激、肺动脉压增高等。并对此制定出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关键词: 全麻 腹部手术 呼吸 影响因素 护理
  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腹部手术。但全麻是较诸其它麻醉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最显著者[1],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这种对呼吸的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全麻腹部手术后,不同部位的手术对呼吸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为此,我们收集共5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分为上、下腹部二组,对术后相关的呼吸指标进行对照分析,以便能根据分析结果对全麻腹部术后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系统监测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下面就将我们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1999.8-2000.8间,分别选择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
者各25例,无严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龄26-66岁,平均57岁,其中胃手术7例、胆道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贲门手术2例、胰腺手术2例。下腹部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龄25-68岁,平均56岁,其中结肠手术12例、直肠手术13例。
1.2 方法:二组患者分别在术前一天和术后六小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
和度,用Microlab 3000 Series (Micro Medical Ltd,U.S)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并观察呼吸情况。二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术后分别收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其中VC、FVC因受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用实测值占预计正常值的百分比(A/P)来表示。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用SSPS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结果显著性标准定为P〈0.05。
1.3 结果:
  全麻上、下腹部手术后六小时各项呼吸指标比较结果见表1。从表1看,二组在PO2、SaO2上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术后六小时,受麻醉抑制、体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所表现的VC和FVC都比正常预计值有明显的下降,其中,VC比较有明显差异性。
  表1 术后六小时二组呼吸指标比较
2. 讨论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2]。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2.1 膈肌和胸廓的影响。膈肌运动是维持正常胸腔压力和肺部膨胀所必需的。上腹部手术横膈向头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减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内径的缩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约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缩小[3],导致胸肺顺应性降低。这种影响虽然会随手术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却需要在术后比较长的时间内才能恢复。另外术后腹腔的膈下积液、膈下感染,会引起膈肌痉挛。术后胃肠账气、胃潴留、胃扩张,致腹内压增高,膈肌上升,都会导致肺活量下降,引起限制性肺功能障碍。从表1测定的VC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有明显的下降(P<0.05)。
2.2 切口疼痛。上腹部手术切口位置高,接近胸部,随着术后麻醉的消退,切口疼痛感会越来越来明显,患者由此惧怕深呼吸和咳嗽,只能作浅而快的呼吸,且不能及时将气管分泌物咳出,而影响有效呼吸。另外,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紧张,导致胸肺顺应性下降,肺通气不足,产生低氧血症[4]。从表1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SaO2有明显的降低,虽然绝对值不是很低,但不加以重视,必然影响呼吸生理功能。
2.3 神经反射刺激。手术操作时,牵拉、损伤、压迫上腹部相关神经,反射性刺激肋间神经、膈肌神经以及其它辅助呼吸肌的支配神经,使胸廓、肋骨架内径缩小。加之全麻手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从而抑制了呼吸中枢与肺脏之间正常的反射传导。虽然在术中,可以通过麻醉师的辅助呼吸,保证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但术后仍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肺功能减退。
2.4 肺动脉压增高。上腹部手术时,由于内脏血管收缩,引起中心血容量的增加,上腹部术后肺动脉压可有增高,可增高达70%之多,同时,肺静脉压亦可增高,引起肺血流的再分布,使肺血液较多地分布于(通气功能较差的)肺上叶部分,从而形成较明显的分流,这可能是上腹部手术后肺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5]
从表1发现,二组VC、FVC都有明显的下降,说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由于全麻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引起部分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二组FVC都有明显下降,因此,全麻下腹部手术对呼吸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护理对策
3.1 术前护理
3.1.1 加强术前知识宣教。,预防交叉感染,增加营养,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劝告患者术前术后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术前进食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按要求做好术前禁食及胃肠准备工作,预防术后腹胀、呕吐。
3.1.2 呼吸功能锻炼。对上腹部大手术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锻炼计划,以便术前、特别是术后能学会和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呼吸功能锻炼包括:1)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在术前一周练习慢而深的吸气,在呼气末停滞1-2S后缓慢地呼气,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每分钟8-12次。2)有效咳嗽训练。教会患者先作深吸气后关闭声门,尔后胸腹肌骤然收缩,将气冲出呼吸道。3)束腹胸式呼吸训练。使用腹带绑住病人腹部,松紧适宜,以制造术后生理状态,加强患者有效的胸式呼吸,以代偿因术后切口疼痛引起的低效腹式呼吸。
3.2 术后护理
3.2.1 加强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六小时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率、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48小时内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
3.2.2 促进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回病房后,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一般患者清醒后,就给予低半卧位,使横膈下降,有利于肺部膨胀。术后六小时,每二小时翻身一次,鼓励床上活动,预防肺不张。腹带松紧适当,防止影响呼吸,如患者主诉切口疼痛剧烈,可适当应用止痛剂或镇痛泵止痛。鼓励患者作胸式呼吸,可减轻切口疼痛。当患者体力稍有恢复时,嘱咐患者每日作深呼吸3-5次,逐步增加,有利于改善肺部通气功能,同时,鼓励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肺循环和胃肠蠕动,有利于术后呼吸功能尽早恢复。
3.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在患者未完全清醒时,要防止窒息,对大手术患者,床边准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醒后,因患者无力咳嗽排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法:1)辅助咳嗽法。即在病人吸气时或在咳嗽时,用双手保护切口,以加强咳嗽效果。2)手击震动法。医护人员用手掌半屈呈杯状形,反复叩击背部或胸壁,每次3-5分钟,用力适当,可使粘稠的分泌物松动,再配合有效的咳嗽即可排出。3)刺激咳嗽法。用食指和中指在吸气终末稍用力向内压迫胸骨炳上窝的气管,并活动压迫方向,来引起咳嗽反射。4)雾化吸入。用糜蛋白酶1支、庆大霉素8万、地塞米松5mg,氧气雾化,每次15分钟,每天二次,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
3.2.4 有效地控制感染。术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畅,特别是上腹部手术,要防止膈下积液和膈下感染,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和引起肺部感染。上腹部手术患者偶尔会发生顽固性膈肌痉挛,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抑制,如针灸、镇静剂等,否则对呼吸功能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要合理使用抗菌素,促进腹部和肺部炎症消退。
总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特别是上腹部手术,对呼吸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应遵循预防为主、护患配合、综合护理的原则,才能最低限度地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文章转自:猪猪护理笔记,原文地址:http://www.db512.cn/bbs/viewthread.php?tid=2114

[ 本帖最后由 紫牧苍云 于 2009-1-1 14:3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微信号:hushixuexi

Archiver|护士论坛是一个公益的、非营利性质的综合社区(QQ:1454717713) ( 粤ICP备10205123号-1 )  

GMT+8, 2024-12-25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