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论坛_护士网_护理论坛_512华护士论坛_国际护士论坛_卫生人才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9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场伤害急救技术基本技能 [复制链接]

高三冲刺班

版主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责任! ...

Rank: 16Rank: 16Rank: 16Rank: 16

护士币
1049 点
最后登录
2013-6-8
注册时间
2008-11-27
帖子
6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28 22:37: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现场伤害急救技术基本技能

现场伤害急救技术
基本技能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和心肺复苏是实施灾害现场救护的五项基本技能,是各种急救方法的基本手段,是急救过程的第一步,在急救中,一般应本着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顺序,灵活掌握。
一、止血
    大的创伤出血往往是导致休克或死亡的原因之一。因此,在灾害救护过程中,必须迅速进行止血,才能有效地抢救伤员。
㈠出血情况的判断
1、出血的种类。出血可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外出血就是外伤时血液流出体外;内出血是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胸膜腔、腹膜腔或组织间隙间,体外看不到出血。
出血也可根据不同的血管出血可分为:①动脉出血,血色鲜红,呈喷射状。②静脉出血,血色暗红,呈缓慢涌流状。③毛细血管出血,呈片状渗出,血色鲜红。
2、确定出血部位。白天相对容易,夜间应采用一问、二摸、三看的方法。①一问。伤员神志清醒时,可询问其受伤部位。②二摸。可用手摸血液浸湿的衣服,并要注意血迹的温度和粘度以估计出血量和出血时间。③三看。可借月光或手电筒等光线,仔细观察伤员身体各部。
3、判断出血程度。注意伤员全身情况的变化,出血多者常有一下特征。①皮肤和黏膜呈现苍白色。②脉搏细速,四肢发凉。③皮肤潮湿,全身衰竭。④躁动不安、烦渴。⑤严重者,有时可出现昏迷等。上述变化,多因有效循环血量和血内有形成份减少,而导致急性缺血和缺氧所致。
㈡止血方法
    在现场,外出血是危及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外出血的止血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伤员的生命,现场人员必须学会外出血的止血方法。
1、指压止血法。这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临时止血法,多用于头部、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方法是根据动脉走行的位置,在伤口的近心端,用手指将动脉压在邻近的骨面上而止血,也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于伤口而止血。
⑴颈总动脉压迫法。用于同侧头面部出血。在胸锁乳突肌重点的前缘,见伤侧总动脉向后压于颈椎横突上。但必须注意,此法仅用在紧急情况下。要避开气管,严禁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防脑缺血,不要高于环状软骨,以免颈动脉窦受压而引起血压突然下降。
⑵面动脉压迫法。用于眼以下的面部出血。在下颌角前约2厘米处,将面动脉压在下颌骨上,有时需两侧同时压迫,才能止住出血。
⑶颞浅动脉压迫法。用于同侧额部、颞部出血。在耳垂对准下颌关节上方处加压。
⑷锁骨下动脉压迫法。用于同侧肩部和上肢出血。在锁骨上窝、胸锁乳突肌下端后缘,将锁骨下动脉向内下方压于第一肋骨上。
⑸肱动脉压迫法。用于同侧上臂下三分之一、前臂和手部出血,于上臂内侧中点沟处,将肱动脉向外压在肱骨上。
⑹尺挠动脉压迫法。用于手部出血。在腕部,以两手拇指同时压于尺、挠动脉上。
⑺指动脉压迫法。由于指动脉走行于手指的两侧,故手指出血时,应捏住指根的两侧止血。
⑻股动脉压迫法。用于同侧下肢出血。在腹股沟中点稍内下放,将股动脉用力压在股骨上。
⑼足部出血压迫法。用手指拇指分别压于足背动脉和内髁后方的胫动脉上。
2、止血带止血法。止血带止血对于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止血效果较好。目前使用的有橡皮止血带、三角巾布带、绷带等。
⑴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先在出血处近心端用纱布垫或衣服、毛巾等物垫好,然后再扎橡皮止血带。其方法是:用左手拇指、食指、中指夹持止血带头端,将尾端绕肢体一圈后压住止血带头端和手指,再绕肢体一圈,用左手食指、中指夹住尾端,抽出手指即成一活结。
⑵三角巾止血法。在没有橡皮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三角巾等材料,折叠成带状,缠绕在伤口近心端(仍需加垫),并在动脉走行的背侧打结;然后用笔杆,小木棒等插入绞紧,直至无出血为止,然后固定。
    止血带使用效果较好,操作简便,但使用不当会增加伤员痛苦甚至造成残废。故使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先包扎后用止血带。若能用加压包扎等其他方法止血时,最好不用止血带止血;②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达到压迫动脉为目的。太松仅仅压迫了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出血更多,并会引起组织淤血、水肿;太紧可导致组织、血管和神经损伤。此外,扎止血带的部位应该加衬垫,以免损伤皮肤。③止血带必须扎在靠近伤口的近心端,不强求标准位置,前臂和小腿扎止血带不能达到止血目的,故不宜采用此法止血。④必须注明扎止血带的时间,以便在后送途中按时松解止血带。通常以每隔一小时(冬季半小时)松开一次,每次松开2-3分钟。放松时,要用手压迫止血。在松解止血带时必须注意防止再次突然出血而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容易使扎止血带以下的组织分解产物突然被大量吸收入血,引起或加重休克。因此,不能轻率的松解止血带。需要放松时,则要轻、慢,且不能完全解除。总之,扎止血带的总下越短越好,最好不超过5小时。⑤止血伤员,必须挂有明显的出血标志,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寒冷季节用注意保暖。
3、加压包扎止血法。此法用于一般出血,既可止血,有可达到包扎伤口的目的。方法是取纱布、棉花等物做好垫子,放在伤口敷料的外层,然后加压包扎即可。
4、屈肢加压止血法。在肘窝等处加垫,然后屈肢加压包扎,即可止住包扎以下部位的出血。有骨折或关节脱位时禁用此法。
二、包扎要点
    包扎在急救中应用非常广泛,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扶托伤肢、固定敷料、夹板等作用。包扎要点是:一是快。发现、检查、包扎伤口要快。二是准。包扎部位要准确。三是轻。动作要轻,不要碰压伤口,以免增加伤口流血和疼痛。四是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宜;打结时要避开伤口和不宜压迫的部位。五是细。处理伤口要仔细。找到伤口后,先将衣服解开脱去(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穿衣时则相反)。在紧急或寒冷情况下,可将衣服剪开或开口,以充分暴露伤口,若伤口内有异物不要随意取出,以防引起出血和内脏脱出。包扎四肢时,指(趾)端要露出,以便随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三、骨折的临时固定
    由于创伤骨折固定均属临时固定的性质,因此,必须根据当时的条件,灵活机动地进行处理。
㈠固定的目的
1、 避免加重损伤;2、减轻疼痛。3、便于后送。
㈡固定的材料
1、夹板。在紧急条件下,除应用制式夹板外,还应灵活地采用一切就便器材,如木板、木棍、树枝、竹竿、消防铁锹、十字镐等,在无就便器材可以利用时,伤员的躯干,健肢,也能起固定伤肢的作用。如一侧下肢骨折,可固定于健肢上,上肢骨折可固定于胸侧部。
2、敷料及衬垫。在夹板和伤肢的皮肤之间,一定要用棉花、纱布、衣裤、毛巾等垫好。固定夹板的材料,可用三角巾、绷带、手帕及其他系带等。
㈢骨折固定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凡是骨与关节损伤,广泛的软组织损伤,大血管、神经损伤和骨髓损伤,均需在处理休克、预防感染的同时,进行早期固定。如疑有骨折,应先按骨折处理。2、如有伤口和出血者,应先止血,再包扎伤口,然后固定。3、固定的目的只是为了制动而不是整复,因此,对变形的肢体只进行大体复位,以便于固定。禁止对骨折断端试行反复的准确复位。对开放性骨折,不要把外露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增加污染。4、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尤其是夹板两端,骨的突出部位,以防局部受压而引起组织坏死。5、固定必须牢固可靠,夹板长度要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除固定骨折上下两端外,必须把上下两个关节固定住,患者应固定在功能位置。6、固定松紧要适宜,一面影响血液循环。固定四肢时,要暴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发现指(趾)端苍白、麻木、疼痛、肿胀和青紫等情况时,则应松开重新固定。7、对于大腿、小腿及脊柱等骨折的固定,在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和伤员。为了暴露伤口可以剪开衣服,以免增加伤员痛苦和加重病情。8、固定后,给以标记,迅速送往医院,并注意防暑和保暖,以上救治骨折的一般原则和方法,适用于全身各部位骨折。
四、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的主要内容是开放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它对呼吸和循环进行有效的人工支持,保证对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供氧,可明显地提高心跳、呼吸骤停后的抢救存活率。
㈠复苏成功率与时间的关系
复苏开始时间(分钟) 复苏成功率(%)
<1 60
1-2 45
2-4 27
>6 20
    从表中看出,对伤者进行复苏的时间越早,其成功率越高,这就说明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术必须分秒必争。
㈡现场心肺复苏的顺序
判定反应     如无反应进行呼救,放好体位

开放气道     仰头抬劾法/托颌法

判定呼吸     进行看、听、试

救生呼吸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吹气有阻力    清除异物   纠正头部位置,手指清除,猛压法

完成二次
大口吹气              救生呼吸

测试颈动脉搏动

有呼吸无脉搏         有脉搏无呼吸         无脉搏无呼吸

胸外按压             保持气道开放          胸外按压

80-100次/分          继续口对口呼吸       口对口呼吸
                       12次/分
按压/吹气 按压频率
单人操作 15:2 80-100次/分
双人操作 5:1 80-100次/分
1、判定
⑴判定反应
    当发现有人倒地,抢救人员应迅速判定伤员是否丧失意识和有无任何外伤。抢救人员可轻摇伤者或轻拍其肩膀,并大声喊叫,判定有无反应。摇动伤员不要摇动其头部或用力过猛,以免加重可能存在的外伤。如无反应,表示已丧失意识,应立即呼救,并将伤者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四肢平放,使伤者处于适宜作心肺复苏的位置,同时通知就近医院。
⑵判定呼吸
    为了判定伤员有无自主呼吸,抢救人员应在保持伤者气道开放的情况下,用耳部贴近伤者口、鼻,注视胸部,进行看、听和试。看——观看胸部有无起伏;听——聆听呼气时有无气流的声音;试——测试口、鼻部有无呼气气流。这一判定过程应在3-5秒钟内完成。
⑶判定循环
    判定伤员有无脉搏的最可靠最简便迅速的有效方法是试测颈动脉有无搏动。颈动脉位于颈部气管旁和大肌带之间的沟内。抢救人员用一只手放在伤者前额使头部包车后仰姿势,将另一只手的二个手指放在伤者的喉结部位,然后将手指向颈部气管旁和大肌带之间的沟内就可测试到颈动脉的搏动。
但在试测颈动脉时,应轻轻试测一侧脉搏区,避免用力压迫动脉。由于脉搏可能缓慢、不规律,或微弱而快速,因此试测时间需5-10秒。如粳动脉搏动消失,即可判断心博已停止或已有心室颤动。复苏行动应立即开始,应避免消耗时间扪试桡动脉或听心脏有无搏动,一面延误复苏。
2、开放气道
    心肺复苏成功的最关键是立即开放气道。昏迷伤者气道阻塞的最常见原因,是由于舌肌缺乏张力而松弛,舌根向后下坠,堵塞气道,会厌也堵住气道入口,造成上呼吸道阻塞。
通常使用开放气道的方法有仰头抬劾法和托颌法。
⑴仰头抬颏法
    伤员仰面躺平。抢救人员位于伤者肩部,站或跪着,用近伤者头部的手放在伤者前额上,手掌用力向后压,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伤者的劾下将颏部向上抬起,使下面的牙齿接触到上面的牙齿,从而头后仰,开放气道。
⑵托颌法
    伤员仰面躺平。抢救人员站或跪在伤员的头部,两肘关节支撑在伤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放在伤员的下颌两侧,以食指为主,将下颌角托起。
3、救生呼吸(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⑴口对口人工呼吸
    抢救人员用仰头抬颌法保持伤者气道畅通,同时用放在其前额上的拇指和食指捏紧伤者鼻孔,以防止气体从伤者鼻孔逸出,然后深吸一口气摒住,用自己的嘴唇包绕封住伤员微张的嘴,作两次大口吹气,每次1-1.5秒,然后迅速松手,同时观察伤者的胸部起伏情况和测试有无气流呼出
吹气后自己应吸气一次,每次通气量为800毫升,一般不需要超过1200毫升,气量过大和吹入气流过速反使空气进入胃部引起胃膨胀。
⑵口对鼻人工呼吸
    伤员有严重的下颌和嘴唇外伤,牙关紧闭,下颌骨折等难以做到口对口密封时,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抢救人员用一只手放在伤员前额上使其头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其下颌并使口闭合。抢救人员作一深呼吸,用嘴唇包绕封住伤员鼻孔,再向鼻内吹气,然后抢救人员的口迅速移开,让伤员被动地将气呼出。
4、人工循环
    胸部按压是有节奏地按压胸骨下半部,这种按压可使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并对心脏产生直接压力,提供心、肺、脑和其它器官血液循环。
实施胸外按压时应让伤员仰面平卧,如头部比心脏高,将影响流向头部的血流量。另外在伤员的背部垫上与身体稍宽写的硬板,使身体其他部位处于水平位,必要时可抬高下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增加人工循环血流量。
⑴按压的正确部位
    按压部位正确,可保证按压的效果,并可防止胸肋骨骨折和各种并发症。按压时手的正确位置规定如下:
①抢救人员右食指和中指沿伤员肋弓上移至胸骨下切迹(肋弓与胸骨结合处)。
②中指置切迹处,食指紧靠中指,起定位作用。
③用抢救人员左手的掌根部紧靠前一手指。
④然后,将定位用于叠于另一手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
⑵按压的正确姿势
①正确的按压部位确定后,将第一只手从切迹处移开,叠在放于胸骨下半部的手背上,使双手相叠,以加强按压力量。
②手指可以伸直或相嵌交错,但手指必须翘起,离开胸膛,不能放在肋骨上,否则会使肋骨骨折和肋骨软骨分离。
③抢救人员应处较高的位置,腰部稍弯曲,上身略向前倾。双肩位于自己双手的正上方,两臂伸直垂直于按压位置上方,从而使胸外按压的每次压力均直接压向胸骨。
④对一般正常成人,胸骨向下压陷3.8-5厘米,可使收缩期血压峰值超过100mmHg。按压深度不够则效果不好。神志丧失伤员的胸部比清醒者松弛得多,因此压陷3.8-5厘米并无困难。按压时,切忌用力过猛,以防胸、肋骨骨折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
⑤压陷3.8-5厘米后,应立即全部放松,使胸部恢复其正常位置,让血液回流入心脏。
⑥每次按压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也不要在按压中途挪动手的位置,以保证按压的掌根始终在标准的按压部位上。
⑶胸外按压频率
    胸外按压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因为较快的按压速度可以增加脑和心脏的血流,取得有效和理想的按压/放松时间。放松时间应与按压时间相等,各占50%。
5、单人复苏操作
    单人复苏操作能有效地维持适当的循环和通气,因此现场抢救的非专业人员必须学会单人复苏操作。步骤如下:
⑴开放气道
判定无反应→呼救→放好患者体位→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⑵救生呼吸
判定无呼吸→两次吹气
如吹气不成功→调整头部位置或清除异物→再行两次吹气→测试颈动脉。
⑶人工循环
判定无脉搏→开放气道两次吹气→以每分钟80-100次的速度按压15次→按15:2重复四遍。
⑷再判定
作四遍按压和通气后→用5秒时间试测颈动脉→如无反应继续按15:2重复,直至救护车到场后交给医护人员为止。
6、双人复苏操作
    就是有两名战斗员相互配合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抢救时,一人位于伤员头部,保持气道开放、进行人工呼吸,试测颈动脉以判断胸外按压是否得当,判定伤员是否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此判定应在双人复苏1分钟后,停止胸外按压5秒钟时进行);另一人位于伤员身旁进行胸外按压,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通气比例为5:1,即连续作5次胸外按压,再作1次人工呼吸。
若需要替换人员时,应在按压5次,吹一次气后;由另二人进行按压5次和吹气,这一接替过程仅需5秒钟。两人操作应配合默契,自始至终,不应有半途而废的思想,只有在医生的判定下,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微信号:hushixuexi

Archiver|护士论坛是一个公益的、非营利性质的综合社区(QQ:1454717713) ( 粤ICP备10205123号-1 )  

GMT+8, 2024-12-23 21:14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