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论坛_护士网_护理论坛_512华护士论坛_国际护士论坛_卫生人才网

标题: 急性肠梗阻 [打印本页]

作者: 乐乐    时间: 2011-5-31 21:25:18     标题: 急性肠梗阻

肠管内容物通过障碍称为肠梗阻,病程短、发病急的肠梗阻称为急性肠 梗阻。临床以上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四大症状为特征,具有病 因复杂,病情多变,发展迅速等特点。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肠梗阻属中医的“关格”、“肠结”范畴,中医 认为大小肠为传化之腑,可饮食情化,吸取精华,排出糟粕,肠管的生理功 能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以通降下行为顺,滞塞不通为逆。凡饮食不节、 劳累过度、寒凝,热郁、湿阻、血瘀、气滞、食积、虫聚、石堵、燥屎等均 可使肠腑气血阻滞通降失常,清浊不分,积于肠内则发为肠梗阻。肠道梗阻 不通则痛,肠腑闭阻、气逆则呕,通降失常、肠内积聚气体和液体则胀,气 机既闭,传异失司则大便矢气闭结不通,重则可伤及气血阴阳,甚则亡阴、 亡阳。
  本病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西医认为肠内容物在肠脏 运行时受到机械性阻塞或支配肠管的内脏神经功能或肠管血运障碍,都可发 生肠梗阻。引起肠梗阻的原因及梗阻的类型很多,临床上按梗阻的机理分为:
(1)机械性肠硬阻,(2)动力性肠梗阻,(3)血运性肠梗阻,按肠壁血运 有无障碍分为:(1)单纯性肠梗阻;(2)绞窄性肠梗阻;按梗阻的部位分 为:(1)高位小肠梗阻,(2)低位小肠梗阻,(3)结肠梗阻;按梗阻的程 度分为:(1)完全性肠梗阻,(2)不完全性肠梗阻;按梗阻的病程分为:
(1)急性肠梗阻,(2)慢性肠梗阻。其中以机械性因素造成者较多,如肠
腔堵塞(巨大胆石、蛔虫团、粪块),各种因素致肠脏闭塞或肠壁炎症性狭 窄、邻近肿块或纤维束带压迫等。非机械性因素所致的主要是由于支配肠管 的内脏神经失调而影响肠壁肌肉的动力,致肠内容物不能向远端运送,常见 于急性弥漫腹膜炎、腹部大手术后、腹膜后大血肿等患者。
[治疗]
(一)中医辨证治疗 本病病位在大小肠,多属阳明腑实证。从本病的痛、胀、吐、闭四大特
征分析,以闭为主要矛盾,故治以疏通肠道最为重要,一旦便通气畅,则痛、
吐、胀诸症便自然缓解。故治当以通里攻下为基本法则,并依据寒热、血瘀、 虫积、食滞、燥结等情况选用温下、寒下、化瘀、驱虫、消食、润燥或攻补 兼施等法。
用药途径根据病情特点而定,如腹胀、呕吐不重,可予中药口服;如胀、
吐明显,有停留胃管者,可抽空胃液后胃管注入药物。至于中药保留灌肠, 适应范围较广,具有用药直接、起效快的优点。
1.分型治疗。
(1)气滞型。 主证:腹痛时痛时止,痛无定处,腹稍膨胀,时见肠型,腹软,无腹膜
刺激怔,伴胸闷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间有排气。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则:通里攻下,行气止痛。
(2)瘀结型。 主证:腹痛较剧烈,痛有定处,腹部中度膨隆,可见肠型,伴胸问呃呕,
无排便排气,舌暗红,有瘀斑,脉涩。 治则:通里攻下,行气活血。
(3)疽结型。 主证:腹痛剧烈,持续,胀满,全腹压痛拒按,腹肌紧张,呕吐,无大
便矢气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发热。舌苔黄腻,脉沉细而数。 治则:手术为主。
2.中成药及验方:
(1)甘遂末 0.6 克(小儿酌减)。口服或抽空胃内容物后从胃管内注入,
每 4 小时 1 次,3 次为 1 疗程。主要用于蛔虫性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
  (2)番泻叶 15~30 克(儿童酌减),服法一般力开水焗服。用水煎时, 水开后入药,用水 100~200 毫升,不宜过多,一沸即起,不宜久煎。主要用 于粘连性肠梗阻和蛔虫性肠梗阻。
(3)巴豆散:巴豆去外壳内皮,研成细末,加乳糖适量混匀,装入胶囊,
每囊含纯巴豆粉 40 毫克,每次服 2 个胶囊儿童体弱者减半),一般服后 2~
4 小时内可大便 4~6 次。3~5 小时后根据效果反应确定是否再用。如泻下过 度,可用黄连 9 克,煎汤冷服,或饮用凉绿豆稀饭一碗即可解毒。
(4)三物备急丸:生大黄、生巴豆(去皮膜)、干姜各等分,研细末,
装入胶囊囊,每囊含生药 300 毫克,每次口服 2~3 粒。以上二方为温中通下 法,适用于肠梗阻属肠腑寒凝者,症见发病急骤、腹痛剧烈、脘腹怕冷,面 色青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或沉迟。
(5)生豆油、生菜子油或石腊油:成人用 200~300 毫升,加温至 20℃,
抽空胃液后由胃管注入,夹管 1 小时。适用于体虚便结、粘连性肠梗阻、蛔 虫性肠梗阻患者及小儿早期肠套叠等。
  (6)大黄莱菔子汤:大黄、木香各 9 克,炒菜菔子 12 克,加水 300 毫 升,先煎炒莱菔子 15 分钟,再放入木香、大黄煎 10 分钟,取药液 100 毫升,
分 2 次服下(或从胃管注入),2 次间隔 6~8 小时,每天 1 剂,重者每天 2 剂,一般服 3~5 剂即愈,本方适应证是单纯性肠梗阻,手术后肠麻痹、老年 粪便阻塞等。绞窄性肠梗阻、或有绞窄趋势者禁用。
  (7)大麻叶注射液:200%大麻叶注射液 10 毫升加入于等渗葡萄糖或等 渗盐水 20 毫升内静脉缓注,每 3~4 小时重复 1 次,至达疗效为止,但每日 不超过 100 毫升,儿童减半,梗阻解除后再继续用药 1 天以巩固疗效。

3.灌肠疗法。

  六腑以通为用,本病的治疗根本在于解决腑实证。灌肠方法简单、实用, 灌肠后多干 1~2 小时内有肛门排气、排便,腑气通畅,诸症亦随之缓解,实 为一主动疗法。
  一般可用大承气汤加莱菔子、大腹皮等药,煎成 200 毫升左右,待温, 插肛管深约离肛门 25 厘米。药液经低压灌肠后有的很快有排便排气,症状减 轻,迟者 1~2 小时后多能生效。对首次灌肠未效者,2 小时后可重复 1~2 次。
4.中药外治法。
  吴茱萸 30 克、莱菔子 30 克、大腹皮 15 克,炒热闹纱布包扎外敷腹部, 或逆时针方向推按。每次 15~30 分钟,每天 2~3 次,用于治疗粘连性肠梗 阻,可起到行气通腑,消胀止痛的作用。
5.其他疗法。
  (1)颠簸疗法:病人取膝时位,使上下肢距离加大,充分暴露腰部,施 术者空跨于病人之上或站于病人一侧,让病人放松腹机,术者双手轻置于病 人腹部两侧,由上而下或左右震荡,震度由小渐大,以病人能忍受力度,每 次可进行 15~10 分钟、根据情况反复使用,并可配合逆时针方向(向下→左 下→左上→右上)的惟拿手法,重复数次或直至复位。适用于早期小肠扭转 患者。
(2)嵌顿疝回纳法:先给镇静剂或解痉止痛剂,病员平卧,臀部垫高,
局部热敷,然后针刺太冲穴(患侧),或加刺三阴交穴,配合手法回纳。具 体复位操作是右手抓握疝底或疝体,持续均匀缓慢加压,左手按摩外环疝颈 部,并把外环处反折上来的疝体推平。二手配合操作,切忌单纯挤压。疝回 纳后,需严密观察 1 天,判断是否完全解除肠梗阻症状。适用于早期嵌顿性 外疝,局部无明显压痛,组织弹性好,无剧烈呕吐,一般情况良好者。
(3)空气灌肠疗法:为目前治疗小儿回盲部肠套迭的首选疗法。一般在
空气灌肠复位前 30 分钟,注射镇静解痉剂,(即复方氯丙嗪 1~2 毫克/kg/ 次和硫酸阿托品 0.01 毫克/kg/次),病儿安静后将气囊肛管(Foley 氏管) 插入宜肠内,气囊充气(一般为 40 毫升)堵注肛门,将气囊肛管与空气灌肠 复位器相接。注气前在 X 线透视下检查隔下有无游离气体及肠管内气体分布 情况,然后缓缓注气,压力从 7.9kpa 开始,逐渐增高,一般下超过 12~
13.33kpa,且忌注气过快过猛,以免发生肠穿孔。结肠注气后即见到气体送
到套迭头部,呈现环形、钳形、半月形等肿物阴影,并进行推移。肿块阴影 移动有快有慢,一般肿物阴影到脾曲、肝曲时移动较慢,到盲肠后往往停止 移动,持续加压片刻或数分钟,肿物阴影逐渐缩小,直至完全消失,同时见 大量气体进入小肠内,说明套迭已复位。判定肠套迭夏位的特征是,①透视 下肿物阴影消失;②拔出气囊肛管后排出大量气体和果酱样血便或黄色粪 便;③病儿停止哭闹,安静入睡;④腹部触诊肿块消失;⑤口服活性碳 0.5~
l 克,一般 6~8 小时后排出粪便带有黑色碳剂。
6.针灸疗法。 一般选足三里、上、下巨虚。呕吐明显者加针内关,疼痛较剧者加针中
胱。每次加电强刺激半小时,可反复应用。针灸疗法镇痛作用明显,还有协 调胃肠蠕动,有助排气排便的作用。
7.中转手术指怔:
①24 小时内,攻下 2~4 次无效;②腹痛、腹胀加重,肠鸣音逐渐减弱

或消失;③脉搏加快,血压下降;④出现较重腹膜刺激征。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胃肠减压既可减轻胃肠膨胀,有利于改善肠壁充血,恢复肠管蠕动和吸
收功能,又可通过胃管注入中药,避免服药引起的呕吐。对腹胀痛、呕吐明
显者较为适用。根据病情需要补充水及电解质、营养、维持酸碱平衡,酌情 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2.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适用于气滞型肠梗阻或各类型单纯性肠梗阻;对瘀结型肠梗 阻应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如病情不见好转,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对疽结型肠梗阻以立即手术为宜,包括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腹外疝、先天 性畸形、肿瘤以及非手术治疗屡功不克的患者均应尽快进行手术。
手术治疗方式因不同病因的梗阻而异。一般应行膨胀肠管的彻底减压,
并去除局部病变因素,如松解粘连、肠扭转复位或因纳套迭的肠管、切除坏 死肠管或肿瘤等。
作者: caihezhuo    时间: 2013-5-28 08:35:32

论述的好全面!




欢迎光临 护士论坛_护士网_护理论坛_512华护士论坛_国际护士论坛_卫生人才网 (http://512test.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