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论坛_护士网_护理论坛_512华护士论坛_国际护士论坛_卫生人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413|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采血顺序 [复制链接]

Rank: 2

护士币
1 点
最后登录
2013-8-1
注册时间
2013-7-31
帖子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31 10:39: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护士币
1945 点
最后登录
2016-2-5
注册时间
2011-5-6
帖子
1909
2#
发表于 2014-1-2 23:26:42 |只看该作者
多项检测同时采血时应按下列顺序采血:(1)血培养。→(2)无添加剂管(红色)。→(3)凝血管(蓝色)。→(4)有添加剂管的顺序为:①枸橼酸盐管(黑色)。→②肝素管。(绿色)→③EDTA管(紫色)。→④草酸盐/氟化钠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护士币
124 点
最后登录
2014-6-26
注册时间
2009-1-3
帖子
400
3#
发表于 2014-1-2 23:27:49 |只看该作者
根据采血要求,抗凝血真空采血管内预置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抗凝剂。含抗凝剂的试管,尤其含液体抗凝剂试管,在运输或临床取用过程中反复颠倒及使用双向针采血时抗凝剂聚集于试管口。根据以往经验,使用注射器同时需抽取不同种类的血标本时,应先注入血培养瓶,再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而如果先注入含抗凝剂试管,可导致双向针上含有抗凝剂,当再次插入不含抗凝剂试管时可导致此血标本可含有部分抗凝剂,最终导致检验结果误差。另外,先注入含抗凝剂试管,如采血量多,不能及时均匀摇晃试管,使血样与抗凝剂不能及时混合,导致凝血,也可影响检验结果。故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系统采血时,将血样先注入不含抗凝剂试管(黄头管、红头管),再注入含固体抗凝剂试管(绿头管、紫头管),最后注入含液体抗凝剂试管(黑头管、蓝头管、血培养瓶),即顺序为:金黄。。。
文件摘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年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护士币
1945 点
最后登录
2016-2-5
注册时间
2011-5-6
帖子
1909
4#
发表于 2014-1-2 23:29:12 |只看该作者
农民 发表于 2014-1-2 23:27
根据采血要求,抗凝血真空采血管内预置有液体和固体两种抗凝剂。含抗凝剂的试管,尤其含液体抗凝剂试管,在运输 ...

个人觉得,你的答案是“文件摘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 博士论文 2000年度”,作为一个不非医科专业的研究者,会忽略很毒东西。比如,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无菌问题。血培养肯定是要放在前面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护士币
254 点
最后登录
2015-7-18
注册时间
2009-1-6
帖子
558
5#
发表于 2014-1-2 23:31:07 |只看该作者
卫生部于2002年4月20日批准发布了卫生行业标准WS/T 225-2002《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其中4.5条内容明确规定了标本的采集顺序,大家可以到卫生部网站下载到这个文件:
4.5多项标本采集的采血顺序
如果一次采血要采取几个标本时,应推荐按以下顺序采血:
a)血培养管;
b)无添加剂管;
c)凝血试验管;
d)有添加剂的管(不同添加剂管按以下顺序采血;1)枸橼酸盐管;2)肝索管;3)EDTA管;4)草酸盐/氟化物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护士币
254 点
最后登录
2015-7-18
注册时间
2009-1-6
帖子
558
6#
发表于 2014-1-2 23:31:30 |只看该作者
1,《护理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先注血培养管,然后是抗凝管,最后是干燥管。
2,《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P122:顺序是血培养管,无抗凝剂及添加剂管,凝血象管,有抗凝剂(添加剂)管。
3,检验医学书籍建议的采血顺序也不尽相同
《临床检验基础》第四版
(玻璃管):血培养→无抗凝→PT管→含附加剂的其他管
《当代检验分析技术与临床》(从玉隆、王丁著)
血培养管/瓶→红头管→浅蓝头管→含附加剂的其他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SST金黄头管
4,美国国家标准NCCLS H3 –A5 (第17页)
血培养→PT管→血清管→肝素→EDTA→血糖(玻璃管及塑料管均适用)
5,各公司的采血顺序都有差异,两个有名的品牌BD、VACUTTE,其采血顺序在不同时期也不一样,也进行了多次调整;
BD(2004/2006/2007年版) 血培养→PT管→血清类→含附加剂的其他管(肝素、草氟、EDTA)
BD(2003年版) 血培养→(PT管、ACD管、血沉管)→金黄头管、红头管→绿头管、浅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
BD(1998/2002年版) 血培养→无抗凝→PT管→含附加剂的其他管(肝素、草氟、EDTA)
VACUETTE(宣传彩页) 红头管→蓝头管→黑头管→紫头管→绿头管→灰头管
VACUETTE(2007年版) 血培养→PT管→不带胶的血清管(促凝、无抗凝)→不带胶的肝素管(肝素管)→EDTA→血糖管→其他
VACUETTE(2002年版) 血培养→无抗凝→血清类→含附加剂的其他管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护士币
124 点
最后登录
2014-6-26
注册时间
2009-1-3
帖子
400
7#
发表于 2014-1-2 23:32: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农民 于 2014-1-2 23:33 编辑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遇到由于采血顺序造成血钾结果假性偏高的实例:前两天我们儿科有个患儿(三个月)的生化标本,检测血钾6.74,复查7.20,血钙2.30.标本外观完全正常,无溶血,浑浊。上午下班之前给儿科报了危急值。结果,中午值班的同事又接到儿科电话要求用另一管免疫标本(因为患儿不易采血,而且正好免疫试验还没做)重测,得到的结果为血钾5.80。这让人很郁闷。下午跑到儿科去问护士后发现采血时是多管,同时有血常规(紫管)生化(红管),免疫(红管),而且采血也不大顺利,第一次穿刺采集血常规和生化,做免疫试验那管标本还是第二次穿刺。(检验科报告危急值后需要再次采集标本,就让护士异常为难了。因此要求用同时采血的免疫标本复查)我就想到这个采血顺序问题,就问了一句(当时没详细了解护理的采血顺序)护士,回答说是我们当然按标准顺序采血了。回来一看书,发现我们的顺序,跟护理的顺序竟然不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护士币
254 点
最后登录
2015-7-18
注册时间
2009-1-6
帖子
558
8#
发表于 2014-1-2 23:33:48 |只看该作者
这里有几个原则要注意:
1应该是无菌要求优先考虑,所以血培养采血应该最先采。因为血培养标本的采集要求严格无菌,并且注意避免外界因素的污染,而各种真空采血管并不是严格无菌的,如果先将血液采集到真空采血管中,针头存在被污染的风险,再采集血培养的标本时就可能将标本污染,从而影响血培养结果。。
2有添加剂的不能污染无添加剂的,所以无添加剂的红头管排在其他含添加剂的管子前面。
3含添加剂的也要区分,添加剂成分对其他试验影响大的排在后面,其顺序为不能影响后面的实验,凝血功能检测要求较高,故蓝头管排在前面。另外有文献报道,如果第一管用于凝血功能检测会对实验造成影响,有报告影响不大,CLSI标准对此要求也是改来改去,一会说要弃去第一管用第二管做凝血功能实验,一会又说可以用第一管做。所以最好是用第二管做凝血实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0Rank: 10Rank: 10

护士币
254 点
最后登录
2015-7-18
注册时间
2009-1-6
帖子
558
9#
发表于 2014-1-2 23:34:24 |只看该作者
紫水晶 发表于 2014-1-2 23:33
这里有几个原则要注意:
1应该是无菌要求优先考虑,所以血培养采血应该最先采。因为血培养标本的采集要求 ...

这个分析的很有道理,也符合国际标准。我想提请大家注意的问题是:1,当护理顺序与检验顺序不同时应遵循哪个标准?2,真空采血管的质量也是有国际标准的,特别是EDTA管的标准是这样的:真空采血管内壁采用冻干喷雾技术,抗凝剂是均匀分布管壁,呈喷雾状,使进入采血管的血液快速接触抗凝剂,避免产生细小的凝块,以保障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
当血常规和生化同时多管采血时,如果按护理顺序来采血一定会有抗凝剂污染到针头,势必会带到下一管标本中,造成生化结果不准确(血钾升高)。
所以我觉得无论如何EDTA管(紫色)不能优先无添加剂管,特别是和生化管同时采样时。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护士币
19 点
最后登录
2015-12-18
注册时间
2012-5-22
帖子
22
10#
发表于 2015-2-23 20:40:51 |只看该作者
先注血培养管,然后是抗凝管,最后是干燥管。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微信号:hushixuexi

Archiver|护士论坛是一个公益的、非营利性质的综合社区(QQ:1454717713) ( 粤ICP备10205123号-1 )  

GMT+8, 2024-12-23 02:17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