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那些情况及部位和疾病时不宜使用止血带或驱血带?
讨论:那些情况部位和疾病时不宜使用止血带或驱血带?止血带, 驱血带
我知道的:上臂中段不宜使用止血带(双骨,解剖特性决定)以免损伤神经前臂功能很难恢复。
下肢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感染(尤为化脓性感染)肿瘤的病人手术时不宜使用驱血带。
各位老师认为还有那些情况不宜使用止血带或驱血带的? 本帖最后由 尘世相逢 于 2011-10-19 23:36 编辑
使用驱血带与止血带的禁忌证
1.严重感染或是恶性肿瘤肢体手术患者,为防止感染或肿瘤细胞的扩散而不适宜于使用驱血带驱血或者用手强力挤压驱血。如需用止血带时,可先抬高患肢2~3分钟后直接用充气式止血带加压止血。
2.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坏疽和人造血管移植的患者,最好不要使用止血带,以免造成更严重的肢体缺血和血管损伤。
注意事项
1.使用止血带手术时,止血带以远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应注意避免手术视野长时间使用热生理盐水或使用温度太高的照明灯。
2.使用止血带情况下,手术视野内组织干燥,需常用冷生理盐水湿润创面组织。
3.患者如原有小儿麻痹症、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其患肢肌肉萎缩,肢体脂肪菲薄,在使用止血带时需相应减小压力,相应缩短使用时间,以免造成神经、血管损伤。
4.清创术时一般不使用止血带,否则可能进一步加重组织缺血缺氧,而且难以辨认受创组织是否具有活力。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肢体已存在严重的组织缺氧,也不能使用止血带。
5.四肢血管损伤患者,在手术开始探查时为防止大出血或出血过多影响手术操作,可短时使用止血带止血。若较长时间使用,可能阻断重要的侧支循环,影响患肢成活。
6.使用止血带后引起的缺血缺氧,会对组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切开、分离、切除等易出血步骤可在止血带下进行,其他如肌腱、神经修复、植皮等操作可去除止血带后进行,以减少止血带使用时间。
7.皮肤消毒时,任何液体均不能流入止血带下,否则会引起化学灼伤。 常见的止血带使用错误
(1)止血带材料错误:一些农村基层医院及小诊所,在创伤急救时,常使用麻绳、塑料带、布巾、橡皮管等物当作止血带使用。这些材料弹性小,压迫面积承受的压力大,容易造成皮肤、肌肉、血管及神经损伤。
(2)止血带绑扎部位错误:上臂中段、下段及大腿下段是重要血管、神经通过的部位,在这些部位上止血带,尤其是使用非充气式止血带,极易造成神经、血管损伤。止血带若扎在前臂或小腿部位,因止血带压力被尺、桡骨或胫腓骨阻挡,对行走在骨间的动脉压不紧,不但起不到止血作用,反而出血会更多。
(3)止血带压力控制错误:止血带压力过高,压迫时间过长,常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肢体止血带麻痹、Volkmann肌挛缩、血运障碍肢体远端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等。若压力过低,静脉血流受阻,而动脉未被阻断,手术时出血会更多。
学习了,谢谢。 很重要的知识,好好学习了,日常工作中要提高警惕,谢谢老师的分享 :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