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币
 - 74 点
 - 最后登录
 - 2012-9-9
 - 注册时间
 - 2011-6-9
 - 积分
 - 74
 - 帖子
 - 38
  
 
 
 
   
- 护士币
 - 74 点
 - 最后登录
 - 2012-9-9
 - 注册时间
 - 2011-6-9
 - 帖子
 - 38
  
 | 
一、无创通气的适应症  
   主要适用于COPD呼吸衰竭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对纠正低氧血症效果好。 
  1、 慢性通气功能不全同时伴有急性的呼吸衰竭。 
 2、 对有呼吸肌群功能不全的患者给予通气支持。如:胸壁疾病、神经肌肉疾病,或COPD。 
  3、 对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给予患者夜间通气支持。 
  4、 有创呼吸机序贯治疗。 
  5、 为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而提供通气支持。 
二、无创通气的禁忌症  
  1、  未经抽气或引流的严重气胸 
  2、  高张力性巨大肺大疱 
  3、  多发性肋骨骨折,断端未确定固定者 
  4、  大咯血急性期 
    ※无创通气对纠正高碳酸血症较差;鼻咽腔狭窄、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或微弱、痰多及鼻面部病变等不宜无创通气。 
三、无创通气的优/缺点  
优点: 
  1、属非侵入性通气方式,易被患者特别是神志清醒患者所接受。 
  2、连接方式简便快捷,便于说话和进食,有利于病情观察和支持治疗。 
  3、对循环系统产生的影响较小。 
  4、护理工作量较小,感染等并发症少。 
  5、对患者损伤轻,安全,操作方便,较适合于需反复机械通气的患者。 
缺点: 
  1、 手法固定太费力 
  2、 不易密闭 
  3、 易引起胃肠胀气 
  4、 不利于气道湿化和吸痰等  
四、面罩分类:  口鼻罩           鼻罩 
五、作用: 
   〈1〉改善通气功能,纠正呼吸性酸中毒。 
     〈2〉改善换气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提高吸氧浓度,延长吸气时间,纠正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呼气末正压。 
     〈3〉减少呼吸功,缓解呼吸肌疲劳。 
     〈4〉减轻呼吸困难。 
六、模式的选择和参数的设定 
   通常应用的无创呼吸机为BiPAP,即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也称无创伤正压支持通气   
   设定气道内吸气正压水平(IPAP)和气道内呼气正压水平(EPAP) 
(1)模式 
   CPAP    持续气道正压 
   A/C    辅助—控制呼吸 
   S/T     自主—定时模式 
(注:双级别模式,可通过开始吸气时增加压力,开始呼气时降低压力,即对吸气作出响应,又对呼气作出响应。如果在设定的时间内,病人不启动吸气,机器本身会自动启动吸气。开始吸气时,机器控制吸气的时间,并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降低呼气压力) 
(1)模式 
 S  自主模式 
(双级别模式,可通过开始吸气时升高压力,开始呼气时降低压力,对吸气和呼气作出响应。如果不吸气,不自动输送呼吸) 
 (2)各参数的设定  
  吸气压力(IPAP): 使用所需的最低的压力值 10-14cmH2O 
   呼气压力(EPAP): 4-6cmH2O 
   吸:呼(I/E):1:1.5-2 
   呼吸频率:12-20次/分 
  潮气量:5-7ml/kg 
   FIO2:根据血气情况调节(4-6升) 
七、注意事项: 
1、如果疗效不明显,应及时用其他连接方法。对于病情危重尤其是气道分泌物多、气道梗阻明显的患者,则需迅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该法不能有效的将气道和消化道隔离,故不能防止误吸,而且还会增加胃内压,诱发呕吐和误吸(体位、配合、病人选择)。 
3、避免面罩的上部压住患者的眼睛,面罩底部应压在下颌骨齿槽的边缘。 
4、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道密闭的程度和患者的配合情况。  
5、注意管道是否通畅,是否扭曲、打折及注意湿化罐温度。  
八、行无创通气病人的监护  
   生命征、 SO2、血气、症状、意识   
   皮肤、黏膜及周围循环状况 
   出入量尤其尿量的变化、水肿的情况 
   观察痰液的色、质、量 
   检查腹部胀气及肠鸣音情况 
   机器运转情况、呼吸机各参数调节记录和有无漏气  
九、无创通气病人的护理 
   宣教和指导,减轻恐惧心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可采取半卧位,头稍往后仰。 
   选择合适的面罩,妥善固定,增加舒适感和依从性。  
      张口呼吸----口鼻面罩。 
      主动配合-----鼻罩。 
   减少漏气,保证通气量:尽量用鼻呼吸,不得张口呼吸,可用下颌带,保持面罩与患者面部紧贴。 
十、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并发症:  
(1)面部损伤 
(2)胃肠胀气 
(3)痰液和呕吐物误吸 
(4)检查单向阀门是否灵活,以免影响呼出CO2受阻。 
视病情及不同的呼吸机型号适当调节正压吸气压力、呼气压力.  
加强各项监护.  
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营养状态,准确记录出入量. 
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注意补充水分,利于气道湿化,痰液排出. 
卧床病人注意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定时翻身、口腔护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