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护理知识竞赛题库集锦(完整版)
**** Hidden Message ***** **** Hidden Message ***** **** Hidden Message ***** **** Hidden Message ***** **** Hidden Message *****(7) 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继发性出血,十二指肠残端或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复发性溃疡,倾倒综合征等。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继发性出血多见于术后24h 内,十二指肠残端或吻合口瘘多发生于手术后3d左右,消化道梗阻常发生于术后7d左右。复发性溃疡、倾倒综合征等为较远期并发症。术后1周内,如发现剧烈腹痛、压痛、反跳痛,则提示有十二指肠残端或胃肠吻合口破裂。
(8)鼓励病人早期活动,可增强肠蠕动,预防术后肠粘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9)进行康复护理指导,防止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营养缺乏并发症。
81.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复杂,一般认为胆汁和胰液逆流及胰酶损害胰腺组织在本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常见的发病原因有:胰、胆管开口梗阻,酒精中毒,暴饮暴食,感染,外伤和手术,其他如引起高脂血症的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应用雌激素和维生素A等。
其临床表现为:
(1) 腹痛:是主要症状,常始于左上腹,呈突发性。视病变的所在部位可局限于右上腹或左上腹,其性质有钝痛、穿透样痛以至刀割样痛,疼痛可向右肩、右腰部或左肩、左腰部放射,当累及全胰时可呈束带样向两侧腰部放射。单纯水肿型胰腺炎一般为持续性疼痛,可有阵发性加剧,尚能忍受;出血、坏死型者则疼痛剧烈,可发生疼痛性休克。
(2)恶心、呕吐和腹胀:腰痛开始即可出现,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呕吐以后疼痛症状不减轻为本病的一个特点。恶心、呕吐开始较频繁,而后可渐减少,待出现明显腹胀和持久性呕吐时,提示病变恶化已为弥漫性腹膜炎并发麻
痹性肠梗阻的一种表现。
(3) 发热与黄疸:体温升高是因严重感染和组织坏死以及毒素吸收所致。轻症时常为低热,伴有脉率增快;如有寒战和高热,则提示胰腺炎继发化脓性感染或合并胆道感染;如有脉速、血压下降以至休克,应疑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黄疸约占10%~25%,常见于胰头部炎症严重或合并胆总管结石者,前者呈一过性,后者持续时间较长,多伴有胆管炎。
(4)腹膜炎体征:水肿性胰腺炎时,压痛只限于上腹部,可偏左或偏右,常无明显肌紧张。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压痛明显,并有肌紧张和反跳痛,范围较广或漫及全腹;后期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时肠鸣音消失,腹胀更为明显;深度休克时,腹膜炎体征反而不明显。
(5)休克:胰腺组织坏死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血管活性物质,使周围血管张力降低,另一方面胰腺周围及腹腔内大量渗液使血容量骤减,从而诱发休克,表现为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少尿和神志淡漠。
(6)出血征象:由于溶纤维蛋白酶和弹力蛋白酶可损伤血管壁,少数病人可于腰部出现蓝~棕色斑(Grey_Turner征)或脐周出现血瘀斑(Cullen征)。严重者后期可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出血和胃肠道出血。
82.术后出现尿潴留的原因及处理原则是什么?
【常见原因】
(1)全麻、腰麻及静脉麻醉后,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受到抑制,特别是腰麻和肛管直肠手术后,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
(2)手术直接刺激或损伤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盆腔神经。
(3)会阴部手术致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或尿道炎症水肿,尿排出受阻。
(4)腹部手术切口疼痛,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影响腹壁肌和膈肌收缩运动不能产生较高的腹内压协助排尿。
(5)术前未行卧床排尿训练,术后不习惯。
(6)膀胱膨胀过度,失去收缩能力。
(7)某些药物(如氯丙嗪等)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各种松弛平滑肌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等偶可引起。
【尿潴留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1)腹部手术后常规包扎腹带。切口疼痛应用止痛镇静药有效止痛,或用氨甲酰胆碱促使自行排尿。
(2)术后尽早拔除导尿管,鼓励病人排尿(最好在6h以内)。
(3)发生尿潴留时,可行膀胱区热敷、按摩及各种神经反射诱导,提供排尿环境,如听水流声等。安定情绪,解除紧张,取得合作。如无禁忌,可协助病人坐于床沿或床旁排尿。
(4)针刺足三里、关元、三阴交、中极、曲骨、阴陵泉等穴位。也可用穴位注射新斯的明O.25mg。
(5) 用上法仍不能排尿者,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施行导尿,凡是未能及时发现尿潴留,以致导尿时尿液超过500ml者,应留置导尿管1~2d,有利于膀胱壁的逼尿肌恢复收缩力。如骶前神经损伤、前列腺肥大等也应留置导尿管。不能插入导尿管者,可在无菌操作下自耻骨上缘穿刺膀胱,抽出尿液,如需长期引流,应行膀胱造瘘术。
83.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要点是什么?
【临床表现】
(1)头痛:呈搏动性头痛,为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以夜间、清晨较重,咳嗽、打喷嚏、用力、弯腰、低头时加重。
(2)呕吐:系颅内高压刺激第四脑室底部呕吐中枢或肿瘤直接压迫迷走神经或呕吐中枢所致,多呈喷射性,并多与饮食无关。
(3)其他症状:意识障碍、外展神经麻痹、癫痫发作、血压升高、脉压增大、呼吸深慢、脉搏减慢、宏大有力。儿童常有头围增大、颅缝分离、头皮静脉怒张、前囟门隆起、张力增高等。
(4)视神经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重要客观征象。视神经乳头充血,边缘模糊不清,生理凹陷变浅或消失,视网膜静脉怒张、纡曲,搏动消失,动、静脉比例失调,静脉管径增粗,严重者乳头周围可见火焰状出血,可出现视力障碍或失明。
ct及mri检查可见脑沟变浅,脑室、脑池缩小或脑结构变形、移位等影像,通常能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
【护理】
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使颅内高压状态得以缓解,并防止颅内压骤然增高导致脑疝,同时严密观察病情发展,早期发现脑疝征兆并及时处理。
(1)病人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抬高床头15~30º,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
(2)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原有症状是否加重,一旦发现有急性颅内压增高迹象,应立即给予处理。
(3)高流量充足给氧,改善脑缺氧,使脑血管收缩,降低脑血流量。高热者降温,以改善脑缺血缺氧状况。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通畅,分泌物多,难以抽吸者,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定时翻身拍背、口腔护理,以防肺部并发症。
(4)限制液体摄入量:补液量24h不超过2000ml。适当减少盐摄入量,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应保持尿量每日不少于600ml。记录24h出入量。
(5)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病人用力排便,便秘者给予轻泻剂或低压小量液体灌肠。躁动者给予适当的镇静,同时查明原因。
(6)抽搐发作可加重脑缺氧和脑水肿,应及时控制,并防止病人发生意外。
(7)脱水疗法:是降低颅内压的主要方法之一,目的是减少脑组织中的水分,缩小脑体积,达到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供血供氧,防止脑水肿的作用。
(8)辅助过度换气:使c02分压降低,o2分压升高,从而产生显著的脑血管收缩。
(9)激素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稳定血脑屏障,预防并缓解脑水肿,使颅内压降低,同时改善症状。
(10)冬眠低温疗法:应用药物和物理方法使病人的体温降低,以降低脑耗氧量和脑代谢率,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
(11)行脑室引流和颅内压监护者,应注意保持管道通畅,记录颅内压,在穿刺处滴75%乙醇2~3滴,3次/d,预防逆行感染。
(12)有手术指征者积极做好一切术前准备。
84.脑疝病人的急救与护理要点是什么?
当颅内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部分脑组织从压力较高处经过颅内某些裂孔向压力较低处移位,而形成脑疝。小脑幕切迹疝与枕骨大孔疝临床上最为重要,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危及生命。
【急救】
(1)20%甘露醇1~2g/kg快速静脉滴注,要求250ml甘露醇在15~20min内滴完;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产生脱水利尿作用,达到降低颅内压作用。人体白蛋白与呋塞米联合应用可加强脱水效果。
(2)地塞米松20~40mg静脉注射或滴注,加速消退脑水肿,减少脑脊液生成。
(3)病因治疗:尽早解除病因,如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异物、破碎坏死脑组织,切除颅内肿瘤等。
(4)对于枕骨大孔疝,应迅速备好穿刺用物品及器械,配合医师行脑室穿刺脑脊液引流术。
(5)冬眠低温疗法:应用药物和物理降温疗法使病人体温下降,减少脑血流量及脑耗氧量,缩小脑体积,降低颅内压,巴比妥类药物应用使血管收缩,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护理】
(1)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脑疝征兆,争分夺秒进行有效抢救,尽早解除颅内高压,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瞳孔的改变可作为病情突变的客观依据,它对判断脑疝非常重要。小脑幕切迹疝出现患侧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枕骨大孔疝很少有瞳孔变化,意识障碍出现较晚,可突然昏迷,呼吸停止。
(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人工呼吸,并行气管内插管,以辅助呼吸。
(4)留置导尿,了解脱水效果及尿量。
(5)紧急做好术前特殊检查和手术准备。
85.侧脑室穿刺引流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术前准备】
穿刺区备皮,备好穿刺用物。病人清醒时,做好心理护理,以取得其合作,必要时注射镇静剂。
【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室后,要立即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接上引流瓶,并将引流瓶悬挂于床头,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2)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多。因病人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有下述危险:①可使脑皮质塌陷,以致皮质通向矢状窦的桥静脉撕裂,引起硬脑膜下血肿或硬脑膜外血肿;②对患有脑室系统肿瘤病人,可引起脑室系统压力的不平衡,可以使肿瘤内出血(瘤卒中);③对于颅后窝占位性病变者,使小脑中央叶可向上疝入小脑幕裂孔。
(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不超过500ml/d为宜。如病人有颅内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多,则引流量可相应增加,但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适量补充。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常提示有脑室内出血。若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提示有颅内感染,应定期送检脑脊液标本。
(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以免造成脑脊液流通受阻,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引流者头部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和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引流管如无脑脊液流出,应查明原因。可能的原因如下:①颅内压低于0.98~1.47kpa(12~15cmh20),应调整引流瓶放置的高度;
②引流管放人脑室过深过长,在脑室内盘曲成角,可提请医师对照x线片,将引流管缓缓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然后重新固定;
③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
④如怀疑引流管为小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所堵塞,可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如仍无脑脊液流出,必要时更换引流管。
(6)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穿刺处、接头处用0.5%碘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以保持无菌。
(7)引流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d。拔管前1d先夹闭引流管,以防管内液体逆行流入脑室。
(8)应用抗生素,及时更换伤口敷料。
86、胸部损伤病人的急救原则是什么?
【胸部损伤】
胸部损伤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两大类。胸膜完整,胸膜腔与外界不相通者,为闭合性损伤;胸壁有敞开的伤口,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空气可通过胸壁伤口自由出入胸膜腔者,为开放性损伤。
胸部损伤包括胸壁损伤与胸内脏器损伤,且常合并出现血胸、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以及创伤性休克、呼吸功能不全等。
【急救原则】
(1)扼要询问受伤原因、经过,迅速检查伤情,包括测血压,心肺及其他伤部检查。确定有无休克,如有休克,查明原因,特别注意有无大量血胸、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和心包填塞。
(2)如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3)如病人有出血性休克,应迅速补液、输血、补充血容量。对已有肺充血或肺水肿(如肺爆震伤后)或合并脑外伤者,则需控制输液量。对有进行性出血的病人应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决定手术治疗。
(4)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清除口腔、上呼吸道内异物及分泌物,防止窒息,缺氧时给予氧气吸入。清醒者协助其咳痰;不能咳出者,可行鼻导管吸痰,必要时应早期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
(5)有气胸、血胸者,需做胸膜腔引流术,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6)应迅速使开放性气胸改变为闭合性气胸。发现有张力性气胸,立即排气减压。用粗针头从第2前肋间刺入排气并连接水封瓶闭式引流。如有大量血液积聚于胸腹腔内,应立即行胸膜腔穿刺排除积血。若有心脏穿人性或穿通性损伤,发生心包填塞时,应迅速进行心包穿刺放液。
(7)维持胸壁完整性:开放性穿透伤立即用厚敷料封闭,送手术室清创或开胸探查;有明显胸壁浮动者,以胸带包扎或作支架牵引,制止反常呼吸。
(8)对盲管伤要注意有无胸内异物。除非在清创或开胸时触到异物同时予以摘除,一般可在创伤恢复后再确定是否需手术取出异物。
(9)协助进行床旁透视、胸片、其他部位x线摄片及心电图检查。如病情许可,胸部摄片应取坐位或斜坡卧位。
(10)酌情应用镇静、止痛剂、抗生素。多根肋骨骨折或多根肋骨多处骨折需行固定胸廓。胸部伤口应尽快彻底清创缝合。在战伤情况下,一般多不缝合,而用敷料覆盖包扎,待4~7d后再进行延期缝合。
(11)开胸手术指征为大型开放伤,严重浮动胸壁,胸内活动性出血,气管、支气管破裂,严重肺挫裂伤,食管损伤,胸腹联合伤或膈疝等适于经胸处理者及心脏、大血管损伤。
(12)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并伤,以免延误治疗。
87.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严格检查整个装置是否密封,引流管各衔接处,包括皮肤接口处,均要求密封,以免漏气及滑脱。
(2)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瓶内长玻璃管以没入水面下3~4cm为宜,以防气体进入,在瓶上作好水平面标记,以便观察和正确记录引流液量。瓶要置于专用瓶架上。
(3)保持引流通畅:①引流术后,如病人血压平稳,应取半卧位,以利于引流及呼吸;②除避免曲折、压迫外,为预防血块及纤维块阻塞引流管,术后 30~60min挤压引流管1次。如水封瓶内的水柱随呼吸动作上下波动,说明引流通畅;③鼓励病人咳嗽及深呼吸,使进入胸腔内的气体及液体排出,促进肺复张,并在术后6h开始辅以负压吸引。
(4)防止液体逆流:引流装置在床缘以下的部分有染菌的可能,故未钳夹引流管不得将水封瓶提高至床面上,更不能跨越病人身体,引起瓶内液体逆流。
(5)胸腔引流管不通畅的常见原因及处理:通常随呼吸波动水封瓶中玻璃管内水柱在平静吸气末为一0.98~一o.78kpa(一10~一8cmh20),平静呼气末为0.29~o.49kpa(3~5cmh20)。
如波动明显减少或停止,可能有以下情况,并应予以处理:①管腔堵塞:可令病人咳嗽、深呼吸、挤压引流管管腔,或用无菌等渗盐水冲洗管腔;②引流管扭曲:仔细检查伤口引流管是否扭曲、受压,随时调整;③位置不当:轻轻转动引流管,以改变其内口方向。如波动恢复,则用胶布重新固定;④肺已恢复膨胀,胸腔内无积液、积气,则应考虑拔管。
(6)引流管的拔除:一般术后2~4d,引流管水柱已不大波动,24h引流液<100ml;胸部x线检查肺完全复张,胸膜腔内已无积气、积液,即可拔管。
拔管方法:消毒皮肤,剪断固定引流管缝线,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屏住,然后一手拔管,一手用纱布压住伤口,随后以无菌的蝶形胶布封闭伤口。拔管后,尚须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及局部有无渗血、渗液及漏气。
88.气管及食管异物护理的要点是什么?
【临床表现】
(1)气管异物多见于儿童进食或口含异物时突然哭笑而将异物吸人气管。昏迷、麻醉、神经系统疾病或咽反射功能障碍时,呕吐物、假牙亦可被吸入。
(2)异物吸入后出现剧烈呛咳、气急、喉鸣、声嘶和呼吸困难,异物嵌入声门,引起喉痉挛,可出现发绀,甚至窒息死亡。
植物性异物可刺激气管、支气管而出现高热、咳嗽、咯血、咳痰
等急性支气管炎或肺炎症状。
(3)异物在气管内,呛咳时可听到拍击声或扪到撞击感。异物嵌顿于支气管内时,可出现肺气肿、肺不张及肺炎体征。
(4)胸部透视或x线摄片,可见纵隔摆动、肺气肿或肺不张现象,若为不透光异物则可确定异物大小、形态及嵌顿部位。
(5)食管异物多嵌在食管狭窄处,上口多见。
(6)吞咽疼痛,咽下困难,流涎,巨大异物压迫气管可出现呼吸困难。
【护理】
(1)对气管或食管异物可疑病人,应行喉镜、支气管镜或食管镜检查,明确诊断一般可在镜下取出异物。
(2)有呼吸困难者,必要时应先行气管切开术,经切口将异物取出。
(3)呼吸道异物取出后应予以蒸气吸入,注意观察呼吸,若小儿有ⅲ度呼吸困难,应进行气管切开术,术后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
(4)加强口腔护理,减少感染机会。‘
(5)对食管异物病人,切忌用强行吞咽食团的方法处理。取出异物或经胃肠道排出,注意食管炎、穿孔、纵隔炎、纵隔脓肿及大出血并发症。
(6)食管异物有多次小量出血或大量出血者,应警惕大血管损伤的可能性,宜请胸外科协同处理。
(7)疑有食管损伤、穿孔或炎性反应较重者,注射抗生素,注意测体温、查白细胞计数,密切观察纵隔有无病变,必要时作胸部x线透视或摄胸片。
(8)无食管损伤者,可进流食或软食,有损伤或炎性反应较重者,禁食至少48h,而后逐渐进流食或软食。食管穿孔者,禁食期间予以鼻饲,必要时输液。
89.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临床表现包括原发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代谢紊乱和并发症3个方面,一般为3期:
【少尿或无尿期】
(1)尿量减少:每日尿量持续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looml称为无尿。少尿持续时间一般为1~2周,也可短至数小时或长达3个月以上。一般认为肾中毒者持续时间短,而缺血者持续时间较长。若少尿持续4周以上应考虑急性肾小管坏死的诊断,有可能存在肾皮质坏死。
(2)进行性氮质血症: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少尿或无尿,致使排出氮质和其他代谢废物减少,血浆肌酐和尿素氮升高,其升高速度与体内蛋白分解状态有关:
(3)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常:①水过多:见于水分控制不严,摄入量或补液量过多,表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软组织水肿,体重增加,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等。②高钾血症:由于尿液排钾减少,临床表现高钾血症,诱发各种心律失常,是常见的死因之一。③代谢性酸中毒:由于酸性代谢产物排出减少,肾小管泌酸能力和保存碳酸氢钠能力下降等,致使每日血浆碳酸氢根浓度下降1~2mmol。④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少尿2d后即可发生低钙血症,高磷血症较常见。⑤低钠血症和低氯血症:由于呕
吐、腹泻等水分过多丢失,所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严重者表现急性水中毒、脑水肿症状,并加重酸中毒。低氯血症可出现腹胀或呼吸表浅、抽搐等
代谢性碱中毒。
(4)心血管系统表现:①高血压、肾缺血,肾素分泌增多,水过多引起容量负荷过多,可加重高血压,甚至出现高血压脑病。②心力衰竭:主要为体液潴留引起,发生率较高。③心律失常:高钾血症可引起窦房结暂停,窦性静止,窦房传导阻滞,不同程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外,尚可因病毒感染和洋地黄应用等引起室性早搏等。
【多尿期】
每日尿量可成倍增加,持续时间为1~3周或更长。此期仍易发生感染,心血管并发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早期仍可发生高钾血症,后期易发生低钾血症
【恢复期】
自我感觉良好,血尿素氮和肌酐接近正常,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90.急性尿潴留的形成原理、处理方法及护理要点是什么?
【形成原理】
(1)机械性梗阻:膀胱颈部和尿道的任何梗阻性病变,使其局部水肿和疼痛、阻塞,引起膀胱内大量凝血块,盆腔肿瘤、妊娠的子宫、处女膜闭锁的阴道积血,甚至婴幼儿在直肠内的粪块,都可能引起急性尿潴留。
(2)动力性梗阻:颅脑损伤或肿瘤,脊椎骨折或脊髓肿瘤,腰骶部脊膜膨出,骨盆骨折,肛门直肠手术、腰椎麻醉以及应用影响排尿反射弧的药物,使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平滑肌松弛,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钾,长期应用利尿药等使膀胱逼尿肌无力,高热、昏迷的小儿老人。个别不习惯卧床排尿等等,均可引起排尿障碍,发生尿潴留。
【处理方法及护理】
(1)导尿: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对组织刺激性小的导尿管,以f16号为宜。操作时动作轻柔,以免再损伤或致感染,尿液应缓慢放出,防止放出过多过快引起膀胱内迅速减压,造成膀胱出血。
(2)对前列腺增生、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昏迷、颅脑障碍、肛门手术等须留置导尿的病人,应每日清洁尿道口,定期更换消毒接管及引流袋、瓶,并采取持续引流、间歇开放并训练逼尿肌可能。
(3)在导尿失败时,不能插入导尿管者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或经皮膀胱穿刺,如须长期引流行膀胱造瘘术。
(4)注意造瘘管处皮肤护理。
91.血尿的概念、常见病因及护理要点是什么?
【概念】
血尿即有血液随尿排出。根据血液含量可分为肉一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两类。肉眼能见到血色者称为肉眼血尿,1000ml尿中含1ml血液即呈肉眼血尿。将排出的尿经过离心沉淀后,通过显微镜见到红细胞者称为镜下血尿。一般认为离心
尿每高倍视野中有3个以上或12h尿红细胞计数超过5×10。个者有病理意义。若尿常规经常发现红细胞,即使每高倍视野只有1个,也有异常的可能。血尿程度与疾病的严重性不成正比。
【常见原因】
(1)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因及其发病率顺序为:泌尿系感染、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损伤、结核、畸形等。泌尿系创伤均可出现血尿。
(2)泌尿及生殖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如腹腔脓肿、盆腔脓肿、输卵管炎、阑尾炎、子宫颈癌、直肠癌等。
(3)全身性疾病:常见的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还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k缺乏症、肾毒性药物的应用、肾动脉狭窄、肾静脉淤血、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以及结缔组织疾病等。
(4)运动性血尿:是指与运动有直接关系而找不到其他原因的血尿。在运动员中血尿与运动有直接关系的占46%。肾下垂、尿路结石病人在活动后常可见血尿发生。
(5)特发性血尿:约10%的病人,经各种检查无法明确血尿的原因,临床上称这类血尿为特发性血尿。特发性血尿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肾小球损害,肾血管异常,微结石,坏死性肾乳头炎等。
【护理要点】
(1)血尿是一个严重的症状,尤其是肉眼血尿。病人多恐惧不安,甚至烦躁易怒,护理人员应予体贴关怀,做好心理护理及有关解释工作。
(2)积极进行检查和诊断,无症状的镜下血尿亦应重视,一时不能确诊者,除一般抗感染治疗外,应密切观察病情发展。
(3)留血尿标本送常规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4)观察出血性质和排尿情况,判断是血尿还是尿道出血,是初血尿还是终末血尿。
(5)观察在一次排尿中血色的变化,膀胱出血时初血尿可能不太严重,可能表现为终末血尿,膀胱以上尿路出血,在排尿过程中血色无变化。
(6)严重的肉眼血尿,应按每次排尿的先后依次留取标本,行比色并判断出血的发展。
(7)血尿严重者应卧床休息,按时测量血压、脉搏。
(8)止血剂的应用:如酚磺乙胺、卡巴克络、维生素k、氨甲苯酸等,可酌情选1~2种。镜下血尿诊断不明者,原则上不应使用止血剂。
(9)补充血容量:血尿严重者应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和治疗失血性休克。
92.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有哪些?
【病情因素】
(1)年龄与体质:年龄小,身体强壮者,骨折容易愈合;年老体弱,长期患病者骨折愈合慢。如新生儿股骨干骨折,半个月左右即可坚固愈合,而成年人常需2~3个月之久。
(2)局部供血情况:骨折部位血液供应是决定骨折愈合快慢的重要因素。血运不良的部位,如股骨颈,腕舟骨及胫骨下1/3处骨折均不易愈合。股骨颈在关节囊内骨折后,局部血液供给完全丧失,股骨头容易发生缺血性坏死。
(3)骨折情况:严重粉碎性骨折、有骨缺损及周围软组织损伤严重,可破坏骨外膜血液供应,使骨折愈合困难。较大的血肿或骨折间隙软组织嵌入,也妨碍骨痂的形成,影响骨折愈合。高压电损伤后造成的骨折不易愈合。
(4)感染:开放性骨折伤口感染,有死骨形成和坏死软组织,不利于愈合。
【技术因素】
(1)整复不良:骨折端未接触和接触太少,或牵引过度造成骨折两端分离或成角畸形未能得到纠正。
(2)固定不良或不充分,未能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骨折部位仍有剪力或旋转力存在。
(3)切开整复时,过分剥离骨膜,反复多次手法复位,损坏局部软组织和骨外膜,不利于骨痂形成。
(4)金属内固定物质量不佳,发生变形或折断,或钢板、螺丝钉的成分结构不同,进入体内后发生电解,可影响骨折愈合。
(5)功能锻炼是否恰当:恰当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使血肿吸收加快,骨痂生长良好。同时可减轻患肢废用性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的程度。但过早和不恰当的功能锻炼,亦可干扰骨折固定而有碍骨折愈合。
93.牵引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掌握病人的心理状况,对牵引的目的、应采用的体位和肢位,及时疏导和帮助,使之愉快地配合治疗,维持有效牵引。
(2)经常检查牵引装置是否有效。更换体位时注意保持牵引方向与病人体重在同一轴线上,以保证牵引力和牵引力方向正确,必须告诉病人和家属,不能擅自改变体位。牵引重量根据病情加减,不可随意增减或放松、压着牵引绳,以免重量过大导致过度牵引,影响骨折愈合。
(3)皮牵引病人应注意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皮肤有无炎症或水疱,扩张板是否与床架接触。
(4)随时观察肢端血运,包括皮肤色泽、温度,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的充盈情况,指(趾)活动情况,有无被动伸指(趾)痛和麻木。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给予相应处理。防止缺血性挛缩的发生。
(5)保持钉或穿刺处针眼的清洁与干燥,用酒精或碘伏消毒2次/d,以防感染。
(6)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不动及头低脚高位易发生以下并发症:
①坠积性肺炎:应鼓励病人利用拉手做上身运动,每日定时协助起坐,叩击背部,鼓励咳嗽,以加强深呼吸,促进血液循环,并有助排净膀胱中尿液。
②压疮:凡骨突出部位,如肩胛部、骶尾部、足跟、踝关节等处每日至少用温水擦洗2次,然后用50%乙醇按摩,保持局部皮肤干燥。受压部位应用棉垫、软枕或棉圈等衬垫。
③关节强直及肌肉萎缩:定时协助和督促病人隔2~3h练习5min肌肉收缩和手指、足趾关节活动,并做关节按摩。
④垂足畸形:胫骨结节牵引时避免误伤腓总神经,在膝外侧垫棉垫。应经常检查足踝部位是否受压,可用托脚板托起,防止足下垂。
⑤泌尿系感染及结石:每日定时协助病人改变卧位,多饮水,同时注意调节饮食,多吃高纤维食物,每日做腹部按摩,防止便秘,必要时用开塞露、灌肠或服缓泻剂。
⑥血栓性静脉炎:注意牵引肢体的保暖,嘱定时活动肢体以促进静脉血回流。
94.颈椎损伤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临床特点】
颈椎损伤常伴有椎间盘急性突出。病人有头颈痛、颈部活动受限,局部有压痛。臂丛神经根受累,可引起手臂部放射性疼痛。严重损伤时可立即出现脊髓受压症状,如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等。如高颈段脊髓损伤出血,水肿波及到延髓,可出现中枢性呼吸抑制,高热等,预后不佳。
【护理】
(1)平卧硬板床,保持床铺清洁平整,定时翻身,特别注意在翻身时头颈与躯体成一直线,防止骨突部位受压,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或肺不张发生。
(2)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变化。必要时给氧、输液和使用呼吸机。如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出现持续高热,应行药物和物理降温。
(3)留置导尿,按时做膀胱冲洗,定时开放。早期持续开放导尿管5~7d,4~6h开放1次。每周更换导尿管时宜间歇2~4h后再插入新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经导尿管冲洗膀胱1~2次/d,定期送尿常规检查或尿培养。如有尿路感染,应适当应用抗生素,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尽早拔除导尿管。
(4)补充营养:给予高热量饮食,注意通便。便秘时可用开塞露,服缓泻剂或灌肠等。
(5)呼吸系统护理:如病人出现呼吸困难或抑制,须用呼吸机协助或代呼吸。如因咳嗽反射破坏,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可在室内采用空气湿化措施,局部给予超声雾化吸人4次/d,保持呼吸道湿润。如发生窒息或误吸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冬季注意保暖。
(6)积极进行主、被动功能锻炼,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和关节强直,鼓励病人早日在床上坐起和离床活动,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7)牵引者按常规护理,牵引后床头抬高25~30cm。屈曲型骨折保持颈部过伸位。伸展型骨折保持颈部中立位。头部及枕部垫以棉垫。
(8)防足下垂,可用护足架。
95.骨盆骨折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密切观察病情: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注意有无休克征象。观察有无排尿困难、血尿、尿道出血或尿潴留,需要时应施行导尿术,此外还要了解有无腹痛、腹胀、肛门流血等。
(2)抢救休克:早期休克主要因血容量降低所致,所以要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输液、输血,治疗休克。
(3)处理尿道、膀胱损伤:发现病人排尿困难应立即导尿。导尿成功需要留置导尿管,妥善固定,严重尿道撕裂和膀胱破裂者须手术处理,术后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要保持局部清洁,定期消毒尿道外口,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给予抗感染药物。
(4)处理直肠或乙状结肠等损伤:大多需手术治疗,术后按肠道手术后护理。轻度的直肠损伤可不手术,应禁食和使用抗生素,药物控制感染。
(5)骨盆悬吊和牵引术后护理:骨盆环的完整被破坏时,须行悬吊;骨盆一侧上移时可行股骨踝上骨牵引。因病人卧床时间较久,要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并坚持上半身的锻炼和下肢的按摩和锻炼,预防褥疮及肺部并发症等。
96.石膏固定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1)凡新上石膏的病人应列入交班项目,进行床头交接班。
(2)防折断:石膏干固后,有脆性,由于重力及震动,于关节部位易折断。翻身时就采用滚动法,勿对关节处施成角的应力。石膏干燥约需24h,可用烤灯,电吹风促进蒸发干燥。
(3)保持石膏清洁:会阴部及臀部附近的石膏易被大小便污染,特别是女病人,可在会阴部开窗处用一塑料布垫人,引流尿液人便盆。换药时,要及时清除伤口分泌物,石膏窗周围用多层纱布填塞,防止冲洗液和脓液流入石膏其他部位污染石膏。如被污染,应立即用毛巾沾肥皂及清水擦洗干净。
(4)仔细观察肢体远端的血运、感觉和运动,如有剧痛,感觉麻木或血循环障碍,应及时调节肢体的位置,必要时应开窗检查,继续观察如无改善,应报告医生紧急处理,不要轻易投用止痛药,否则会造成皮肤溃疡甚至坏死。
(5)每天观察石膏边缘皮肤有无擦伤及刺激现象,受压点及骨突部给予按摩,预防压疮发生。石膏处渗液或渗血,记录其开始时间、速度、范围及色泽,如血迹边界不断扩大,则为继续出血征象,石膏内有腐臭气味或局部压迫症状,警惕有伤口感染,出现瘙痒时应告之病人不要将任何物品伸入石膏下面抓痒,以免皮肤破损,必要时可滴入乙醇止痒。发现以上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6)寒冷季节要注意石膏固定部位的保暖,以免受冷患肢远端肿胀。
(7)指导病人加强未固定部位的功能锻炼及固定部位的肌肉等长舒缩活动,定时翻身,预防废用性骨折疏松、关节僵硬。
(8)胸部、腹部石膏固定后应警惕发生石膏综合征,一旦发生,应立即剖开石膏,适当变换体位,持续胃肠减压和补液,纠正水、电介质紊乱,必要时洗胃。
(9)石膏拆除后,先用油脂涂抹石膏内皮肤,6~8h后再对皮肤进行清洁处理。这时病人常感不适,关节有僵硬感,多半出现体位性肿胀,甚至皮肤发紫。应指导病人做主动活动,间断地抬高患肢,按摩局部肌肉2~3次/d。
97.烧伤创面如何护理?
烧伤创面护理针对不同的创面有不同的创面处理方法,其护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包扎疗法的护理】
(1)包扎时用力要均匀适当,各层敷料应铺平,厚约3~5cm,范围超过创面5cm。
(2)包扎肢体应从远端开始,指(趾)外露,经常观察末梢循环,有无青紫、发凉、麻木、疼痛、肿胀等。
(3)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抬高患肢。指、趾间应以油质敷料分隔,防止粘连畸形。
(4)保持外敷料干燥,清洁,如有渗液浸湿或被大小便污染,或包扎敷料有异味、臭味,应予以及时更换外敷料。浅ⅱ度烧伤可在2周左右,ⅲ度烧伤可在3~7d更换第1次敷料。
(5)大腿根部、腋下包扎敷料后,应将肢体尽量分开;下肢包扎后应用护架,不直接盖被子。
(6)炎热季节防止中暑。
【暴露、半暴露疗法的护理】
(1)保持室温28~32℃,室内湿度以7%左右为宜。
(2)注意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3)暴露创面应做到彻底暴露,不盖任何敷料或被单,肢体适当约束,防止抓伤,擦伤。
(4)保持创面干燥,并随时用无菌敷料或棉签将渗液吸干。
(5)需要保痂的创面,ⅲ度焦痂可涂2%碘伏,4~6次/d,要定时翻身,避免长期受压,加深创面。如有痂下积脓或液化,应及时清除引流。
(6)半暴露创面,用单层抗生素纱布或薄油纱布,剪成创面形状紧贴于创面无间隙,以免积脓。保持创面干燥,防止创面感染。经常检查纱布下是否有积脓,有积脓时,应于积脓部位开窗换药,以避免撕扯敷料加重创面损伤。
【湿润暴露疗法护理】
(1)始终保持创面有药:创面早期(1~4d)应及时用消毒医舌板或棉签将湿润烧伤膏涂在创面上,约1mm厚。充分暴露创面,3~5h涂药1次。
(2)创面感染期(液化期):一方面需及时涂药,绝对防创面干燥结痂;另一方面还需要及时清除创面液化物及坏死组织。
(3)创面修复期:此期要少量多次涂药,药层厚度应小于1mm。创面愈合后,继续薄薄涂药7~10d,以保护皮肤。
98鼻出血的原因及止血方法有哪些?
【常见原因】
(1)全身疾患:①凝血机制障碍:如白血病、血友病、传染病(伤寒、出血热等)、血小板减少等;②动静脉压力增高及心脏疾患:如高血压动脉硬化、(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肝硬化、风湿性心脏病等;③营养障碍:如维生素k、维生素c、维生素p等缺乏;④内分泌疾患及汞、磷、砷化学物质中毒等。
(2)局部疾患:①鼻腔炎症、肿瘤、异物;②鼻外伤;③颅底骨折等。
【止血方法】
(1)压迫法:①指压法:可用为急救措施,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张口呼吸;②前鼻孔填塞法:用可吸收性填塞物(如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或气囊压迫鼻腔同时鼻部冷敷;③后鼻孔填塞法:如上述方法不能止血,应行后鼻孔填塞,填塞不可超过48h,取出填塞物后仍有出血,可再填塞。填塞过程中,应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烧灼法:①化学药物烧灼法:患处黏膜用表面麻醉剂,涂以纯铬酸、30
%硝酸银或50%三氯醋酸腐蚀剂,但勿在鼻中隔两侧同时烧灼,以免发生鼻中隔穿孔;②高频电刀烧灼法。
(3)冷冻止血法。
(4)动脉结扎止血法:经上述止血无效时,可采取此法。
(5)血管栓塞疗法。
99.皮肤病护理与药物性皮炎的预防方法有哪些?
【皮肤病护理】
(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急性重症伴有发热的病人,如重症药物疹,最好住院治疗。对于慢性皮肤病病人,如慢性湿疹、银屑病等应做好心理护理,正确对待疾病,主动配合治疗。
(3)应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4)衣服、被单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对有传染性皮肤病的病人,做好消毒隔离。
(5)对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人,应避免应用有关致敏性食物和药物,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影响。对接触性过敏病人,应避免接触过敏物质。对急性血管性水肿病人,注意有无呼吸困难,防止突然窒息。
(6)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卟啉病等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
(7)对于重症药物疹及天疱疮等,注意消毒隔离,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室内注意保暖,防受凉,勤翻身。.
(8)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过敏、刺激或吸收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药物性皮炎的预防】
(1)用药前应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2)用药应有的放矢,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疹的早期反应症状,如突然出现瘙痒、红斑、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确定或排除药疹的可能性。
(3)应用青霉素、血清、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常规作皮肤过敏试验,阳性者不可用药。
(4)已确诊为药疹者,应记入病案并嘱病人牢记致敏药物,不可再用此药。
100.腰椎穿刺术及其注意事项是什么?
【目的】
(1)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炎,脑膜炎,脑血管病变,脑瘤及椎管内病变等有重要意义。
(2)鞘内注射药物或注入空气做气脑摄片检查。
(3)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出血等。
【禁忌证】
颅内压增高已发生脑疝者,颅后窝病变伴有严重颅内压增高者;穿刺部位近期有感染灶,败血症或全身感染、休克、衰弱、病危者。
【用品】
治疗盘、皮肤消毒剂、棉签、胶布、普鲁卡因、腰穿包(内有穿刺针头、测压管、5ml注射器、7号针头、试管、孔巾)、无菌手套、火柴、酒精灯。
【方法】
(1)询问病人药物过敏史,做普鲁卡因皮试。对过度紧张和躁动不安者,术前半小时给予镇静剂。
(2)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无误,嘱病人排便。
(3)病人体位:去枕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板垂直,向胸前屈曲,双手抱膝紧贴腹部。
(4)穿刺点定位:以左右髂后上棘的连线与后中线的交会处作为穿刺点,并做好标记(成人选3~4腰椎棘突间隙,儿童选4~5腰椎棘突间隙)。
(5)常规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铺孔巾,暴露穿刺部位。
(6)局麻:用1%~2%普鲁卡因2~4ml自皮下到椎间韧带做局部麻醉。
(7)穿刺: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垂直于脊柱缓慢刺入,成人进针深度约为4~6cm,儿童约为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时,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拔出,如有脑脊液溢出,应立即插上针芯。拔出针芯后迅速接上测压管或脑压表,测量压力。记录此时脑脊液的静水压,即为初压。正常压力为0.9~1.7kpa。
(8)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验。如需培养时,应用无菌操作法留标本。
(9)采集完毕,再接上测压管,测试脑脊液终压。然后插入针芯,拔出穿刺针,涂上碘伏,覆盖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及必要的检查,如颅脑ct,mri扫描等。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或脊椎部位有化脓病灶者,禁忌穿刺,凡病人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或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均禁忌穿刺。
(2)针头刺入皮下组织后进针要缓慢,以免用力过猛时刺伤马尾神经或血管。如系外伤出血,须5~7d后才能重复检查。
(3)不安、躁动和不能合作的可在镇静剂或基础麻醉下进行,幼儿和精神紧张病人应妥为扶持。
(4)穿刺过程如病人出现呼吸、脉搏、血压等异常或出现脑疝症状时,如瞳孔散大、意识不清、呼吸节律改变,应立即停止穿刺或放液并做相应处理。
(5)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同量脑脊液,然后再注入用生理盐水充分稀释的药物,避免化学性刺激引起不良反应。做气脑检查时,应先缓慢放液10ml,再注入滤过空气10ml,如此反复进行,达所需量时再行摄片。
(6)穿刺后,尤对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观察意识情况,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和肢体运动等变化。
(7)术后去枕平卧4~6h,严重颅内压增高者需卧床1~2d。防止头痛、眩晕或呕吐等症状发生。
101.静脉切开术及其注意事项是什么?
【适应证】
(1)病情紧急如休克、大出血等,急需快速大量输血、输液而静脉穿刺有困难时。
(2)需较长时间维持静脉输液,而表浅静脉和深静脉穿刺有困难或已阻塞者。
(3)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心导管检查、中心静脉压测定等。
【禁忌证】
静脉周围皮肤有炎症或有静脉炎,已有血栓形成或有出血倾向者。
【用品】
无菌静脉切开包、清洁盘及常规消毒用品,输液器材。
【方法】
一般选择四肢表浅静脉切开,最常见的是内踝前或卵圆窝处大隐静脉切开为例。
(1)病人仰卧位,术侧下肢外旋,静脉切开部位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
(2)在内踝前上方3cm处,横形切开皮肤,长约2~2.5cm。
(3)用小弯止血钳分离皮下组织,将静脉挑出并在静脉下穿过细丝线2根,用1根先结扎静脉远侧端,暂不剪断丝线,留作安置导管时做牵引用。
(4)牵引远侧丝线将静脉提起,用小剪刀在静脉壁上剪一“v”型切口,以无齿镊夹起切口上唇静脉壁,将静脉切开导管快速插入静脉腔,深约5cm,结扎近侧丝线并将导管缚牢。将备好之输液器接头与导管连接,观察液体输入是否通畅及有无外渗。
(5)剪去多余丝线,缝合皮肤切口。用1根皮肤缝线环绕导管结扎固定,以防滑脱。外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6)不再使用时,消毒,剪断结扎线,拔出导管,局部加压,覆盖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术后7d拆除皮肤缝线。
【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预防感染。
(2)经常观察局部情况,特别注意插管是否滑脱,是否通畅,有无回血,局部有无异常肿胀及压痛。
(3)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3d,如系硅胶管,可稍长。插管处每日用碘伏消毒,并更换敷料。如无禁忌,可每日定时用小剂量肝素溶液冲洗导管。若发生静脉炎,应立即拔管。