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脉搏:病儿心脏术后,入监护室应马上接心电监护仪,严密的观察心律、心率,一般根据年龄心率控制在100~140次/分,监护室护士应能识别各种常见的心律紊乱的图形,如有发度,需及时记录,告之值班医生及时处理,同时应经常观察四肢未梢循环情况,皮肤的温度及颜色。
B 血压和心腔测压管:目前心脏病儿手术中实施开放或封闭的动脉穿刺管径换能器接压力监测仪,心腔测压管也接相应的换能器输入压力监测仪,注意区分各种压力波形,保持压力管的通畅,用5%葡萄糖水或0.9%生理盐水500ml中加入肝素500μ每小时2ml持续用微泵输入,使测压管不堵塞。同时必须注意稳妥固定,并将一切换能器(即压力感受器)保持在心房水平,以求准确的数据。对于一些心功能不离的病儿使用升压药时更应注意升压药浓度、点滴速度与血压的关系,在每次更换升压药的贮存针筒时,动作要特别敏捷,往往是小病儿、心功能较差的病儿特别敏感,此时血压的波动大而快。此时更需严密监测,及时记录。各测压管需每班校对零位,也保持正确数据的方法,减少误差。
③呼吸道的管理:
A 心脏术后的病儿大多数是带气管插管入监护室的。马上接上呼吸机同时除观察病儿的面色、口唇、四肢末梢的颜色外,还需听诊两肺呼吸音,观察胸部运动,每隔15分钟做血气分析1次,根据血气结果高速呼吸机条件。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B 根据插管的内径选择外经是其1/2的有一定硬度和光滑的吸痰管消毒后用以气管插管内吸痰,在每次吸痰前后纯氧加压畏助呼吸5~10次,每次冲洗用生理盐水0.5~2ml,无菌操作以一次性的无毒聚乙烯薄膜手套为理想。由于前面所述的小儿的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注意在吸痰操作时的动作轻柔,不然则易导致损伤出血。每一次吸痰的动作控制在5秒之内以防病儿缺氧。
C 定期的胸部物理治疗(体位变动、拍击胸背,婴儿则宜同步按压胸部),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D 当病儿心功能稳定,没有严重的心律紊乱,有良好的咳嗽和自主呼吸,无大量握管分沙发 物,无异常活动出血,动脉血气分析呈正常范围,神志清醒,无严重系统并发症时可考虑拔气道插管。
E 拔管后的气道护理:(a)严密观察定期记录病儿呼吸次数,胸郭起伏大小,有无呼吸困难现象。(b)氧气吸入,按病情需要予鼻导管法、面罩法、头罩法给氧。(c)鼓励病儿定期深呼吸、主动咳痰、定期翻身、更换体位。(d)如分泌物粘笛时,加强气道湿化,每天3~4次湿热雾化吸入,每次20~30分钟药物辅助。(e)拔管后喉水肿,由于病儿的喉咽部粘膜血管丰富,插管对此处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因而病儿拔管后喉水肿发生率较高。可予以激素DX 2~4mg/次静脉注射,另用药物喉头喷雾(配方:生理盐水10ml加庆大霉素2万μ)加麻黄素15mg加DX2mg),每隔15分钟喷一次。同时密切观察喉梗阻程度、进展,若发生Ⅲ喉梗阻时需立即气管切开。
A 气管插管病人予以合适用的呼吸机条件,当肺动脉压力与体动脉大无压力(收缩压)之比大于0.30时,可以适当增加氧浓度,比原来使用的提高10%,增加呼吸机的呼吸频率、增加潮气量及适当使用呼气末正压(PEEP),使血气分析的PaCO2 偏低;4.67kPa(35mmHg)左右。根据经验,可以较显著的降低肺动脉压力。
B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经常的为病儿翻身拍背,进行肺部的物理疗法。合适的湿热气道雾化,及时的气道内吸痰。吸痰前后必须用高浓度氧供5~10次,吸痰时需注意肺动脉压上升情况。明显上升,接近体动脉压力时,需立即停止吸引,用皮囊加压使其过渡通气,使肺动脉迅速下降。
C 静脉内持续采用酚妥拉明每次0.5~5ug/kg,,以降低小动脉的压力。
D 使病人保持镇压静,可用吗啡0.1mg/kg静脉椎注,胃管内给10%水合氯醛镇静,1ml/岁。
E 经常的做血气分析,以了解呼吸机合适程度和病人的肺部情况。
F 详细记录肺动脉压力。
G 这类肺高压病人在拔除肺动脉压力管时尤要仔细观察出血情况,确保胸引流管的通畅(由于肺高压的病人术后勤部肺动脉压力还是高于正常压力,因而极易在拔除肺动脉压力和后出血,此时如胸引流管不通畅,则易引起心包填塞)。
B 术后护理:(a)常规先心病的术后护理。(b)四联症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心排综合症。它的主要表现是低血压、心率快、脉细弱、末梢皮肤湿冷、苍白、皮肤花纹、尿少等。低心排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术前心功能差、术中心肌保护欠佳、心肌缺血缺氧、术后残余室缺或残余梗阻存在,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术后渗血多,造成血容量不足、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低心排综合症的护理主要有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一般收缩压要求10.67kPa(80mmHg)以上,同时观察左房压,四联症的左房压比一般的先心病要高,需1.33~2 kPa(10~15mmHg),如动脉血压低,左房压≤1.33 kPa(10mmHg),则提示有效血容量不足,可根据血球压积给予血浆、全血或血球;如动脉血压低,而左房压≥2~2.4kPa(15~18mmHg),则提示心功能不全,可使用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和降低后负荷的硝普纳等药物,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必须有鲜明的标记,从右房、肺动脉测压管或其他中心静脉输入,在外周静脉输入,易引起局部的坏死,由于低心排病儿的外周循环不佳,同时要详细的记录滴速,进量。使用硝普纳时注意避光,以防止分解物产生。
B 术后护理:(a)常规先心病术后的护理。(b)观察心律,Fontar术中易损伤窦房结,切断窦房结的供血向管,术后易出现心律紊乱,注意观察是否窦性或房性心律,详细记录,准备起搏器(保证能在良好工作状态),准备好抗心律紊乱的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酰胺、大仑丁和毛地黄。(c)注意有效容量及心房压力的监测,正常心脏术后右房压<1.6kPa(12mmHg),肺动脉压<4kPa(30mmHg)左房压0.67~1.6kPa(5~12mmHg),Fontar术后右房压相对较高,保持在5~12mmHg,使足够的血进入肺动脉,左房压保持在1.06~1.6kPa(8~12mmHg),右房压与左房压之差0.67~1.06kPa(5~8mmHg),如果左房压和血压均低,触摸肝脏,血压上升则说明容量不足,可用血浆或白蛋白(10ml/kg)补充,补充液体以胶体为主,适当使用晶体,严格的控制补液量,减少肺内渗出。(d)呼吸道监护:潮气量选择12~15ml/kg,比一般先心病术后要少,不使用呼气末正压(一定要用则<4),早期镇静,待麻醉清醒后尽早撤离呼吸机,减少一切使肺阻力增高的因素。(e)体位及胸引管:Fontar术后病人回监护室后即予床头抬高30°以利于上腔静脉的回流,护理进尽量减少使用上肢及头面部的静脉,同时要有效的保持胸腔引流管的通畅,定时的压,及时记录,每隔30分钟记引流量一次,隔1小时记总量一次,同时观察胸引流液的颜色、性质,Fontor术后引流量较一般先心病病儿为多,持续时间长5~7日,最多可达1个月以上。每天量300~1000ml不等,如遇引流液混浊应及时送验,由于长时间的静脉压力增高,早期手术后的吻合口水肿,使上腔静脉回流不畅,因而组织间隙水肿,淋巴回流受阻。除详细观察保持胸引流管通畅外,还需做好无菌操作,防止因胸引流管置放时间过长而感染。同时还需经常听诊两肺呼吸音,拍X 片,如有胸腔积液,及时穿刺排液。当有乳糜胸出现时,给予低脂高蛋白饮食,输入血浆和白蛋白。
A 术前同常规护理。只是由于这类病儿肺静脉压力高,肺部瘀血,肺间质水肿,易并发肺部感染,故尤要预防感冒,及时给病儿添加衣服,注意保暖。
B 术后护理:(a)常规先心病术后护理;(b)由于病儿本来就有肺间质水肿,故极易发生肺水肿,因而要严格控制补液量和输液速度,临床上用小输液吊瓶,每小时放10~20 ml,以防不测;(c)严密监测左房压控制在1.47~1.87kPa(11~14mmHg)。根据血球压积予以补充合适的胶体、晶体液,保持进出量的平衡;(d)肺高压的处理。呼吸机过度通气,维持较低的PaCO2。合理使用扩血管药物,如妥拉唑啉每小时1~2mg/kg,硝普钠等。吸痰时注意时间短、速度快,前后皮囊加压,监测肺动脉压。
B 术后护理:(a)除常规术后护理外。(b)心功能监测,主要观察心律、心率、有无传异阻滞。早期由于吻合口水肿、手术损伤、出血,体外循环中致使心肌缺血等,并发症中以传导阻滞的发生率为最高。一般术后均带起搏导线回监护室。注意起搏器使用:良好固定起搏器并有效连接起搏导线和起搏器。调节起搏心率、电压、敏感度,除心率一般放在100次/分左右,电压和敏感度均较能起搏的数学高一档。详细记录,经常检查,每班交班。(c)听诊心音,有无二尖瓣返流杂音。(d)严格控制液体量。(e)选择定容型呼吸机,进行肺高压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