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论坛_护士网_护理论坛_512华护士论坛_国际护士论坛_卫生人才网

标题: 中医护理知识问答(50---100题) [打印本页]

作者: 512test    时间: 2010-3-22 15:55:57     标题: 中医护理知识问答(50---100题)

50、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1)湿性重浊,(2)湿性粘滞。(3)湿为阴邪,阴遏气机,损伤阳气。
51、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2)燥邪易于伤肺。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最易伤肺。
52、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答:(1)火为热极,其性炎上。(2)消灼津液。(3)生风动血。
53、何谓疫疠之气?
答:疫疠之气有强烈的传染性,亦名疠气、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素问.遗篇.刺法论》中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即指出了这点。
疫疠之气,多从口鼻而入,发病急骤,病情较重,蔓延很快,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说“人受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传易,乃至灭门”。
常见的疫疠如:痄腮、疫痢、白喉、霍乱、痘疫等。

54、疫疠之气其致病有何特点?
答:疫疠之气是指传染性很强的致病邪气。疫疠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等特点。
55、何谓七情?卫生么能成为致病因素?
答: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属精神致病因素。
七情变化与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关系,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
思、悲、恐为代表就叫“五志”。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遇有突然或强烈的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致病。七情是造成内伤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如暴怒伤肝使人头晕、胸闷、纳呆、胁痛、腹胀等。
56、七情致病各作用于哪些相关的脏腑?常见的情志病证有哪些?
答:七情和内脏的关系是: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1)常见变化对心的影响:心主神志,心功能失常则神不守舍而失眠健忘,心烦怔忡,苦笑无常,癫狂神昏等。
(2)情志变化对肝的影响:肝主疏泄,伤及肝脏则失疏泄,出现抑郁烦躁,胸闷胁胀,太息梗噎等症,气血不畅可见少腹乳房胀痛或结块,月经不调等。
(3)情志变化对脾的影响:脾主运化,伤及脾则健运失职,食少腹胀,纳呆便溏,血虚闭经或见崩漏,胃气上逆则噫气呕恶,脘痞胀痛等。
57、什么是痰饮?
答: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58、什么是瘀血?
答:瘀血是指体内血液停滞,它包括离经之血存在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均称为瘀血。
59、何谓病机?基本病理变化过程有哪些?
答:病机,就是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阴阳偏盛偏衰和正邪相互斗争的变化机理。
基本病理变化过程包括:正邪斗争,阴阳失调,升降失常等几个方面。
60、什么是四诊?
答:中医的诊断法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习惯上简称为“四诊”。
望:是医生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作为初步估计疾病的轻重、性质以及推断预后的根据,对病情有一个初步印象。
闻:闻诊是用听觉或嗅觉来辨别病人发出的声音或排出物的各种气味,根据病人声音的高低、呼吸强弱,各种排出物如二便、痰浊等的异常气味对于分辨疾病的寒、热、虚、实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问:通过询问病史,了解疾病的全部过程及病人的主要痛苦,对分析病情作出正确诊断,做好中医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切:包括切脉和触按病变部位。
61、望诊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望诊主要包括:(1)望全身情况;(2)望局部情况;(3)望舌;(4)望排出物;(5)望小儿指纹。
62、望全身包括哪几方面?
答:(1)望神:望神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矫健协调,反应是否灵敏。(2)望色:色主要是指面部的颜色和光泽。(3)望形体:外形与五脏相应。一般地说,五脏强壮的外形也强壮;五脏衰弱的,外形也衰弱。(4)望姿态:病人的动静姿态和体位与疾病有密切关系。从总的方面来看,“阳主动,阴主静”,故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证。
63、望面部情况包括哪几个方面?
答:(1)头与发:头项无力抬起者多属病重。头发稀疏易落或干枯不荣,多为精血不足。(2)目:目赤红肿,多属风热或肝火。白睛发黄,多为黄疸。目眦淡白,属气血不足。目眦溃烂,多属湿热。(3)鼻:如鼻流清涕,属外感风寒。流浊涕,属外感风热;久流浊涕而有腥臭味的多是“鼻渊”。(4)唇口:唇色淡白,多属血虚。唇色青紫,为寒凝瘀血。唇深红而干,多属热证。唇色鲜红,多属阴虚火旺。唇色青黑,为冷积。口唇糜烂,属脾胃有热。口开不闭,多属虚证。(5)
牙齿:牙齿干燥,多属于高热津伤。(6)咽喉:咽喉红肿疼痛,为肺胃有热。红肿化脓,溃烂如腐渣,为热毒壅盛。(7)皮肤:①肿胀:头面、四肢或全身皮肤浮肿的叫肿。只腹部鼓起而膨胀的叫胀。一般把水肿、腹胀满的症状统称为肿胀。②发黄:皮肤面目呈现黄色,是黄疸病。黄而明亮如桔子色属阳黄,黄而晦暗如烟熏属阴黄。③斑疹:点大成片,不高出皮肤,压之不褪色为斑。形如栗米,高出皮肤,压之褪色的为疹。④白痞:白痞是发在皮肤的小颗粒,状如水泡,晶莹如栗,多见于头颈及胸部,偶见于四肢。
64、望舌主要观察哪几个部分?
答:主要是观察舌质和舌苔两个部分。舌质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又称舌体。舌苔是舌面上附着的苔状物。
65、什么是小儿指纹“三关”?
答:风、气、命为小儿指纹三关,即食指靠掌侧第一节部位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望小儿指纹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望指纹,主要是观察其色泽与形态的变化,根据三关络脉的纹路的颜色,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之一。
66、何谓有神、无神,表示病情如何?
答:有神是指患者精神较好,意识清楚,思维敏捷,反应灵活,回答问题准确、迅速,面部表情自然,双目明亮灵活,语言清晰等,表示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有病也较轻,愈后良好。
无神是指患者精神萎靡,意识朦胧,思维紊乱,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目光暗淡等。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突然昏倒,目闭口开,大小便失禁等。这说明疾病已发展到严重阶段,正气衰败,五脏垂危,精气将夺,愈后不良。
67、正常人面色及异常面色主病如何?
答:我国人正常面色为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异常面色有五种:白、黄、赤、青、黑。五种面色与五脏疾病相应。所以在临床上可以从病人面部色泽的变化来测知病变脏腑。
白色:主虚证、寒证,主失血;   黄色:主虚证、湿证;
赤色:主热证或戴阳证;  青色:主寒证,主痛证,主瘀血,主惊风;
黑色:主肾虚,主水饮,主瘀血。
68、怎样望舌象?舌苔是怎样形成的?
答:望舌时让病人面向光亮处,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要充分暴露舌体,舌尖稍向下弯,舌面向两侧展平舒张,不要卷缩,也不要用力向外伸。望舌时需要充足的自然光线,并力求迅速敏捷,必要时可重复观察。望舌还应注意辨别“染苔”和其他假象。某些食物和药物,可将舌苔染上颜色,形成染苔,如乌梅、橄榄等可将舌苔染黑,黄连、中药煎剂、核黄素等可将舌苔染黄等,因此,一般情况下望舌苔不宜在病人进食和嗽口以后立即进行。
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正常舌苔仅有一层薄白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是胃气正常的表现。病苔的产生是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所以望舌苔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69、10中临床常见舌象及主病?
答:舌质淡白,舌苔薄白,主阳虚、气血虚;舌质淡白,舌苔黄腻,主脾胃虚弱,湿热停聚;舌质淡红,舌苔白腻,主痰饮、湿浊、食滞;舌质淡,舌苔黄腻,主里有湿热、痰浊;舌质红,苔薄黄,主气分热盛;舌质红,苔黄腻,主气分湿热;舌质红,无苔,主气阴两虚;舌质绛,苔黑干,主热极伤阴;舌质青紫,苔黄燥,主阴血枯燥,虚火内燔;舌质青紫,苔滑润,主内寒极重,气血凝滞。
70、舌诊有何临床意义?
答:祖国医学的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历代医学所重视。它是中医诊断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的医家认为舌是外露的内脏。因此,舌通过经络系统直接和脏腑联系,另外舌苔由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是人体化生营养成分的主要来源。因此,舌象的变化能反映疾病的轻重和进展。内在脏腑的病变,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在舌上表现出来。所以在各科临床上都结合望舌来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表里,推断疾病的轻重深浅,顺逆变化,津液盈亏,胃气盛衰等。说明舌象对反应病情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71、望排泄物包括哪些内容?
答:望排泄物包括痰涎、呕吐物、大小便等。观察排出物的色、形、质变化有助于了解内脏病变。排出物清白稀薄者,多为寒证;黄浊稠粘者,多属热证。
痰涎:稠而浊的为痰;稀而清的为饮。
呕吐物:吐物清澈无臭味,喜热饮的为寒呕;吐物稠浊有食酸臭味,喜冷饮的属热呕。
大便:大便色黄如糜状而恶臭的,是肠中有热;泻下如水,清谷不化或下如鸭溏清澈透明的属寒。
小便:清长而量多属寒证;短少黄赤属热证。
72、问诊中的十问是什么?
答:一问寒热:询问时应注意恶寒、发热的有无,时间长短,发作特点和寒热的关系。
二问汗出:注意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出汗部位,汗量和特点。
三问头身:问头痛性质及全身关节的疼痛或不适的部位,性质和持续时间。
四问饮食与口味:应注意是否口渴,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食量,以及口中的异常味觉和气味等。
五问睡眠:睡眠的多少,睡眠情况及伴有症状。
六问胸腹:询问胸闷、咳嗽、发热的情况及腹痛轻重及伴随症状以辨别其性质。
七问二便:大便次数、时间、粪便性状及伴有症状;小便的色、量、次数和排尿的异常。
八问耳聋耳鸣:询问耳聋耳鸣发病时间、轻重、原因、性质等情况。
九问经、带、胎、产:妇女的月经、白带、妊娠、产育等情况。
十问小儿:可向家长询问患儿是否出过麻疹、牛痘、学语学行的迟早、断乳时间等。
73、问寒热的临床意义?
答:问寒热时应注意有无恶寒、发热,时间的长短,发作特点和寒热的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对诊断疾病的虚实、寒热在表在里有十分重要意义。
(1)恶寒发热:疾病初起即有恶寒发热,多见外感表证。
(2)但寒不热:病人唯感畏寒而不发热,多见虚寒证。
(3)但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恶寒,但恶热,常见有:
①壮热:高热不退,不恶寒仅恶热,伴多汗烦躁,多见风寒入里化热,或里实热证。
②潮热:发热有一定规律,如阴虚潮热,骨蒸潮热,湿温潮热,阳明潮热等。
③长期低热:热度仅较正常体温稍高,多见阴虚或气虚发热。
(4)往来寒热: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多属半表半里少阳证。
74、问汗在临床上的意义?
答:询问汗出时应注意有汗无汗,出汗时间,出汗部位,汗量的多少及其汗出特点。
(1)有汗、无汗:新病有汗并见恶寒发热,属表虚证;新病大热汗出属里热证;新病发热恶寒而无汗属表实证。
(2)出汗时间:日间经常出汗,活动后更甚,出汗后发凉,称自自汗,属气虚,阳虚证;入睡后出汗,醒来汗止,称为盗汗,多属阴虚证或气阴两虚证。
(3)出汗的部位、汗量多少及特点:
头面汗出:热不得外泄,郁蒸于上的湿热证;
半身汗出:大汗淋漓不止,并见身凉肢冷,属阳气欲绝的“亡阳证”;汗出多粘腻,四肢温,肌肤热,口渴目陷,为亡阴之危证。
战汗:先见战栗,继而汗出,是病势顺逆的转折点,应密切观察。
75、问二便有何临床意义?
答:询问大便时应注意排便的次数、时间、粪便性状及伴有症状。
便秘:便次减少,排便困难,量少,干燥坚硬为便秘。若新病便秘,腹满腹痛,多属实证、热证;若久病,老人、孕妇产后便秘多属津亏血少或气阴两虚。
溏泄:便次频繁,粪便稀软不成形为溏泄。如便溏糜烂腐臭,属里热积滞;稀薄少臭气,属脾胃虚寒;泄泻如水,小便不利属水湿停注;黎明前腹泻属脾肾阳虚;大便初头硬后溏,多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称为痢疾,多属大肠湿热。
询问小便时应注意小便的色、量、次数和排尿的异常:小便短赤而热,多属实热证;小便清长而量多,多属虚寒证;排尿次数异常增多为尿频;若新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红赤多属膀胱湿热;若久病老人尿频、尿急,多属肾气不固,膀胱失约;不自主的排尿或不能控制的尿失禁,或睡中不自主的遗尿均属肾气不固。
76、问饮食有何临床意义?
答:了解饮食改变的情况,对判断人们津液的盛衰和输布状况,以及分析辨别脾胃的功能状况和寒热虚实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注意是否口渴,饮水多少,喜冷喜热,食欲食量等。
(1)口渴与饮水:口渴多饮,且喜冷饮,属实热证;口渴不多饮,且喜热饮多属湿证或虚寒证;口不渴不欲饮水多属寒证。
(2)食欲与进食:新病食欲减退为多伤食停积,或外感夹湿,脾胃气滞;久病多属脾胃虚弱或胃阳不足,蒸化无权,食欲亢进,善饮多食,属胃火亢盛;饥而不食多属胃阴不足。
(3)口中异味:口苦多属肝胆热盛;口酸腐多属胃肠积滞;口臭多属胃火炽盛;口淡多属胃有湿浊。
77、问月经带下有何临床意义?
答:经、带、胎、产是妇女的生理特点,出现异常可以引起其他疾病,而其它疾病也可以造成经、带、胎、产的病变。因此,对妇女的问诊尤其应注意月经和带下的情况。
问月经:要注意询问月经的周期,行经天数,数量,经色,经质及其兼证。如有无暗经、倒经、痛经、闭经或经期错乱。如月经先期,色红量多,属血热;色淡量少属气血不足,月经后期,色暗块多,伴腹痛属寒证,色淡量少属血虚。
问带下:注意白带的量、色、气味等。如色白量多,清稀如涕,属脾虚湿注;色黄粘稠臭秽,多湿热下注;色赤淋漓不断微有臭味,多属肝经郁热;色暗晦,稀薄而多,腰腹酸冷多为肾虚。
78、何谓脉诊?
答:脉诊是医务人员用手指按寸口(“寸口”是指桡动脉的腕后搏动部分)而得动脉应指的形象,来辨别病症的部位和性质及正邪盛衰的一种诊断方法。
79、切脉分几部?怎样浮取、中取、沉取?
答:切脉分三部:寸、关、尺三部。
正对掌后高骨(桡骨茎突)的部位为“关”,关前为寸部,关后为尺部。
切脉时常用三种不同的指力以体察脉象。手指轻放,触及脉外皮肤,称为浮取(又名举);稍重的按脉为中取(又名寻);重按诊脉为沉取(又名按)。
80、正常脉象的基本形象是什么?
答:正常脉象亦称“常脉”或“平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成人一息四、五至,和缓有力,节力均匀,一分钟搏动60~90次,称为常脉。
81、浮脉脉象及主病?
答:浮脉:脉搏比较浅表,轻取即得,举之泛泛有余,按之稍减而不空。
主病:多主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多见于感冒及急性感染病初起。
82、沉脉脉象及主病?
答:沉脉:脉搏显现部位深沉,轻取不应,重按筋骨才能感觉脉搏跳动。
主病:多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多见于慢性病及内伤病。
83、迟脉脉象及主病?
答:迟脉:脉搏跳动缓慢,一息不足四至,一分钟不足60次。
主病:多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迟而无力多属阳虚内寒。
84、数脉脉象及主病?
答:数脉:脉次数多,一息六至,每分钟超过90次。
主病:多主热证。数而有力为实热,数而无力为虚热。
85、弦脉脉象及主病?
答:弦脉:脉搏弛张度大,硬而有力,如按琴弦。
主病:多主肝胆病、痛证、痰饮。
86、滑脉脉象及主病?
答:滑脉: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
主病:滑脉为热邪亢盛,气实血涌,脉往来流利圆滑,故主痰饮,气逆呕吐或实热证。另妇女无病体质健壮而有孕者可见滑脉。
87、结脉脉象及主病?
答:结脉:脉来缓慢,时而一止,止无定数。
主病:多主阴盛气血凝滞,寒痰积聚或症瘕等证。
88、代脉脉象及主病?
答:代脉:脉来动而中止,良久方来,止有定数。
主病:多主脏气衰微之证。
89、“证”的概念是什么?
答:“证”是证候的简称,是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因、病位、病性、邪正消长的病理概括,也是对于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的各种症状的概括。
90、何谓辩证?辩证论治的关系是什么?
答:辩证就是辨别证候,根据望、闻、问、切所收集的症状、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而作出诊断的过程。辩证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辩证是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而治疗效果又是检验辩证正确与否的标准,只有正确的辩证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91、何谓表证?常见的证候表现是什么?
答:表证:起病急,病程短,病位在肌表,病势较浅,六淫之邪从皮毛侵入人体肌表、经络而发生的病证为表证。
主证是3恶风寒,发热,头痛,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脉浮为主。
92、何谓里证?常见的证候表现是什么?
答:里证病位在脏腑,病势较深,因外感或内伤因素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证候,属里证。
里证包括证候范围较广,大致分为寒、热、虚、实四种临床表现。
(1)里热证: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而成。如外感表邪不解病情发展,出现高热、口渴、喜冷饮、烦躁、谵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以及舌红苔黄,脉滑数等。
(2)里寒证:外邪直接侵入脏腑而发病。常见证候如畏寒喜温,四肢发凉,口不渴喜热饮,睾丸抽痛,尿清溏便,舌淡苔白,脉沉迟。
(3)里虚证: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影响脏腑气血,使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各种证候,如疲倦懒言,气弱声低,腰背酸软,食少腹胀,二便失禁,舌淡苔白,脉沉弱。
(4)里实证:邪闭经络或内结脏腑或气滞血瘀,或痰水虫积等邪属实证范围,其临床表现各有不同特点,一般常见的证候是:呼吸气粗,精神烦躁,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痢下重,小便不通或淋沥涩痛,舌苔黄燥或厚腻,脉实有力等。
93、何谓半表半里证?常见证候表现是什么?
答:半表半里证:外邪离表,尚未入里,邪正相争于表里之间,称半表半里证。
证候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
94、何谓虚证、实证?
答:虚证:是指正气衰弱的病证。由外感或内伤,老年体弱,大病久病,病中失治、误治等各种因素引起机体气血阴阳耗损,或先天不足而产生的证候为虚证。
实证:是指邪气强盛的病症。邪气过盛,正气未衰,抗邪有力,邪正斗争激烈所表现的证候为实证。
95、如何鉴别表证、里证?
答:一般以发热恶寒并见的属表证;但发热不恶寒或恶寒不发热的多属里证。舌苔薄白属表证;舌苔及其他异常变现多属里证。脉浮属表证;脉沉属里证。
96、何谓寒证、热证?
答:寒证是感受寒邪或由机体阳气不足,机能活动衰减所变现的证候。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机体阳盛阴虚,机能活动亢盛所产生的证候。
97、何谓脏腑辨证?
答:脏腑辨证,是在脏腑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运用四诊、八钢,对错综复杂的疾病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发生的病因、部位、性质、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辩证方法。
98、心火亢盛的主要脉证是什么?
答:心火亢盛主要脉证是心中烦热,夜不安寐,口舌生疮,面赤口渴,舌尖红苔黄,脉数甚则狂躁乱语,或吐血、衄血。
99、痰迷心窍的主要脉证是什么?
答:痰迷心窍的主要脉证是神识痴呆、精神抑郁或神志昏蒙、举止失常、喃喃自语或昏倒于地、不省人事、喉中痰鸣或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缓而滑。
100、痰火扰心的主要脉证是什么?
答:痰火扰心的主要脉证是心烦口渴、失眠多梦,重者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躁妄动、打人骂人、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欢迎光临 护士论坛_护士网_护理论坛_512华护士论坛_国际护士论坛_卫生人才网 (http://512test.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